古代取经归国后的玄奘,晚年是温馨的还是凄凉的?

如题所述

圣僧不远万里抵达西天,此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究还是到了神佛圣洁处,然而情境却没有想象中的友好,实际上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刻画印证的是现实。唐僧即取材于唐玄奘,依靠信念一路西行的大唐和尚,然而由天竺回归大唐后,玄奘终究还是要面对现实政治,此间是风光还是无奈呢?

在西游记中,佛祖曾训诫道:

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大概这便是现实,既然我们知晓了玄奘乃唐僧原型,这位时人的偶像此刻又如何自处,取经归来,仍是少年?

贞观十九年,长安街道正在为偶像的归来而热闹非凡,一代贤相房玄龄亲自接待下,玄奘成了大唐的骄傲。说是偶像一点不为过,就记载而言,盛况使得京师治安衙司出动维护秩序,然而玄奘可能有些困惑甚至于惶恐。

事实上,在当时西行一事明显违背了唐律,更何况李唐初年所崇尚的更多是道家学说,因此早在踏入大唐的那一刻起就上了表章,玄奘还是极为担忧被治罪的。

显然,玄奘多虑了,或者说玄奘头脑中的四方版图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在被急召洛阳的二十天里,玄奘频频进出内殿密谈,成了贞观后期的红人,而此时的太宗迷上佛教的可能性应当不大。作为一代天骄,高昌、焉耆、龟兹都是此前的征程,现如今则是高丽,

可以说西域各国的实况是李世民迫切希望了解的

,这也是玄奘一开始颇得恩宠的缘由。

归隐少林翻译佛经才是玄奘的初衷,然而李世民并不赞成,屡次请求下才得以在长安弘福寺译经,并有了诸多官方便利。事实上,现实与理想还是存在差距的,虽然玄奘待遇不错,但这里头依旧存在着“交易”。《大唐西域记》是玄奘第一时间的翻译品,理由不明而喻,而老子《道德经》也被翻译为了梵文,由王玄策带去天竺各国。

另一方面,晚年的李世民还是陷入了对于生老病死的恐惧,对于佛教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一来二去自然与李世民身旁的大员也有了较好情谊,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而这显然是此后高宗李治打击的对象

永徽六年(655年),尚药奉御吕才公开质疑玄奘,并编成小本与之公堂对峙,然而要知道玄奘在太宗后期的地位不可谓不高,朝堂大员与之交往不可谓不深,五品下小官能够有此胆量冒失攻劾么

在此之后,玄奘被李治召进东都洛阳“囚禁”,虽说看上去是恩宠有加,时刻惦念,但从实际处境上看,玄奘实际上被打压了。高宗武后与辅政大臣闹翻了,玄奘又无辜归为了旧派,孤立无援处境尴尬,自得再度请辞玉华寺。

结语:

虽说,李唐初年以道家为尊,但高僧圆寂依旧待遇不凡,而更为显赫的玄奘却没有这般好待遇。高宗李治有着隔阂芥蒂,以至于玄奘葬礼无朝官出席、塔铭碑文欠缺、丧葬更是简易,甚至此后经受了二次改迁。

晚年的玄奘实际上成了囚徒,翻译从天竺带来的佛经成了最后的寄托,至于说其他有所设想的,早已是抛之脑后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3
是温馨的。玄奘归国后一直在寺庙翻译经书,有人专门照顾他,晚年生活还是很安逸的。
第2个回答  2020-10-23
晚年是凄凉的,他被李治给囚禁了,而且被打压了,处境十分尴尬。
第3个回答  2020-10-20
应该是温馨的,因为他给大唐带来了大乘佛法,而且唐太宗也非常感谢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