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对女性职场歧视有哪些表现?

如题所述

(1)收入歧视:研究表明,女性的收入普遍低于男性,这既源于社会观念和职场歧视,也与女性自身的态度有关。女性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这导致她们的实际收入未能达到潜在水平。例如,一项在众塌启多大学进行的研究发现,女性在实验室工作中的报酬要求比男性低得多,这一现象与她们之前的工作收入无关。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压抑效应”,即少数群体在社会精英面前易低估自己,认为弱势地位理所当然,对优势群体的优势视而不见。
(2)外貌歧视:在女性求职问卷调查中,外貌气质、学历和公关能力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分别有70.1%、67.2%和60.7%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些选项。同时,一些单位对女性的婚姻状况有特定要求。这些数据显示,女性外貌在求职和就业中扮演重要角色。有报道指出,一位身高1.5米的女生因外貌问题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尽管她的口语能力出色,却因身高问题屡次被拒。
(3)心理歧视:女性在职场中的自我定位有时会导致心理歧视。许多女性潜意识里将自己视为“性别弱势群体”,这使她们在职场中变得敏感,可能将非歧视性现象误解为不公平待遇。例如,女员工可能会误以为老板偏心男同事,只因男同事与老板关系亲近。另一些女性则认为作为弱势群体成员,应得到更多关注和照顾,但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特殊照顾并不总是存在。
(4)能力歧视:在职场中,女性能力常受到质疑,有人认为女性的工作能力不如男性。然而,性别并非决定个人职场发展和境遇的唯一因素。实际上,女性在许多领域的发展甚至优于男性,如基础教育、幼教、部分行业的销售和护理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