扞卫国家完整,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5
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郑成功对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作出了重大贡献,其收复台湾的历史事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1661年阴历二月,郑成功在金门举行了一场庄重的誓师仪式,祭祀天地江海,为远征台湾做好准备。二月二十三日,郑成功率领25,000名士兵(一说11,700名)、数百艘战船(一说300艘)从金门料罗湾出发,向东航行。二十四日晨,部队抵达澎湖群岛。
次日,郑成功巡视各岛,认识到澎湖在军事上的重要性,于是命令四位将领留守,自己则继续率军东征。虽然澎湖到台湾的距离只有52海里,但若遇逆风,航行将异常困难。二月二十七日,郑成功率军抵达柑橘屿(今东吉屿、西吉屿)时,突然遭遇暴风,不得不返回澎湖。由于大风持续不断,郑军携带的粮食所剩无几。如果继续在澎湖等待风向,不仅会影响军心,还可能错过预定日期进入鹿耳门港。
根据郑成功之前的调查,要顺利进入鹿耳门,必须利用每月初一日和十六日的大潮。错过这个时机,将推迟半个月。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决定强行渡海。一些将领鉴于风大浪高,建议暂缓开航,但郑成功坚定地说:“冰坚可渡,天意有在。……不然,官兵岂堪坐困斯岛受饿也。”他下令立即起航。
三月三十日晚,郑成功亲自率船队冒着暴风雨横渡海峡。他们与风浪搏斗至半夜,于四月一日拂晓抵达鹿耳门港外。郑成功先换乘小船,登上北线尾,考察地形,并派遣潜水健儿进入台江内海,侦察荷兰军情况。
隆武帝在福州建立政权后,黄道周是真心抗清的大臣,他希望帮助隆武帝北伐。然而,掌握兵权的郑芝龙只想保存实力,不愿出兵。清军进军福建时,郑芝龙选择了投降,隆武政权因此灭亡。郑芝龙的次子郑成功,当时是一个22岁的年轻将领。郑芝龙投降时,郑成功曾力劝其父,但未能改变其意。他在南澳岛招募了几千人马,坚决抗清。清王朝多次派人来诱降,均被郑成功拒绝。清将还派郑芝龙的弟弟来劝降,声称不投降将危及郑芝龙的性命。但郑成功决心坚定,与父亲决裂。
郑成功的势力逐渐增强,在厦门建立了一支水师。他与张煌言等抗清将领联合,率领17万水军开进长江,进攻南京,一度打到南京城下。但清军使用假投降的计谋,郑成功中计,最终战败,退回厦门。
清军占领了福建大部分地区,采用封锁战术,要求福建、广东沿海百姓后撤四十里,切断对郑军的供应,企图困死郑成功。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决定向台湾发展。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明末,荷兰人占领了台湾海岸,修建城堡,向台湾人民征收重税。郑成功早就想收复台湾,赶走侵略者,因此他下令士兵修造船只,收集粮草,准备渡海。详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