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讲讲 呼和浩特新城区的由来 重历史沿革上讲?

如题所述

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噶尔丹准备大举南犯之际,呼和浩特地处北部边疆,面临战争威胁,于是急忙备战,仓促征调蒙汉民工和驻军一起增筑城墙。增筑的城墙全用土夯筑,北墙和北门楼仍利用原有的,另在南、东、西三面展筑。扩建后全城平面略呈凸字形,南北长约440米,东西最宽约500米,周围约合三里多。扩建后共有4座城门,门上建有城楼,并加筑有瓮城,东门叫做承恩门,南门叫做归化门,西门叫做柔远门,北门叫做建武门。原来的南城门楼改为鼓楼,并悬挂一块题有“固威”二字的匾额。新中国成立以前,鼓楼和东、南、西三门早已拆除,北门一直保留到1958年才拆除。扩展以前的南门址,即扩展以后的鼓楼址,在今旧城民族大厦东侧的路口;扩展后的南门址为今大十字口,东门址在今官园巷东口,西门址在今九龙湾西口,即民族大厦西侧,北门址即今北门外广场的南部。扩建的城墙,厚约5米,高5米,从1922年起陆续拆除,其西墙基就是今大西街,现已全部荡然无存。在增筑和扩展城墙工程中,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和小召喇嘛曾积极响应号召,率领僧俗群众参与抗御噶尔丹的战争。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击败噶尔丹于外蒙古昭莫多(今土拉河、克鲁伦河之间),胜利凯旋时路经呼和浩特,对席力图召活佛和小召大喇嘛进行褒奖,为席力图召赐名延寿寺,赐给小召甲胃、弓剑和腰刀等物。第二年,康熙帝再次出击噶尔丹,噶尔丹兵败自杀。康熙帝为纪念平定噶尔丹叛乱的胜利,并表彰席力图召和小召的僧众,于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在此两庙内树立了征噶尔丹纪功碑,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分两组刻在两块大小相同的石碑上,现今席力图召的石碑仍完整保存原地,小召的石碑已移存内蒙古博物馆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