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差异

如题所述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差异如下:

一、词观有着不同的特征

苏轼认为词为余,“以文章余事做事,溢而作词曲”,所以苏轼的词并不能表现他一生的情感体验,因为他借助散文和诗歌也表达了很多情感。

辛弃疾则不同,他全力作词,一生为词六百余首,是唐宋词人中词作最多的一个,词作基本包括了他一生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他个人情怀的同时,又客观的反映了历史。

二、对词境的开拓程度不同

词是在苏轼之时才打破了“艳科”的藩篱,他的词作内容很广,不仅写爱情、离别,也用词写政治理想、贬居生涯、兄弟朋友之情、节令风光、生活细端等等,正可谓“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大大开拓了词境。

辛弃疾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辛弃疾集中突出描写了抗金斗争,把当时社会的时代课题纳入词中。苏轼虽然开创性地写了有关边防和爱国的名篇,但由于时代的因素,他没有像辛弃疾一样,集中地描写刻画了这一类的诗歌,体现出时代的脉搏。

三、语言运用上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

苏轼“以诗为词”,在写词语言上做了很大的革新,一改花间词人镂金错采的词风,在词作中,多吸取了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的诗句,把诗的内容、题材、表现技巧、语言风格引入词中,解放了词体。语言清新不修饰,给人淡泊质朴的感觉。

辛弃疾比之苏轼,不仅用了古近体诗的句法,还“以文为词”,大量吸收了散文、骈文以及民间口语用词,无论是经、史、子、集、楚辞还是李杜诗、韩柳文,他都信手拈来揉入词中,还把赋、比、兴的手法综合运用起来。

四、对内心世界的拓展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

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和超越的人生观来体验人生,表现出了哲理式的感悟,追求从痛苦中求超脱,在现实的黑暗中去寻找理想的光明。他的词中虽然也有对生命的激情、对人生的不平,但激情和不平往往被词人用自己冷静和理智的乐观精神所压制,表现出来往往是超脱和宁静。

辛弃疾的词却常常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意识,抒发着个体人生的苦闷,表现出了悲愤的呼喊以及火一般的热情。相对于苏轼而言,更多的体现出的是英雄的豪情和壮士的悲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