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认为什么是千秋万代的事业

如题所述

陈嘉庚认为什么是千秋万代的事业如下:

一、陈嘉庚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今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人,祖籍河南固始县。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陈嘉庚回到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学村各校师生都尊称其为“校主”。

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晚年的陈嘉庚,请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

二、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

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陈嘉庚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他“立志一生所获的财利,慨办教育”。

1961年8月,陈嘉庚在北京逝世,享国葬之仪,周恩来、朱德亲自执绋送灵。最后,陈嘉庚安葬于集美东南海边的一座小岛螯园。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梁元生认为:“陈嘉庚精神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能够植根于乡土和宗族,但能够超越帮派和畛域,扩大而为全国全民尽力谋福的远见与公心。”

三、补充资料

陈嘉庚早年便热衷于公益事业,其自述“生平志趣,自廿岁时,对乡党祠堂私塾及社会义务诸事,颇具热心”。据《南侨回忆录》记载,陈嘉庚曾多次征集药房和医书,印制后免费赠与乡民。第一次花钱编印医书《验方新编》时,他才20多岁。他指出,“夫公益义务固不待富而后行,如必待富而后行,则一生终无可为之日”。

事实上,陈嘉庚正是这样做的,无论环境、时势发生什么变化,无论面临多大困难,陈嘉庚都竭力支持学校的办学,一生之中捐出几乎全部财产给海内外教育事业,做出了“宁可企业收盘,绝不停办学校”“卖掉大厦,维持厦大”的壮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