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样的电影是好电影?

如题所述

说起电影不得不说艺术,电影到底是不是艺术,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什么样的电影是好电影,票房高的电影,口碑好的电影,就一定就是好电影吗?看不懂的电影,票房差的电影,就一定不是好电影吗?这些问题用姜文的《邪不压正》和徐峥的《我不是药神》来对比,似乎还真就是那么回事。

对于电影人来说,做电影无非俩个目的,第一个就是为了盈利赚钱,第二个就是为了展示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和观念。对于我们观众来说,只要一部电影好看就是好电影,艺术这个东西真的是一个很神奇的产物,一副价值上亿的名人字画,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一文不值,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也许那就是生命。

一部好的电影作品,最重要的是有人懂得欣赏,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我不是药神》的成功,就是抓住了观众的共鸣,白血病患者那种求生欲望,在电影中表现的淋淋尽致,对于求生欲望,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这是人的本能。展示人类本能的作品,成功肯定是必然的,即使你不是白血病患者,你会同样拥有求生欲望,尤其是影片中加入了人性的无奈与自私,一个人想活着,仅仅只是想活着,为了活着不顾一切就是本能,法律和道德对生命的约束,在死亡面前,似乎显的一文不值,这就是现实。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能出现一部这样的电影作品,无疑是新颖的,也是一种极具挑战的新题材,这样的电影很难拍,少一点观众情绪不会到位,多一点就有可能被封杀掉,《我不是药神》对电影尺度拿捏还是非常精准的,电影的成功也是必然。

那么一部大多数人都欣赏不了的作品,就一定不是好作品吗?其实不然,艺术这个东西就是这样,如果大多数人都能欣赏,都能看得懂,或许艺术这个东西就不值钱了。《邪不压正》电影的票房,虽然没有《我不是药神》高,但是不得不承认,姜文的艺术造诣确实很高,可以看出《邪不压正》电影中的每一个镜头,都是经过精雕细刻出来的,要不然这个电影也不可能光拍摄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电影对姜文来说,并不是用来赚钱的工具,更多的想是姜文内心对电影的一种理解和展示,还记得姜文最初的电影《鬼子来了》,这部电影可不仅仅是一般的电影,真的就是一件艺术品,当然追求艺术是要付出代价的,咱们就不用说票房不票房了,姜文因为《鬼子来了》这部电影,被封杀了五年时间,五年时间内不能做导演,这样的姜文做电影难道还会在乎票房吗?

       今天你被《我不是药神》感动,可能多年后你再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会发现,咱们现实中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英雄,电影里都是骗人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只要自己喜欢看的电影就是好电影,就这么简单,我管它是不是艺术,我管它是不是骗人的,我喜欢看它就是好电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什么样的电影,才是好电影,真可谓一人一看法,万人万喜欢,我认为就是纪实类的题材和剧情、配乐融为一体的电影才是我心中的好电影,我在这里说两部影片《深海浩劫》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两部影片,可谓是我心中的最佳影片。



这部影片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真实案例进行全方位立体感拍摄的,全程是震撼人心,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像当地的失业。官员腐败、对工程漠不关心的事情等等,这部影片可以说是拍摄的场景绝对是真实的危险,一切都是原貌的重现。影片的拍摄是为了更好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那段尘封的记忆。



电影《深海浩劫》把深海地平线油井泄露事这个事件改编成电影,传递的正能量,带给我们去更好的面对生活。电影《深海浩劫》讲述的是美国史上最严重的油井泄露事故,深海地平线。爆炸事故发生三周内,每天大约有21万加仑的原油流入墨西哥湾。影片中有着火光冲天的场面,并且有人从油井上往下跳。实际真实的历史情景确实是这样,深海地平线油井泄露事件中,由于事出突然,大部分人来不及疏散,部分工人被迫从75-100米高的油井上跳海逃生,场面惨不忍睹。



影片《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被张一白导演的这几段应景配乐《开往春天的地铁》震撼了,真是恰到好处,当陈末与幺鸡在地铁上歇斯里底进行着疯狂的对话,当幺鸡问陈末老师:“什么是爱情?”,陈末老师回答“爱情就是因为有了爱,搞出了很多事情”,当陈末看着幺鸡说“你恋爱了吧”这句话,幺鸡深情地望着陈末的时候,这时《开往春天的地铁》音乐想起时,你是否也会有这样或者哪样的苦恼呢?只见在万家灯火的夜空中一列地铁呼啸而过!让我们不由自主进入带进了陈末或者幺鸡的世界里。



当陈末老师得知幺鸡来电台的目的时,当幺鸡彻底绝望时,当陈末在电台中说出“哪怕一个人、一辆车、一盏灯,请把我打一下双闪,让幺鸡知道,我在找她”,当陈末怀着看望远方心灰意冷的心情,当再次看到全城闪烁双闪时,《开往春天的地铁》音乐再次响起,当陈末说“幺鸡,你是麻将里最小的一张,但是没有你,胡不了十三幺”的时候,当幺鸡泪流满面,给陈末老师发送短信“谢谢你,让我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时候,影片这个配乐可以说使最成功的的一点,可谓为这部电影增分不少的。

第2个回答  2020-09-18

在网络技术那么发展的当代,电影层出不穷,从偶像言情电影,到科幻大片,再到悬疑电影,每一年的出品多得数不胜数。然而,并不是每一部电影都可以称之为好电影的,而且在我国,三流网络片居多。其实,对于好电影的定义,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但个人觉得,不管看法多么不同,好电影一定是具有创新点的。

一部好的电影,不一定非得以科幻、奇幻为题材,但应该是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人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人的创造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挖掘出来的,电影的创作应遵循着一规律不断探索和进步。 

比如前不久刚刚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虽然这只是一部动漫电影,但是却取得了1.3亿的大票房,这样的成绩让人不可思议,但其实这都是因为这部动漫电影的创新加经典吸引着人们。相信很多朋友之前都看过哪吒,哪吒其实就跟孙悟空一样,在我们内心都是经典一样的存在。这部动漫不仅利用了经典人物,而且还添加了一些新的元素,不仅把哪吒的形象搞得有点像“暗黑系”,而且性格也像个小魔头一样,一出场就吓坏众人。此外,在这部电影里居然还把哪吒和龙王太子绑在一起组CP,不由得引起了大伙的猎奇心理。

创新是艺术上我们一直都在强调的,但是却有不少导演老是喜欢拍一些小说,我个人不太认同这样的电影或者电视剧,毕竟小说都是别人看过的东西,其实再拍出来也没多大意思,让人有一种导演没有思路的感觉。

中国大片还是太少了,希望往后导演们能加把劲,努力多出好片!

第3个回答  2020-01-09
巴黎的美,是对外来者的施舍!这是影片《同义词》中的经典台词。这部才拿下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的电影依旧是欧洲当下流行的“难民”题材影片。

只不过 ,该片的导演那达夫·拉皮德确实有过“难民”经历。来自以色列的那达夫·拉皮德亲口承认影片带有半自传性质,故事中的很多事件来自其亲身经历。在成为导演前,那达夫·拉皮德当过三年半的兵,在叙利亚边境一个小岗哨站岗,几年时间里,他和同伴几乎没有交流。
结束兵役的当天,那达夫·拉皮德把头发染成金色,去了一家网络周刊编辑部应聘,结果成功获得了工作机会。从一个让人失去语言能力的地方,到一个所有人都乐意花上半日与人辩论的知识分子刊物的编辑部,那达夫·拉皮德居然很快就适应了环境的改变。
由于从小就有对法国的崇拜,那达夫·拉皮德工作一段时间后,决定离开家乡,独自去巴黎打拼。临走时,他看了戈达尔的《精疲力竭》。来到法国,那达夫·拉皮德把学习法语看作首要任务。他购买了一本词典,每次一有机会跟别人说话时,他就一股脑说出一堆同义词:“天空是铅灰的、暗淡的、苍白的、晦暗的。”
他认为,这是个人能被这个国家和这种语言接纳的唯一机会,因为没有了文字和语言的人是无法生活的。
第4个回答  2020-01-09
小时候看一部电影,要称它为好,首先要好看,电影中画面的美则是它好看的首要前提,画面的质量,美术、布景、机位,等等技巧性的东西是占据重要地位的评判标准,毕竟小时候还不懂那么多,只知道表面的。之后自己慢慢的经历了一些的事情,接触了不同的艺术形式,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等,也见识了更多的人,对电影的要求也会更高一些,但要求的提高基本还是存在于对画面的精致程度上,具有突破性的是开始更加关注情节和讲故事的方式。比如说《英雄》里李连杰和甄子丹的那场戏我就很喜欢,这就是对于视听上的享受的追求。但是,仅仅这样还不够,还要有一个好的讲故事的方式,还要有紧凑的情节节奏。随着自己对各种社会现象和各个学科的理解与认识,看的电影越来越多,在网上看别人对电影的评论越来越多,我才渐渐地了解到电影不仅仅是要讲故事,它可以表达思想,可以反映现实,可以实现自己的想象,可以歌功颂德。但是,什么样的电影算是好电影呢?低俗小说是好电影,因为它拥有独特的故事和讲故事的风格,对蔚蔚大观的美国社会中阴暗的一面用幽默的方式作出一个展现。比如说《指环王》是好电影,因为它让人们看到了小说中华丽唯美磅礴的中土世界,更加歌颂了友谊正直爱和奉献等人类优秀的品质。我觉得一部电影如果看过之后能够发人深省,而不是纯粹的娱乐性,换句话说,一部电影带给观众的思考性和娱乐性,其比例适中,应该算是一部好的电影了。能够不放过一个细节的片片且看过后还想看二遍的,那就能证明那部片片对你很有意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