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君臣之间遵命怎么说是“喏”还是“

如题所述

“诺”这个词,在哪朝哪代都不大可能用于对皇帝的回答。因为古汉语中用于应答的词主要有两个:“唯”和“诺”,而两者的区别在于“唯”急促,而“诺”舒缓,“缓应曰诺,疾应曰唯”。下对上应当以急促的“唯”字迅速回答以示恭敬,而不能用从容的“诺”字,如果表示郑重其事,也要用“谨诺”而不是“诺”来回答。

《礼记·玉藻》:“父命呼,唯而不诺。”《礼记正义》:(父命呼)「唯而不诺」者,应之以「唯」,而不称「诺」,「唯」恭於「诺」也。 对父亲都不能用的“诺”,怎么可能用到皇帝头上去?所以,在汉代或唐代的历史上,面对皇帝的时候,无论是大臣、嫔妃还是太监,都不会说诺,可能常用的词大概是“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01
在唐朝,君臣之间遵命通常使用“唯”这个词。
古汉语中,用于应答的词主要有两个:“唯”和“诺”。其中,“唯”表示恭敬的应答,而“诺”则是一种从容的应答。在面对皇帝或者上级的命令时,通常会使用“唯”这个词,以示恭敬和尊重。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用语和习惯是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的。在唐朝时期,一些用语和习惯可能与后世有所不同。因此,在了解历史时,还需要考虑到时代背景和文化差异等因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