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的官品等级是怎么划分的?

比如说:宰相是正一品,还有参知政事,枢密使。应该是文武官分开的!

太宰(左仆射 改)左丞相(正一 品)右丞相(正一 品) 参知政事(副相, 正二品)尚书左仆射少宰(右仆射 改)参知政事(副 相,正二品) 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 门下侍郎中书侍郎 中书侍郎尚书左丞 尚书左丞尚书右丞 尚书右丞
院使(或称知院事从 一品)知院事知院事使(从一品) 同知院事同知院事副使 副使(或称同知院 事正二品)签书院事签书院事知院事(正二 品) 同签书院事同知院事(正
二品) 签书院事(从 二品) 同 签 书 院 事(从二品)
省侍中(不常授人)侍郎侍郎侍郎 左散骑常侍(不授 人,正三品)左散骑常侍(不 授人)左散骑常侍(不授人) 侍郎 左谏议大夫 1 人(从 四品)左 谏 议 大 夫 1 人左谏议大夫 1 人 左司谏 1 人(正七 品)左司谏 1 人左司谏 1 人 左正言 1 人(从七 品)左正言 1 人左正言 1 人 中 书 省令(不真授人) 侍郎侍郎 侍郎 右散骑常侍(不授 人,正三品)右散骑常侍(不 授人) 右谏议大夫 1 人(从四品)右 谏 议 大 夫 1人 右司谏 1 人(正七 品)右司谏 1 人 右正言 1 人(从七 品)右正言 1 人 尚 书 省令(不授人) 令(不授人)令(不授人) 左仆射 左仆射(正相)太宰(正相) 右仆射 右仆射(正相)少宰(正相) 左丞 左丞(副相)左丞(副相) 右丞 右丞(副相)右丞(副相) 三司使使 1 人 副使 3 人
士翰林学士(正 翰林学士(正三品) 端明殿学士 崇政殿说书 翰林侍读学士(正从七品) 七品) 翰林侍讲学仕(正七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9
宋官品仍分九品制,每品分正、从,文职自四品起,武职从三品起又各分上下,故文职共30阶,武职共32阶。因官名与职权相分离,官名仅用以确定官员的品级,称“寄禄官“。官品和本官相互配合,决定官员的章服、俸禄,不论官员是否有掌握实权的差谴职,其官品和衣饰不变。宋代也有散官阶,以表示官员资历,在宋初无实际意义。元丰改制后,官名恢复为职事官称,使采用“以阶易官“的办法,将一些官名与散阶整合调齐,定文官37级,武官52阶,作为寄禄的依据,史称“寄禄新格“。宋代爵位分为九等,与唐制同,不世袭。宋代还采用“功臣封号“(功臣封号是选用奖励之词,对一些有特殊勋劳的大臣予以赞扬。功臣封号共分三等,每等十余种,依奖词的等级以示勋劳之大小,神宗时废除)、检校官(检校官是一种加官,自检校太师至检校水部员外郎共19等,地位虽高,但并无职事,神宗时废除)、道教宫观(道观官称是以管理道教宫观为名,支付俸禄,主要是为了安置退休老臣,称“词禄“。神宗以后,扩大了祠禄范围,名额不限)等附加官衔来表示官员的地位和功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