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华夏三大始祖

华夏民族各简介下简单些

传说中的华夏三大始祖是约5000年前的炎帝、黄帝与蚩尤。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蚩尤,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酋长,是今天的苗族的祖先,也是部分汉族人的祖先,为中华三大人文始祖之一。

相传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牛头双角又是传统的龙文化里的龙角有相同之处。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铜头铁额,八条胳膊,九只脚趾,个个本领非凡。

扩展资料:

“三祖文化”是和合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和谐的民族,“和而不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一贯追求,它的源头就是形成于4700多年前的涿鹿三祖和合文化。三祖和合文化的最明显的标志,是涿鹿之战后,黄帝与各部落之间的“合符釜山”。

这是一次经过激烈战争之后的政治盛典,是一次和合的盛典。合符釜山首次提出了和合的理念。而和合理念是中华文化和谐观念的源头。由此可见,以黄帝为代表的“三祖文化”,既是以后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思想的渊源,也是儒家强调秩序、礼乐文化的渊源,更是中华和谐文化的渊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三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4

华夏三大始祖指的是约5000年前的炎帝、黄帝与蚩尤。

1992年,历史学家任昌华先生首次提出了“三祖文化”,并第一次将蚩尤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和黄帝、炎帝并排在一起,打破了传统上的胜者王、败者寇之说,确立了中华民族同祖同源的观点,明确了始祖文化是爱国主义的精髓和民族团结的基石。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蚩尤上古时代九黎部落酋长,是今天的苗族的祖先,也是部分汉族人的祖先,为中华三大人文始祖之一。

扩展资料:

史书记载,黄帝在农业生产方面有许多创造发明,其中主要有实行田亩制。黄帝之前,田无边际,耕作无数,黄帝以步丈亩,以防争端,将全国土地重新划分,划成“井”字,中间一块为“公亩”,归政府所有,四周八块为“私田”,由八家合种,收获缴政府,还穿土凿井。

在古代中国,蚩尤首创法规,实施刑事法,以肃纲纪。蚩尤是刑法的首创者和施行者。有的史料还说,兵器和刑法是蚩尤发明的,后来被黄帝部落集团效法。可见,蚩尤乃是中国古代法制的缔造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中华三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黄帝-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建国于有熊,亦称为有熊氏。黄帝同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华夏部落联盟领袖,我们的祖先。以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开创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先祖。传说中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炎帝-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一说即神农氏(或神农氏的子孙)。炎帝少而聪颖,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他一生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教百姓耕作,百姓得以丰食足衣;为了让百姓不受病疾之苦,他尝遍了各种药材,以致自己一日中七十次毒。他又作乐器,让百姓懂得礼仪,为后世所称道。其族人最初的活动地域在今陕西的南部,后来沿黄河向东发展,与黄帝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炎帝被黄帝战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所以今日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后代」。目前史学界同时支持另一种说法,即黄帝活动于黄河下游,泰山西侧,炎帝活动于黄河下游,泰山东侧,两部落为了争夺统治权,在阪泉也即逐鹿(两者是指同一地点,皆在泰山周围)决战,黄帝战胜并流放炎帝于南方(后召回),开创了华夏一统的局面。-蚩尤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中国神话中的武战神。原为炎帝臣属,炎帝被黄帝击败后,蚩尤率八十一个兄弟举兵与黄帝争天,在涿鹿展开激战。传说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吃不休,勇猛无比。黄帝不能力敌,请天神助其破之。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被黄帝所杀,帝斩其首葬之,首级化为血枫林。后黄帝尊蚩尤为“兵主”,即战争之神。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让人畏惧,黄帝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作战,诸侯见蚩尤像不战而降。传说中蚩尤性情豪爽、刚直不阿、打仗勇往直前,充满武将帝王阳刚之美,不为一代盖世豪杰。后来人们为了歌颂黄帝,便丑化蚩尤,把他论为妖魔、邪神形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1-01
在史学界,对我国夏朝以前的诸多史事争论分歧最多。尤其是对炎黄蚩三大始祖中黄帝的诸多史事一直争论不休。然而对于黄帝在涿鹿进行的两战,即黄蚩涿鹿之战和黄炎阪泉之战,黄帝取得胜利最终合符釜山邑于涿鹿之阿,中华民族实现首次大统一这一史实争论的最少。涿鹿之战的两次战役是见于正史最早且记载较详细的战争,关于这一战争其他记载的情况也见于一些先秦文献,由此史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氏族部落既然在5000年前已纷纷在扣文明社会的大门,他们在彼此犬牙交错而处的中原地区必然要发生部落冲突和联合而形成华夏族,产生奴隶制的文明国家。古籍中记载的黄帝、炎帝和蚩尤之间的循环战争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场的,因而标志着中国文明的开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教授孟世凯这样评价:一般称我国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所指的就是自黄帝、炎帝、蚩尤在涿鹿之战后开始。故可以说涿鹿之战是我国向文明时期过渡的前奏曲。
一、涿鹿之战中心位置在矾山地区,其战场范围涵盖整个涿鹿及周边地区。使涿鹿成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根据汉司马迁《史记�6�1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是中国古代五帝之首。姓公孙,名轩辕,邑于涿鹿之阿。黄帝一生有两件大事,其一是经过阪泉之战,打败了炎帝,从而建立了炎黄联盟。其二是经过涿鹿之战,擒杀蚩尤。合符釜山以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是为黄帝。司马迁在写作《史记�6�1五帝本纪》时,曾两至崆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亲自到黄帝等五帝当时居住活动过的地方进行实地调查采访,并与当时汉代尚存的古代文献记载《大戴礼记》、《孔子家语》等互相印证,然后“择其言优雅者”写成了《史记�6�1五帝本纪》。其写作态度是严肃认真的,其记述基本是可靠的。
上述黄帝时期的两件大事,一件是与炎帝之间的阪泉之战。根据史学界的实地考察与研究,阪泉今在河北省涿鹿县矾山镇西南上七旗村口,位于黄帝城遗址西南3公里处。另一件是黄帝在涿鹿之野擒杀蚩尤。据《史记�6�1五帝本纪》集解引服虔曰:“涿鹿。山名。”因此涿鹿之野应即涿鹿山下平野之地。又据《汉书�6�1地理志》;“上谷郡,(秦置)……县十五,……涿鹿。”应劭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那么,秦代所置之涿鹿县当然与涿鹿山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司马迁在写作《史记�6�1五帝本纪》时所述的黄帝与蚩尤大战的涿鹿之野,自然指的就是自秦代以来的涿鹿所在的地区。而自秦代以来的涿鹿县之所在,根据学术界历来的研究就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城东南的矾山镇地区。这一点不仅在学术界没有歧义,而且业已被建国以来的考古调查所证实。这就是《大明统一志》等古代文献记载的位于今河北省涿鹿县城东南约25公里的矾山镇三堡村北的“轩辕(黄帝)城”遗址。根据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的考古调查,城址位于涿鹿山北面的一个黄土丘陵之上,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510——540米,东西宽450——500米。城墙夯筑,残高3——5米,底宽10米,上宽2.5米。从城墙的夯土的包含物及夯筑特点来看,为战国时期所筑。城内地面散布有丰富的战国及汉代的筒瓦、板瓦、兽面纹瓦当等遗物。说明此城始建于战国,沿用至汉代,结合古代文献记载,当为秦汉时期涿鹿县城之所在。
不仅如此,在历次的考古调查工作中,在黄帝城遗址内还采集有大量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及龙山文化的石斧、石锛、石刀、石磨盘、石磨棒、石绕、细石器、蚌器以及彩陶盆、钵、绳纹陶鬲、陶斗、蓝纹杈形器等。说明这里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起就是一处重要的先民集居之地。尤其是作为军事首领权利象征的龙山文化石钺的出土,与黄帝所处的时代和性质相吻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黄帝城附近的黄帝泉、蚩尤城、蚩尤三寨、蚩尤泉等历史文化遗迹,黄帝城遗址就是《史记�6�1五帝本纪》所载的黄帝“邑于涿鹿之阿”之所在。
第4个回答  2014-01-01
黄帝 炎帝 蚩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