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如题所述

麻雀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麻雀:

是文鸟科麻雀属27种小型鸟类的统称。它们的大小、体色甚相近。一般上体呈棕、黑色的斑杂状,因而俗称麻雀。初级飞羽9枚,外侧飞羽的淡色羽缘在羽基和近端处,形稍扩大,互相骈缀,略成两道横斑状,在飞翔时尤见明显。嘴短粗而强壮,呈圆锥状,嘴峰稍曲。除树麻雀外,雌雄均异色。

世界共27种,其中5种分布在中国境内。分布相当广泛。除极寒冷的南北极和高山荒漠,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5
答:是的
麻雀成为被保护动物,是在2000年8月颁布的、由我国数十位野生动物专家制订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
在讨论麻雀是否入选时,鸟类专家组8名成员全票通过、一致同意。
麻雀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参与名录制订的楚国忠是中国林科院全国鸟类环治中心主任。他介绍了麻雀的不少趣事:
麻雀的繁殖和适应力非常强:一对麻雀在北京一年可繁殖3至4窝,每窝3至4只。
以前美洲没有麻雀,欧洲的海员们将麻雀带到了美洲,结果一下子繁衍开来,现在的数量非常可观。麻雀在中国的命运更为奇特,50年代把麻雀列为“四害”之一,城乡各地到处喊打,但也没能让麻雀绝迹。80年代初麻雀又成了我国外贸出口的货物,京郊农民以每只一角左右的价格出售给外贸公司。麻雀在那几年成了京郊农民的副业收入之一。
麻雀被列为保护动物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麻雀数量大为减少,江西等一些地区已经多年见不到麻雀了。造成麻雀减少的原因是捕食麻雀风越演越烈,烧烤麻雀、炸麻雀成为一些人的下酒菜。
二、一些地区大量施用农药,麻雀的食物短缺,也造成了麻雀数量减少。
如果让麻雀绝迹,势必造成生物链的缺损而破坏生态平衡。再有,人们捕麻雀时经常误伤与麻雀长相差不多的一些鸟类。这些鸟外貌、个头酷似麻雀,而它们是吃虫子的益鸟,在森林保护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将麻雀列为保护动物也是为了保护这些鸟。
麻雀是被保护动物,捕杀、食用麻雀是违法的。可是不少读者对此却一无所知。所以不要再残害麻雀了。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麻雀并不属于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所以说,麻雀是保护动物。位列是林业局颁布的保护名录,但并不是国家正式的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
麻烦采纳,谢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4-01
是的。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麻雀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欧洲、中东、东南亚、东亚均可见到本物种,中国全境有本物种分布。在中国大陆,麻雀被列为三有动物,对其保护。
麻雀体形较小,体长仅为14公分左右,体形短圆,具有典型的食谷鸟特征。麻雀雄雌同形同色,头顶和后颈为栗色,面部白色,双颊中央各自有一块黑色色块,这块黑色的小脸蛋是鉴别麻雀的关键特征。
有研究指出,在群体中地位越高的个体喉部的黑色区域也相应越大,黑色也越饱满;上体褐色,具黑色斑点,所有飞羽、小覆羽、初级覆羽均为黑褐色;具两道污白色翅斑;尾羽褐色;下体污白色;虹膜为深褐色;喙呈圆锥形,比较粗壮,呈黑色;足为粉褐色。
扩展资料
麻雀是雀形目鸟类。
雀形目种类及数量众多,适应辐射到各种生态环境内。有100科5400种以上,是鸟类中最为庞杂的一目,占鸟类全部种类的一半以上。中国有34科。
雀形目特征:离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与中趾等长;腿细弱,跗跖后缘鳞片常愈合为整块鳞板;雀腭型头骨。体形大小不一,大者如鸦科部分种类体长可达50厘米以上,小者如鹟科莺亚科部分种类体长仅6~7厘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麻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雀形目
第4个回答  2020-09-25
麻雀是保护动物。
麻雀是保护动物,捕杀超过20只就属刑事案件。国家林业局2000年发布《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麻雀被列入其中。虽然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和二级野生动物,但麻雀也是受到国家保护的“三有”保护动物。
药用部分为公麻雀的粪便,药材名为“白丁香”,但商品中不分公母粪便,都可入药。肉可浸酒,叫麻雀酒。白丁香性温,味苦,有小毒。肉性温,味甘。有润肾、消积除胀、明目之功效,主治积聚、疝气、耳痛、眼疾(角膜炎、角膜翳、结膜炎)和白带,也能治黄疸病。麻雀肉壮阳益气、益精髓、暖腰膝,并可治小儿百日咳及血崩带下。麻雀酒能壮阳补阴,滋肾补血,主治腰脊疼痛、头痛眩晕。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