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痰的辨证施治

如题所述

风痰之证需审“风”之所由,审因论治。
1.外风触痰证
证候:可见于许多肺系疾病,如咳嗽,哮喘等,亦可见于头痛、眩晕等疾病,治则:疏风化痰。主方:止嗽散、参苏散、牵正散等。常用宣散风邪药与化痰药配伍,又当辨别风寒风热之性,配以辛热辛凉之药。
2.内风痰扰证
治则:熄风化痰。常用平肝熄风药与化痰药配伍,但应辨别内风之成因,
(1)肝阳化风夹痰证候:眩晕欲仆,头摇而痛,项强肢颤,语言蹇涩,手足麻木,步履不整,或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喉中痰鸣,舌红苔白或腻,脉弦有力。治则:平肝熄风,清热化痰。主方:羚角钩藤汤,定痫丸。
(2)脾虚痰湿风盛证候:厌食、便溏、腹胀、舌象胖大或有齿痕、面黄、多叹息、浮肿、肢重、嗜睡、胸闷等。有时单一,有时频见,因痰湿程度、部位、新久等而异也。治则:化痰熄风,健脾祛湿。主方:半夏白术天麻汤。还应注意痰之寒热而施以温化寒痰药或清热化痰药,痰所停留部位不同,其治亦有所区别。针对内风痰扰,而阴虚或阳亢之势不甚明显时,亦可佐以少量辛热搜风豁痰之药,但要注意药味不可过多,药量不可过大,以免耗阴伤津,内风更加妄动。
(3)风痰急症证候:痰涎壅盛,阻碍气道,呼吸急迫,阴阳之气难以续接。治则:根据急则治标与“其在上者,因而越之”的原则,因势利导,采用涌吐祛痰。主方:古人常用瓜蒂散、三圣散、救急稀涎散及参芦饮等方。此法对于体壮正气旺盛之人尚可,但对于素体虚弱,年老体弱之人仍需谨慎使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