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求百兽而食之......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如题所述

说明的道理:要善于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步步深入,不然就很容易被坏人的花招所迷惑。凡事都应深入去看,要全面,不能盲目相信,被外表所蒙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节选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找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出自战国佚名《战国策·楚策》。



扩展资料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全书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该书也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用于编辑战国策的原文章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罗根泽疑出于蒯通。这些文章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

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

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东周后期时诸国混战,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而该时期亦因此被史家称为战国时代。

《战国策》历来为研究者称赞其文学价值,但是对它的思想却是众说纷纭,这是由于该书与后世的儒家思想不符,过于追逐名利,而且过于夸大纵横家的历史作用,降低了史学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虎求百兽而食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一些没有真本领的人也会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他人。对这样的人,我们要提高警惕。

凡是借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是借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一切狡猾、奸诈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骗过日子,这种人虽借外力能逞雄一时,而其本质却是最虚弱不过,不堪一击的。同时也说明凡事应开动脑筋,不能像“狐假虎威”中的老虎那样盲目信从狐狸.否则,自然会闹出笑话。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日:“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也为畏狐也。
第2个回答  2009-09-19
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第3个回答  2012-06-03
一些没有真本领的人也会依仗别人的实力欺压他人。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要提高警惕
第4个回答  2012-06-18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