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四绝”指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宋家四绝”指苏、黄、米、蔡,——苏东坡,黄鲁直,米元章,蔡京四家字体。
  说起宋朝“四绝”,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举出很多来,这里指的是书法,史称“宋四家”。不过,现在说的“宋四家”之一的“蔡”却不是蔡京,而是蔡襄。至少在明初,“宋四家”的“蔡”指的是蔡京,可能是那时人们对“书如其人”的“认识”还没有被广泛认可吧。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苏轼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等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创作过程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又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苏轼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莫测。他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重要的成就是诗,诗论标榜杜甫,但是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
  黄庭坚的书法擅行、草书。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痊鹳铭》。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字体开张,笔法瘦劲,自成风格。《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旭、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著名的书迹有《松风阁诗》、《黄州寒食诗跋》、《花气熏人帖》、《虹县诗》等。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为人不似唐人狂放,险而不怪,奇正相生。

  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最大。米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集古字”,对古代大师的用笔、章法及气韵都有深刻的领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芾学书在传统上下了很大功夫。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蔡京工书法,初与弟弟蔡卞学蔡襄书法,中进士官授钱塘县尉时因神宗喜爱徐浩书法,当时士大夫纷纷学之,蔡京也与被贬在钱塘的苏轼一同学习徐浩书法,后学沈传师、欧阳询,又改学“二王”,博采诸家众长,自成一体。其书笔法姿媚,字势豪健,痛快沉着,独具风格,为海内所崇尚。

  蔡京的书法艺术有姿媚豪健、痛快沉着的特点,能体现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因而在当时已享有盛誉,朝野上庶学其书者甚多。元陶家仪《书史会要》曾引当时评论者的话说;“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议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占今,鲜有俦匹。”甚能反映蔡京当时在书法艺术上的地位。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使用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就连狂傲的米芾都曾经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30
  苏东坡,黄鲁直,米元章,蔡京四家字体。——苏、黄、米、蔡,宋朝‘四绝’

  说起宋朝“四绝”,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举出很多来,这里指的是书法,史称“宋四家”。不过,现在说的“宋四家”之一的“蔡”却不是蔡京,而是蔡襄。不过,《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处,说明至少在明初,“宋四家”的“蔡”指的是蔡京,可能是那时人们对“书如其人”的“认识”还没有被广泛认可吧。
  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进士,曾任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诬陷入狱。出狱后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北归途中的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七月病死于常州。
  苏轼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等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创作过程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又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苏轼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莫测。他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
  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黄庭坚在他的《山谷集》里说:“其书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苏)为第一”。明董其昌盛赞他“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传世书迹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进士。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王安石为宰相实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猛烈反对。后来新旧两党斗争愈演愈烈,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在这场斗争中,黄庭坚站在旧党一边,虽然没有积极参加,但一生一直卷在斗争的旋涡里。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重要的成就是诗,诗论标榜杜甫,但是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
  黄庭坚的书法擅行、草书。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痊鹳铭》。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字体开张,笔法瘦劲,自成风格。《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旭、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著名的书迹有《松风阁诗》、《黄州寒食诗跋》、《花气熏人帖》、《虹县诗》等。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因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8-10
  “宋家四绝”指的是苏黄米蔡。
  苏黄米蔡,即“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此四人被认为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
  也有学者认为“蔡”应为北宋初年的书法家蔡襄。但就古人十分看重的“年齿”排辈而言,“蔡”若为蔡襄,则“蔡”应当排在“苏”之前。“苏、黄、米”皆按年齿排列,作为北宋末年人的蔡京是为“蔡”,应当毫无争议。
  而后人认为蔡是指蔡襄,是因为蔡京的名声太臭,导致徽宗亡国,历史地位无法与前几位相提并论,故后人更加喜欢认为蔡指蔡襄。
  台北故宫纪录片“翰墨风雅北宋四家”专题中,北京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副研究员金运昌先生在片中也强调了这一说法。
第3个回答  2014-12-30
宋家寨村坐落于王凤楼镇东约18华里,原隶属张士府乡,是一个人杰地灵、民风纯正的自然村。宋家寨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宋氏从河北邯郸迁往此地,以姓氏命名为宋家寨。
现在宋家寨人口约800余口,分四个生产队,1-3队人均姓宋,4队姓姚,被称为姚院。
宋家寨“四绝”:
1、 “鬼屋”:位置在一队,为本队一村民民宅,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当时盖砖瓦房算是稀奇事,可是在房子建成后,晚上主人睡觉时,总是有“人”往屋内仍半块砖头,可是门窗都紧关,屋顶也完好无损。后来房主人不再敢住,从此房子荒废起来。
2、“神木”:位置在二队,为柳树,此树树径非常粗,直径大约在2米左右,数名成年人用手围成圈才能包围起来,高度与普通柳树相仿。传说每到晚上在树上会出现一妇女在洗衣服。村中有一蛮汉不信邪,砍了柳枝,从此大病一场,后来在柳树下烧纸、上供、叩头才得以康复。
3、“怪蛙”:在三队东头有一个湾(严格讲应叫小淡水湖,当地称作湾),不知在什么时候,湾附近出了一个“大官”,据说他在年轻时在湾边读书,可是青蛙的叫声闹的他学不下去,于是他说了句青蛙别叫了,于是青蛙立即静下来,从此以后这个湾里的青蛙一直不鸣叫了!至今当地仍有“宋寨的蛤蟆闭气了”的说法。
4、 “奇松”:大家知道松树为高大乔木,可是在四队的北边的田地里长着一棵有两个叉的松树,被称为“卡巴松”,在当地有“南京到北京,都知道宋寨的卡巴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