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 Taylor Swift 的《Out of the Woods》

如题所述

个人认为是TS词作的又一巅峰。
从回到12月,到ATW,霉女一直擅长用生活化的细节填充歌词,你平时不注意的一些小细节都会被霉女写进歌里,绽放出别样的温柔光泽,这一点在OOTW中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段主歌部分用一个个具体的意象拼凑出当初的甜蜜。拍立得、一起躺在沙发,短短几个场景就勾勒出了她所有想表达的含义,大家一读就会感到一种跃然纸上的美好爱情。
The rest of the world was black and white
But we were in screaming color
这句歌词是公认的好。
用颜色强调出恋人那种世界都不在眼中的独一无二,世界只有爱人的光影。你是唯一。screaming这个词用得很妙,如同尖叫一般的情感是什么样子的?是喷发的、是激进的、是不可一世的、是剧烈的,同时也是短暂的,后劲不足的。当爱情变成了生活的全部,周遭世界都丧失了意义,之后会发生些什么呢?当人格被爱人填满,丧失了自我的独立性,结局可想而知。两句在一起,对比非常强烈,很有画面感。

第二段主歌部分,两人复合后感情不减。当然相比于第一段的描写,这短更多地隐藏和埋下了感情失败告终的伏笔。这段如果拍MV的话会很有感觉,搬去家具翩翩起舞,项链缠绕,如同纸飞机飞在空中(TS和HS都有纸飞机项链,参见街拍)。这段描写真的太美了,把恋人之间的温存、缠绵、甜蜜写的很到位。躺在对方的怀中,一起跳舞,TS之前在ATW里写和J在冰箱的亮光里跳舞(应该是家里停电吧),这次是和哈卷搬去家具翩翩起舞,不能不说这个小妮子想法真浪漫真独特,至少很多人在歌词里写跳舞时写不出这么浪漫的感觉的。不仅是情至深处跳起舞蹈,更是要搬去家具。由此可见,家具对两人浓烈的爱而言都已成为了负担和累赘,有限的东西已经不能锁住他们炽热的心,足见爱的深刻,恨不得抛去一切束缚和阻碍,恨不得世界只有两个人,在无限的空间和时间里都要在一起,享受生命的美好,见证永恒的存在。因此要搬开家具,甩掉枷锁,尽情起舞,从客厅的这头到那头,每一个地方都要留下两人的足迹。这里,也能和之前世界黑白,你我灿烂的歌词交相辉映。这一段曲风也略微有变化,整段就像是在说一个温柔而残忍的故事,因为结局是什么样,各位看官也都知道了。
Baby like we stood the chance 那时的美好,似乎在预示一段永恒的开启,我们似乎还是有可能、有机会长相厮守,可是纸飞机越是肆无忌惮地飞舞,飞得越高、越远,就越是飞向了深不可测的黑洞……flying, flying,flying如泣如诉,是那种从未来看过去的和解情绪。曾经的爱有多美丽,如今也就有多幻灭。曾经的愿望飞得多美,现在就有多平静和无奈。

接下来分析一下Remember when you hit
  the brakes too soon
  Twenty stitches in a hospital room
  When you started crying
  Baby, I did too
  But when the sun came up
  I was looking at you
  Remember
  when we couldn't take the heat
  I walked out,
  I said "I'm setting you free"
  But the monsters
  turned out to be just trees
  When the sun came up
  You were looking at me.
  You were looking at me
  Oh
  You were looking at me.

这段写的太好,很多次听都很想哭QAQ

还是一如既往的说故事方式,听众听完前面部分,自然会关心两人的结局究竟如何?这里也给了大家答案。歌词写两人差点发生车祸进了医院,缝了20针,并共同为生命感恩、哭泣。我相信生过病的人,或者渡过绝境的人都可能有过为活着而哭泣的感觉,就是某一刻你觉得完蛋了,结果下一秒发现虚惊一场、安然无恙,还是好好地活着,那种感觉,真的是:Thank God I am alive。
虽然事故不严重,但可以被视为共同经历了人生的一场劫难。中国俗话说患难见真情,霉女和哈卷共同经历了人生磨难后,究竟是会彼此更加珍惜,爱地更加坚定,还是?。。
然后最后两人还是悲剧散场,哈卷离开,TS选择放手。

But the monsters turned out to be just trees
这里其实就是和副歌的念经呼应了。那些困住我们思绪,让我们爱情转折、失散的monsters,其实也不过就是树林罢了。这句描写有一种“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之感。你觉得能让爱情支离破碎的一定是那些很伟大、很吓人的东西,比如一件天大的事情发生了,两人爱情告吹了。但是等到之后你平静下来想一下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不过是一些再也普通不过的小事情罢了。你曾经害怕多严重的摧毁,最后却只是冰山的一角毁了一切。但是就是这些层层叠叠的树林,困住了我们,让我们不能逃脱,不能走到clear之处。当sun came up,两个人面面相觑,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眼中却再也没有温情和甜蜜,而是终于可以不再相互牵绊、不再互相影响的释怀。在树林中两人期待阳光的滋润,就像在争吵时,双方都期待和好,而当等待很久的光明终于来临,也照亮了他们感情的尽头。没有解释的欲望,只有想快点结束这段感情的急切。是的,再见。太阳把树林里的阴霾吹散,终于出现了久违的阳光,也让她看到了事情的真相。
Are we out of the woods?
我们逃脱了那些小事情的牵绊了吗?我们能够跨越这些细密东西的阻扰吗?
Are we in the clear yet?
我们终于能走到平静之处,当然也是再见的时候到了。

我以前问过吧友OOTW是霉女自己构想的还是美国俚语,不过whatever,在副歌部分能想到用树林来比喻爱情,是霉女写词才华的完全流露。因为实在太贴切了,树林大部分时间给大家宁静、清新的感觉,不过大家可以想象下HP里的打人柳,会缠绕你、会困住你、会分裂你的那种树,就能体会到霉女比喻的完美。爱情不过就是最后败给了小细节的集合,让你逃离不了那种压抑的包围,见不到阳光。

从主歌的甜蜜到副歌的质疑,最后一段的揭露,歌词一气呵成,就像一个完整的故事。这首词主旨非常明确,用意也很巧妙,听完之后也让人对爱情的起承转合有了些许思考。曾经的温柔相爱,是否有一刻终会变成劫难;是否有一天,能离开你是我最大的愿望。

有人质疑霉女为什么写不出一些有深度的歌,就用一句豆瓣乐评回击吧:TS不用成为托尔斯泰,她能做好Jane Austin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23
我们必须往前看。现在的 Taylor 已经不是 2008 年的她了——那个悲伤就逆流吉他,或是穿着乐队制服、戴副黑镜框、被班上其他女生欺负的书呆子了。甚至连 2012 年的她都不是——那个小心翼翼地在 Country-Pop 和 Dubstep 间走钢丝的她。都已经不是了。现在 Taylor 终于可以毫不掩饰地一脑袋扎进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80 年代 Pop 里了。如果说“Red”是她和 Pop 签订的双边合作协议,那“1989”简直就是一篇完整的婚姻誓词。
但是必须承认的是:她从 2005 年保持至今的那种,仿佛已经充满气的气球一样的少女的敏感,仍然可喜地被留存在“1989”中。
在专辑出来之前,一直隐约地害怕专辑会 Pop 成一堆“22”的复制品——害怕会像它一样折中主义而显得平庸,不过“1989”的效果是出人意料的。“Out of the Woods”和“Style”都在闪闪发亮的 synths 和拥有巨大“场”感的 bass 中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听感仿佛是开足马力在深夜中穿行,与此同时,它们也为“1989”贡献了最富自信的旋律。尤其是“Style”,它的编曲相比之下要更为精巧,配合也许是 Taylor 最为 sharp 的songwriting,轻易成为迄今为止 Taylor 最为成熟的歌曲。但是 Taylor 的声音却并没有相匹配地变得更加成熟。“Out of the Woods”则有着难以匹敌的推进感,与歌名相同的 hook 不停重复,这些都是以往的 Taylor 少见的手法。。此外,在“This Love”和“I Know Places”中,你还是能找到那出似曾相识的心碎苦情戏码,有所变化的则是很难再找到像女生日记一样的“All Too Well“或者”Enchanted“的“写实感”。再或是一如既往自嘲的“Blank Space”,更或是本是为了反击 Katy Perry 结果听起来反倒像 Katy Perry 上身的“Bad Blood”(如果 Taylor 的声音能有 Katy 一半有力就好了),这些都是在“1989”当中令人感到兴奋的元素。
更不用提专辑开篇曲“Welcome to New York”了,“Everybody here wanted something more”一句则是与 Country 说再见的勇敢宣言。编曲上,更是精简到了只有 clap、bass、synth的地步。让 Taylor 本来略显孱弱的声音在这首歌中显得笃定坚实。
从这些曲目来讲,Taylor 与之前的自己最突出的变化,是变得更加简洁有力了。
当然,“1989”当中还有一些听起来更实验的部分。“Wildest Dreams”像是上班路上意外捡到的一张 Lana Del Rey 的曲谱,不过它副歌中犹如高潮一般而令人心碎的喘息仿佛能让 Taylor 的一抹红唇浮现于眼前。为专辑结尾的“Clean”则更加跳脱众曲——那股诚意简直都能随着旋律从耳机中倾泻而出。
  Rain came pouring down when I was drowning
  That's when I could finally breathe
  And that morning, gone was any trace of you, I think I am finally clean

  “Clean”中的这段歌词是整张专辑的亮点。

  当然“1989”也有令人感到失望的部分:“All You Had to Do Was Stay”感觉是“Red”的弃曲;“How You Get the Girl”不管从哪方面都是比较外行的作品。
总结下来的话,能够感到 Taylor Swift 在重鼓点的使用上越加频繁,企图以此来塑造与以往不同的力量感。但是说到重鼓点,我更怀念的是“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中 drum 那简直达到生命大和谐的效果——首先 Taylor 牛逼地创造当年 hook 的最长记录(8个词),其次在 hook 中每一下鼓点都起到了断句的作用“ We (dong!) are never ever (dong!) ever (dong!) getting back together (dong!)”,每一次击鼓都是 hook 推进的台阶,直到最后一次击鼓与 together 相逢的一瞬间,那感觉简直比听 Busta rapping 更爽!在“1989”中,我就再没见到如此绝妙的 drum 了。
最后要说说首单“Shake It Off”。这首初听让我想起了 Alphabeat 的“Fascination”。Upbeat 伴随 clap、反拍节奏、萨克斯,在bridge部分一惊一乍的“ooH!”和“waH!”(……),这些元素塑造出来的80年代感是最符合专辑封面那种宝丽来褪色泛黄感的。这首歌的 catchy 毋庸置疑。值得关注的一点在于,Taylor 在这里大谈特谈的“I don't give a shit”、“老娘就是老娘”观点,是不是一颗 Gay Icon 新星诞生的前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