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全解尊严如山阅读答案怎么做?我是新手!

如题所述

尊严如山 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流传着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德国法西斯溃退前夕,决定处死关押的二百多名苏联公民。敌人心血来潮,竞灭绝人性地提出一个奇特的处死方式。他们弄来一个歪歪扭扭的篮球架,上面的球筐也锈得不那么圆了。盖世太保手拿一个篮球狞笑着对那些苏联人说( )现在给你们一个活命的机会( )谁能站在这里10次投篮8次命中 ( ) 即当场释放( )否则统统枪毙( )被关押的多为无辜百姓( )谁会投篮啊?加之身体虚弱,许多人放弃了投篮的机会,毅然走向刑场。 轮到卡西莫夫投篮了。他曾经是个优秀的篮球队员,但是长时间地坐牢,面对这个支离破碎的篮球架,心里没有把握,但他还是决定试试这决定生命的投篮。他接过盖世太保手中的篮球,沉静地站在篮球架前,望着篮筐,投出了手中的球。球在筐里滚动几下,还是进了。有了第一次进球,卡西莫夫增强了信心,又接连投中了7个球。敌人震惊了,宣布将他释放。他刚要转身离去,盖世太保冷笑着对他说:“再给你一次挽救别人的机会,如果你再投篮5次全部投中的话,你和其他人就全部释放。如果1次投篮不中,你和其他人就一齐处死。不过为了自己,你也可以拒绝。”卡西莫夫望了一眼站在那里的二百多名同胞,没有一个人哀求他,也没有一个人用乞求的眼神望他。他十分痛恨敌人采用这种残忍的手段,以同胞们的生命做赌注。一股尊严的力量激励着他,他想,宁可与同胞们死在一起,也不苟且偷生,只要有一分生的希望,也要留给自己的同胞姐妹。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卡西莫夫接受了这5次投篮。尊严的力量是无穷的,5次投篮全部命中,卡西莫夫用尊严挽救了二百多名同胞的生命。 尊严是神圣的,也是沉重的。维护尊严需要付出把山扛起的力量,一旦维护了尊严,人也就如山一样高大,不可战胜。国家尊严,民族尊严,人格尊严,重如山,是不可侵犯的。 1.给第一自然段中缺标点处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激励( ) 维护( ) 3.结合短文的内容解释词语。 心血来潮: 支离破碎: 4.用文中词语造句。 如果……就…… 5. 用“——”画出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6.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7.为什么说这是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8.你怎样理解文章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偏难 1.:“ ,,,。, 2.鼓舞 保护 3.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 形容残缺分散的样子。 (意思对即可) 4.如果明天下雨,我就不去公园了。(答案不唯一) 5.德国法西斯决定用投篮的方式处死无辜的苏联公民。卡西莫夫在盖世太保的刁难下用尊严挽救了二百多名同胞的生命。证明了民族尊严、人的尊严重如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意思对即可) 6.因为二百多名苏联公民的性命维系在卡西莫夫手中的篮球上。(意思对即可) 7.敌人根本没有想放苏联公民,他们这样说是为了看苏联人是否贪生怕死,以此愚弄苏联人。(意思对即可) 试题“尊严如山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流传着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德..”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标点符号,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理解句子 等考点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 包括现代诗歌阅读、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散文阅读。小学阶段主要以记叙文为主。 记叙文包括: (1)划分段落 我们所讲的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 划分段落常见的方法有: a、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 b、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 c、按照空间方位的变换; d、按照事物的性质; e、按照所叙述的事件之间的关系; f、按照重点段。 (2)概括段意 段落大意是对文章的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的概括。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a、找出重点句法。这些句子多数是总起句、概括句、小结句、过渡句; b、合并层意,归纳段意; c、分清主次,抓住主要事件归纳段意; d、分析中心,归纳段意。 (3)列小标题 列小标题要含义明确、用词简练。 方法有: a、段意中提炼重点词语做小标题。 b、从文章中摘录词、词组、句子等做小标题。 c、自己概括小标题。 (4)归纳主要内容 一篇文章内容丰富,作者着力表现的、与中心思想关系最密切的内容就是主要内容。 常用的方法有: a、综合段意,归纳主要内容。 b、抓重点段落,归纳主要内容。 c、用过渡短语归纳主要内容。 d、提出问题(文章主要写什么、写谁、做什么等等),归纳主要内容。 e、分析标题,归纳主要内容。 (5)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概括中心思想一般分两步: 第一步弄清作者写了什么,即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感情、立场等等。 常见的概括方法有很多,最基本的有: a、从文章题目入手。 b、从中心句入手。 c、从文章重点段落入手。 d、从主要内容入手。 阅读步骤及技巧: 阅读题一般做题程序: 阅读题目-----阅读文章-----再认真读题-----揣摩原文-----做好标记-----准确答题。 现代文阅读方法: 整体感知----局部阅读-----整体阅读。 第一阶段的整体阅读,只需对文章体裁有一个整体的粗略的了解和把握就可以了。 记叙文: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说明文:作者说明的对象和主要特征。 议论文:作者针对什么问题,发表了什么见解和主张。 小学现代文阅读一般技巧: 1、理解题目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类型的; 记叙文的题目一般也分为这几种类型。题目是文章内容的眼睛,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记叙文内容,推测文章中心。 2、阅读文章 浏览一遍文章,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 (1)整体感知: 文章的基本内容(什么人?什么事(物)?怎么写的?为什么要写?你是怎么看的?) 写人的文章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主题。 记事的文章要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借景抒情,在分析时注意: ①写景层次、景物特点、写景顺序、情景交融; ②想像、联想、修辞手法的运用。 借物抒情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物的外形、内在特点的描绘,运用联想、类比,颂扬与之有关的人物的内在精神特征, 用象征手法、议论、抒情篇末点题即可。分析这类文章要注意: ①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 ②一般富有哲理的语言譬句是以文中物的形象的描写为载体的,所以分析时要抓住物的形象的特点; ③想象、联想、象征写法的运用。 (2)理清思路: 叙述的基本要素、作者的情感变化、材料的安排、文章的过渡 3、认真读题 4、再读原文,揣摩语言 第二个阶段的整体阅读,是在认真、深入分析了文章细节的基础上,对文章主题、感情基调、结构特征、写作意图等方面的准确把握和总结。 记叙文: ①抓住全文的中心句或主旨句。 ②从文章中的一些关键性语句入手,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情感。 ③从线索入手,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感情脉络,进而领会全文。 ④从标题入手,把握文章中心。 ⑤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根据事件的发展过程划分; 根据时间先后划分; 根据空间的变化划分; 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 根据感情的发展变化划分。 这次是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很快能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阅读与题干相关的语句,截取关键性文字。 揣摩语言:引领文章主旨的词、句(描写句、抒情句、议论句) 使用关联词(如: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 5、准确答题,提炼概括 考点名称: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 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标点符号及用法: 名称 标点符号 用法说明 举例 句号 。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于陈述句。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 问号 ?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 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 没有那两只手,这里还不是一片荒坡吗? 感叹号 ! 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 啊,那么光明的世界! 用于感叹句或者祈使句。 你给我滚出去! 逗号 ,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冒号 : 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老师说:“汤姆是一个好孩子。” 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 菜架上摆满了蔬菜:菠菜、芹菜、西红柿…… 分号 ; 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 学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三年的,手艺扎根在心里。 书名号 《》〈〉 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 书名号里还有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 书名号,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 教委主任亲自撰写了《<少年文艺>》发刊词。 省略号 …… 表示语言的省略部分。 动物园里有大象、老虎、狮子……多种动物。 表示语气的断续、延续 他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顿号 、 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铅笔盒里有铅笔、尺子、橡皮和圆规。 引号 “”‘’ 表示引用的部分。 爸爸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的词语。 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整天吃吃睡睡不干活,你可真“勤快”呀!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 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问:“老师,‘垂头丧气’的‘垂’是什么意思?” 破折号 —— 表示解释说明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000年6月1日。 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那个书包很漂亮,而且装有很多东西——现在不见了! 表示声音的延长。 老师大声喊道:“预备——跑。” 标点符号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书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在文章里加入“句读符号”:句号貌似现在的句号,表示句子的完结;读号貌似现在的顿号,表示语气的停顿),有时会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 例如清人赵恬养《增订解人颐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说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种解释方法。 但事实上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可以从20世纪以来的考古文物中见到,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辟如在战国时代的竹简中就可以见到“└”型符号,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结束;又如“▄”作用就融合了现代的逗号与句号,用来表示断句。在古人的记载中,《宋史·何基传》称赞何基:“凡所读书,无不加标点。义显自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其实,远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时代,中国就已有一种颇为奇特的标点符号萌芽了。清章学诚《丙辰札记》考证:“点句之法,汉以前已有之。”《增韵》云:“凡句绝则点于字之旁,读分则微点于字之间。”汉代许慎把标点符号收入《说文解字》,收了“、”号(丶),解释:“有所绝止、而识之也。”还收了“()”号(?),解释:“钩识也。”清段玉裁注:“钩识者,用钩表识其处也。……今人读书有所钩勒,即此。”,因此中国古代只不过没有现代的标点符号,而不是没有标点符号。 又因为古代文书普遍不加标点符号,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的困难,因此在1919年11月29日,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周作人、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2月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1920年,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支持下,在上海经营一家小出版社的汪原标点、分段并出版了《水浒传》,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标点符号出版古典书籍。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中国的白话文的推广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考点名称:成语 成语: 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特点: 1、成语是我国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2、一般为四个字,也有不规则的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过这种比较少。 3、学习成语的过程中,应该注意: ①正确书写。 ②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从而正确地使用。 ③弄清成语的感情色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6
尊严如山 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流传着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德国法西斯溃退前夕,决定处死关押的二百多名苏联公民。敌人心血来潮,竞灭绝人性地提出一个奇特的处死方式。他们弄来一个歪歪扭扭的篮球架,上面的球筐也锈得不那么圆了。盖世太保手拿一个篮球狞笑着对那些苏联人说( )现在给你们一个活命的机会( )谁能站在这里10次投篮8次命中 ( ) 即当场释放( )否则统统枪毙( )被关押的多为无辜百姓( )谁会投篮啊?加之身体虚弱,许多人放弃了投篮的机会,毅然走向刑场。 轮到卡西莫夫投篮了。他曾经是个优秀的篮球队员,但是长时间地坐牢,面对这个支离破碎的篮球架,心里没有把握,但他还是决定试试这决定生命的投篮。他接过盖世太保手中的篮球,沉静地站在篮球架前,望着篮筐,投出了手中的球。球在筐里滚动几下,还是进了。有了第一次进球,卡西莫夫增强了信心,又接连投中了7个球。敌人震惊了,宣布将他释放。他刚要转身离去,盖世太保冷笑着对他说:“再给你一次挽救别人的机会,如果你再投篮5次全部投中的话,你和其他人就全部释放。如果1次投篮不中,你和其他人就一齐处死。不过为了自己,你也可以拒绝。”卡西莫夫望了一眼站在那里的二百多名同胞,没有一个人哀求他,也没有一个人用乞求的眼神望他。他十分痛恨敌人采用这种残忍的手段,以同胞们的生命做赌注。一股尊严的力量激励着他,他想,宁可与同胞们死在一起,也不苟且偷生,只要有一分生的希望,也要留给自己的同胞姐妹。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卡西莫夫接受了这5次投篮。尊严的力量是无穷的,5次投篮全部命中,卡西莫夫用尊严挽救了二百多名同胞的生命。 尊严是神圣的,也是沉重的。维护尊严需要付出把山扛起的力量,一旦维护了尊严,人也就如山一样高大,不可战胜。国家尊严,民族尊严,人格尊严,重如山,是不可侵犯的。 1.给第一自然段中缺标点处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激励( ) 维护( ) 3.结合短文的内容解释词语。 心血来潮: 支离破碎: 4.用文中词语造句。 如果……就…… 5. 用“——”画出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6.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7.为什么说这是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8.你怎样理解文章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偏难 1.:“ ,,,。, 2.鼓舞 保护 3.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 形容残缺分散的样子。 (意思对即可) 4.如果明天下雨,我就不去公园了。(答案不唯一) 5.德国法西斯决定用投篮的方式处死无辜的苏联公民。卡西莫夫在盖世太保的刁难下用尊严挽救了二百多名同胞的生命。证明了民族尊严、人的尊严重如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意思对即可) 6.因为二百多名苏联公民的性命维系在卡西莫夫手中的篮球上。(意思对即可) 7.敌人根本没有想放苏联公民,他们这样说是为了看苏联人是否贪生怕死,以此愚弄苏联人。(意思对即可) 试题“尊严如山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流传着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德..”主要考查你对 现代文阅读,标点符号,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理解句子 等考点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 包括现代诗歌阅读、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散文阅读。小学阶段主要以记叙文为主。 记叙文包括: (1)划分段落 我们所讲的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 划分段落常见的方法有: a、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 b、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 c、按照空间方位的变换; d、按照事物的性质; e、按照所叙述的事件之间的关系; f、按照重点段。 (2)概括段意 段落大意是对文章的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的概括。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a、找出重点句法。这些句子多数是总起句、概括句、小结句、过渡句; b、合并层意,归纳段意; c、分清主次,抓住主要事件归纳段意; d、分析中心,归纳段意。 (3)列小标题 列小标题要含义明确、用词简练。 方法有: a、段意中提炼重点词语做小标题。 b、从文章中摘录词、词组、句子等做小标题。 c、自己概括小标题。 (4)归纳主要内容 一篇文章内容丰富,作者着力表现的、与中心思想关系最密切的内容就是主要内容。 常用的方法有: a、综合段意,归纳主要内容。 b、抓重点段落,归纳主要内容。 c、用过渡短语归纳主要内容。 d、提出问题(文章主要写什么、写谁、做什么等等),归纳主要内容。 e、分析标题,归纳主要内容。 (5)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概括中心思想一般分两步: 第一步弄清作者写了什么,即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感情、立场等等。 常见的概括方法有很多,最基本的有: a、从文章题目入手。 b、从中心句入手。 c、从文章重点段落入手。 d、从主要内容入手。 阅读步骤及技巧: 阅读题一般做题程序: 阅读题目-----阅读文章-----再认真读题-----揣摩原文-----做好标记-----准确答题。 现代文阅读方法: 整体感知----局部阅读-----整体阅读。 第一阶段的整体阅读,只需对文章体裁有一个整体的粗略的了解和把握就可以了。 记叙文: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说明文:作者说明的对象和主要特征。 议论文:作者针对什么问题,发表了什么见解和主张。 小学现代文阅读一般技巧: 1、理解题目 记叙文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类型的; 记叙文的题目一般也分为这几种类型。题目是文章内容的眼睛,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记叙文内容,推测文章中心。 2、阅读文章 浏览一遍文章,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 (1)整体感知: 文章的基本内容(什么人?什么事(物)?怎么写的?为什么要写?你是怎么看的?) 写人的文章主要分析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主题。 记事的文章要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借景抒情,在分析时注意: ①写景层次、景物特点、写景顺序、情景交融; ②想像、联想、修辞手法的运用。 借物抒情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某物的外形、内在特点的描绘,运用联想、类比,颂扬与之有关的人物的内在精神特征, 用象征手法、议论、抒情篇末点题即可。分析这类文章要注意: ①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警句; ②一般富有哲理的语言譬句是以文中物的形象的描写为载体的,所以分析时要抓住物的形象的特点; ③想象、联想、象征写法的运用。 (2)理清思路: 叙述的基本要素、作者的情感变化、材料的安排、文章的过渡 3、认真读题 4、再读原文,揣摩语言 第二个阶段的整体阅读,是在认真、深入分析了文章细节的基础上,对文章主题、感情基调、结构特征、写作意图等方面的准确把握和总结。 记叙文: ①抓住全文的中心句或主旨句。 ②从文章中的一些关键性语句入手,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情感。 ③从线索入手,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感情脉络,进而领会全文。 ④从标题入手,把握文章中心。 ⑤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根据事件的发展过程划分; 根据时间先后划分; 根据空间的变化划分; 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 根据感情的发展变化划分。 这次是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很快能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阅读与题干相关的语句,截取关键性文字。 揣摩语言:引领文章主旨的词、句(描写句、抒情句、议论句) 使用关联词(如: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 5、准确答题,提炼概括 考点名称: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 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标点符号及用法: 名称 标点符号 用法说明 举例 句号 。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于陈述句。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 问号 ?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 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 没有那两只手,这里还不是一片荒坡吗? 感叹号 ! 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 啊,那么光明的世界! 用于感叹句或者祈使句。 你给我滚出去! 逗号 ,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 冒号 : 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老师说:“汤姆是一个好孩子。” 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 菜架上摆满了蔬菜:菠菜、芹菜、西红柿…… 分号 ; 表示一句话中间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分号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 学三个月的,手艺扎根在眼里;学三年的,手艺扎根在心里。 书名号 《》〈〉 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 书名号里还有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 书名号,里面一层用单书名号。 教委主任亲自撰写了《<少年文艺>》发刊词。 省略号 …… 表示语言的省略部分。 动物园里有大象、老虎、狮子……多种动物。 表示语气的断续、延续 他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顿号 、 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铅笔盒里有铅笔、尺子、橡皮和圆规。 引号 “”‘’ 表示引用的部分。 爸爸说:“你们爱吃花生吗?” 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的词语。 詹天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整天吃吃睡睡不干活,你可真“勤快”呀!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 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他问:“老师,‘垂头丧气’的‘垂’是什么意思?” 破折号 —— 表示解释说明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000年6月1日。 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那个书包很漂亮,而且装有很多东西——现在不见了! 表示声音的延长。 老师大声喊道:“预备——跑。” 标点符号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书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在文章里加入“句读符号”:句号貌似现在的句号,表示句子的完结;读号貌似现在的顿号,表示语气的停顿),有时会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 例如清人赵恬养《增订解人颐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说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种解释方法。 但事实上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可以从20世纪以来的考古文物中见到,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辟如在战国时代的竹简中就可以见到“└”型符号,通常表示一篇文章的结束;又如“▄”作用就融合了现代的逗号与句号,用来表示断句。在古人的记载中,《宋史·何基传》称赞何基:“凡所读书,无不加标点。义显自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其实,远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时代,中国就已有一种颇为奇特的标点符号萌芽了。清章学诚《丙辰札记》考证:“点句之法,汉以前已有之。”《增韵》云:“凡句绝则点于字之旁,读分则微点于字之间。”汉代许慎把标点符号收入《说文解字》,收了“、”号(丶),解释:“有所绝止、而识之也。”还收了“()”号(?),解释:“钩识也。”清段玉裁注:“钩识者,用钩表识其处也。……今人读书有所钩勒,即此。”,因此中国古代只不过没有现代的标点符号,而不是没有标点符号。 又因为古代文书普遍不加标点符号,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的困难,因此在1919年11月29日,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周作人、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年2月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1920年,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支持下,在上海经营一家小出版社的汪原标点、分段并出版了《水浒传》,这是中国第一次使用标点符号出版古典书籍。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中国的白话文的推广使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考点名称:成语 成语: 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 成语特点: 1、成语是我国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 2、一般为四个字,也有不规则的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过这种比较少。 3、学习成语的过程中,应该注意: ①正确书写。 ②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从而正确地使用。 ③弄清成语的感情色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