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的名人气候地理和特产是什么?

高平的名人气候地理和特产是什么?

地形地貌

高平市的版图接近正方形,东、西、北三面环山,状如簸箕,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点为市境东北部与长治县交界的金泉山,海拔
1391.1米;最低处为河西镇杜村,海拔800米。[10]
境内山峦连绵,河道纵横,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平川较少,层次明显,地形破碎复杂,依其形成特点可分为三类地形:河谷平川区、黄土丘陵区、中低山区。河谷
平川区分布在丹河水系两侧,冲积、洪积而成,形似不规则的带状,约占总面积的17%;黄土丘陵区位于平川区向山区的过渡地带,近似正方形,约占35%;中
低山区位于市境西部和北部边缘的吾神山系、五龙山系、首阳山系及中部的韩王山和七佛山,成不规则直角形,占总面积的48%。约50%的耕地分布在丘陵阶地
上。

境内大小河流30余条,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丹河、许河、大东仓河、小东仓河、东大河、永录河等6条。丹河由西北至东南纵穿市境中部,其流域成带状平川,向南渐宽。全市地表水年平均流量3888万立方米,地下水1.49亿立方米。[10]

气候特征
高平市属大陆性暖温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季风强盛。高平市气象局1958年-2000年的观察资料表明,多年平均气温9.8℃,极端最高
气温38.6℃(1966年6月21日),极端最低气温-24.0℃(1967年1月31日);最大冻土深0.56m,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532.5h。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9.4mm,最大年降水量1113.3mm(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305.9mm(1997年),最大与最小值比为3.64。
受地形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丰枯悬殊。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5%,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35mm,干旱指数为2.8。
名优特产
编辑

高平“十大碗”

“十大碗”是高平特有的一套菜,共分10道:水白肉、核桃肉、水氽丸子、小酥肉、肠子汤、豆腐汤、芥末粉皮汤、天鹅蛋、软米饭、扁豆汤。一碗一个味道,犹如南北大菜系列,但餐具不用盘而用碗,碗中之菜也可称“汤”,素有“碗汤菜”之说。[29]

高平烧豆腐

烧豆腐是高平的一种特有传统食品,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传,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赵括被秦将白起一
举打败,40万赵军降卒被白起坑杀。白起的残暴激起了后世人们的憎恨,便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火烧水煮而食之,以泄心中之愤不料,人们食后颇觉新鲜,别
具一番风味,于是“烧豆腐”在高平境内流传下来。把豆腐切成3厘米厚6厘米见方的小块,旺火烧烤成焦黄,食用时用白开水加热,蘸上豆腐渣、蒜、姜、炒面调
成的配料,皮黄肉白,松软有筋,美味可口。[30]

高平丝绸

高平丝绸以晋东南特产优质蚕丝为原料,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以软、亮、柔、轻四大特色著称,品种繁多,尤以美丽绸为最佳。 丝绸的源渊产地就在山西高平。泫水是缫丝的首创地,它便在高平市西北山区的泫谷,具体是发源于西珏山簏的泫水河。[31]

著名人物
编辑

祁贡(1777-1844)字竹轩,又字寄庵,清代高平孝义里人。他14岁(乾隆五十六年)中秀才,18岁(乾隆六十年)中举人,21岁(嘉庆元年)中进士。先后任刑部主事,刑部员外郎。[32]

毕振姬(1612-1681),字亮四,号王孙,又号颉云,明末清初高平伯方村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毕振姬中山西乡试第一名举人,清顺治三年(1646年)中进士,历任教授、国子监助教、主事、员外郎、道员、按察使、布政使等职。[33]
王叔和,中国历史上著名名医,原名王熙,字叔和,山西高平人。他一生钻研祖国医学,从事医学实践,致力于医学著作。王叔和将汉代名医张仲景的医学论著《伤
寒杂病论》重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除此之外,他还撰有《脉决》、《脉赋》、《脉决机要》、《小儿脉论》等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