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可能是论语里的,只知大意,求名字及原文

大概内容是:
春秋战国时期,某个国家有一条规定,凡是从其他国家带回自己国家流落在外,想回家的人,每带回一个,赏银若干,并被众人认为是道德很好。
有富商带回难民若干,但拒收赏银,群众皆赞其道德更高尚。
此事传到 孔子(或其弟子,可能性更大,记不清楚了)耳中,他说,此人恶,因为他抬高了道德标准,以后众人会认为带回难民而收赏银的人道德不高尚,再之后,穷人就不敢再带难民回国了,那样能够返回家乡的难民就会很少了

整篇文章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想知道文章的名字,最好有全文(不是很长)

承蒙赐教、不胜感激,鄙人先行谢过。
非常感谢“XIETAO6017”,就是你说的这个,有没有原文、文言文版的呢?
我根据这些现代汉语版,无法找到对应的原版,我需要文言文版的

再次谢过。

我找到了

吕氏春秋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是子贡和子路的故事:

鲁国的法令规定,鲁国的人作了诸侯的臣子或妾仆,能够将他们赎回的
人,可以到国家的府库去取赎金。有一次,子贡在诸侯那里赎回了鲁国人,
却没有去府库取赎金。孔子说:“端木赐(子贡)错了,圣人做事,可以凭
借它移风易俗。他的教导可以在老百姓当中实行,而不是只适合于自己的行
为。如今鲁国富裕的人少而贫困的人多,有几个人能拿自己的钱去赎回鲁国
人呢?领取了府库里的赎金,无损于他自己的行为,而不去取赎金,就不会
再有人去赎回鲁国人了。”有一次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人,那个人就送了一
头牛来感谢他,子路接受了这头牛。孔子十分高兴地说:“鲁国一定会有更
多愿意拯救落水者的人。”

袁黄(字了凡)说:“用凡人的眼光来看这两件事,子贡不取赏钱,似
乎胜于子路接受别人的牛。而孔子却肯定了子路而贬斥子贡,从这里可以看
出,评价一个人做的事是不是好事,不能只看眼前的行为,而应看其流传开
来的效果,不能只看一时,而应看到长远,不能以一个人为标准,而应看天
下人能否做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