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二大城市是万州.还是涪陵.还是永川

如题所述

重庆第二大城市是万州。

万州是重庆第二大城市,历史悠久,以“万川毕汇”、“万商毕集”而得名。万州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北部,处三峡库区腹心,区位独特,历为渝东北、川东、鄂西、陕南、黔东、湘西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是成渝城市群沿江城市带区域中心城市。

2010年,重庆三峡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已全面完成。万州是三峡库区最大的移民安置区,移民26.3万人,三峡库区有五分之一的移民迁移到万州。万州因成为三峡移民的主要迁入地,规模扩大,变成重庆第二大城。

扩展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万县市于1992年成立,辖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开县、梁平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3区8县。

为了建设三峡工程,中央决定将原重庆、涪陵、万县三市分为三个市,分别设立重庆市、涪陵市和万县市,万州市是三峡工程的核心区。

1997年3月14日,重庆恢复为中央直辖市,撤销万县市,设立万县移民开发区和万县区。为了支持三峡工程的建设,万州市的许多城区被洪水淹没,居民被转移到非洪水地区定居。

1998年5月22日,更名为万州区,万县移民开发区更名为万州移民开发区。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万州移民开发区。原万州移民开发区的忠县、开县、云阳、奉节、巫山、无锡等县直接隶属重庆市。三峡工程建成后,万州长江段每年冬季蓄水后,都将成为平湖高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万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22
重庆第二大城市是万州。
万州区人口160.74万人,面积3453平方公里。
涪陵区人口114.08万人,面积2941平方公里。
永川区人口109.61万人,面积1579平方公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29

依照中国现行《八二宪法》,“地区”并非“地级市”,甚至连“行政区”都算不上! 其实,早在《七八宪法》第三十四条就规定:“省革命委员会可以按地区设立行政公署,作为自己的派出机构。”明确表明“地区”只是一个派出机构,而非行政区。

(一)万州: 1992年12月,因三峡移民工作需要,才由“县级市”临时升“地级市”。1997年并入重庆直辖市后,重新还原为“县级行政区”。也就是说,万州做地级市的时间总共还不到5年!其他时间,一直都只是个“县级行政区”。

(二)涪陵: 原本叫“涪陵县”,1983年3月因筹备三峡省破格改“涪陵县级市”,1995年11月又因三峡移民工作需要临时升“地级市”,1997年并入重庆直辖市后,同样还原为“县级行政区”。所以,涪陵做地级市的时间更短,甚至不到2年,可谓是昙花一现!

(三)黔江: 上世纪八十年代,胡耀邦在全国搞少数民族优待政策。1983年10月,黔江县改“黔江少数民族自治县”。1988年,又从原涪陵地区分出一个“少数民族黔江地区”。到1997年并入重庆直辖市,“黔江地区”仅存在9年就被撤销。无论是之前的县、自治县,还是现在的重庆市市辖区,黔江一直都是个“县级行政区”,从没做过地级市。

(四)江津、永川: 当年江津专区驻地无论是“江津县”,还是1961年后迁至“永川县”,江津、永川都只是个普通县。1981年“江津地区”更名“永川地区”,1983年撤销永川地区后,二者划归重庆(地级)市“代管”,1992年一起改县级市,到1997年又一起正式并入重庆直辖市,始终都是“县级行政区”,至今也没做过地级市。


此外,依照《宪法》,地级市与“县级市、县、自治县”属平级,而非上下层关系。所以,一般的地级市没有资格“辖”县。也没有资格在“县级行政区”之前冠名。如果,它能直接“辖”县,也就不必要强行“县改区”了!


目前,按照惯例(实际是专制时代遗留的坏习惯),地级市可以“代管”县,但仅限于党务、宣传以及“科教文卫”等公共事务,没有事权、财权,不能干涉“代管县”的人事安排、经济规划等主要事务。财税也从来是各自独立核算,自己管自己。除非是中央另外特批有“计划单列”,“计划单列的地级市”才可以管辖“代管县”的经济。但事权依然归属“省”管辖。所以,无论是普通“地级市”,还是“计划单列地级市”都没有资格在“县级行政区”之前冠名!


前些年,因地图出版社市场化改革,市面上出现一批擅自将“地区”误作行政区的假冒伪劣地图,甚至编造“地级市辖县”的所谓地级行政区地图,明显违法、违宪! 尽管国家后来收回了地图出版权,但这批法盲地图至今仍在网路上流传,混淆视听。 



长期以来,有部分万州人不知天高地厚,喜欢编造民国时代,自己与成都、重庆比肩,吹嘘曾经“成-渝-万”之类的谣言,四处招摇撞骗。甚至宣称自己1928年就已“建市”,比1929年重庆建市还早。果真如此的话,岂不是证明民国的万县,已比重庆还要强,那应该叫“成-万-渝”才对嘛?!


这里先不说,民国时期,成都、重庆二者谁更强,是“成-渝”呢、还是该叫“渝-成”。这里只说,即使是成都市,也是合并“成都县+华阳县”2个县城才建成的市,重庆市也是合并“巴县+江北县”2个县城才建成的市。唯有万县,区区单独一个小县就敢自称“万县市”?!这是否证明“民国的万县”实际比成都、重庆都要强大?那是不是应该叫“万-成-渝”或“万-渝-成”才对?!


可惜,笑话终归是笑话!如今,连万州以前最顽固的那几个本地学者,都已不得不改口,承认之前万州宣传的那些雷人的民国开埠、建市历史,都是万县“自批”的,从没得到过任何官方认可。而且时间短暂,根本不值一提,但却长期被一些人故意反复炒作,着实骗了不少人。


1949年后,中国历史许多真相被黑白颠倒。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万州一直不过是奉节辖区内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地位远不及奉节。即使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清代,其地位还不如隔壁的忠县直隶州、石柱直隶厅,但万州人却喜欢四处宣称自己是“川东门户”,让人哭笑不得。


最近几年,一些万州人又开始编造新段子,造谣“万州得名是因为所谓古代万川毕会,万商云集”,到处哗众取宠。万州最早建县始于东汉三国,由当时奉节巴东郡拆分下属云阳朐忍县而得;南北朝北周时期,奉节信州总管府改安乡县置“万川县”,万州始得名“万”字。但是,南北朝是中国战乱频繁、民族分裂时期,中国当时还没有兴起内河航运,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万县何来“万商云集”一说?最搞笑的是,南北朝时期,四川地区也确实有一个万州,不过这个万州,并不是自称“万商云集”的万县,而是它隔壁的今四川达州!


万州,是川江沿江城市中,历史建制几乎最晚的一个小县城。在漫长的古代,只是长江边上一个“大船不常停靠”的普通过路小站,并不是什么交通枢纽,更不是一些文盲瞎吹的“川东门户”,其地位甚至不如丰都的高家镇、石柱的西沱镇!!!所以,真实历史中的古代万州,一直属于落后地区,名不见经传。


直到南宋,陆游《偶忆万州戏作短歌》,还讥讽万州是天下最穷的地方:“峡中天下最穷处,万州萧条谁肯顾?”《老学庵笔记》载:“忠州在峡路,与万州最好穷陋。岂复有为郡之乐?”。不仅如此,《夷坚志》蜀梁二虎关于万州的记载也与陆游诗文对照:“(蜀中)万州尤为荒寂,略无市肆。”

第3个回答  2018-04-21
万州已经很悬了,万州不说没有一套工业体系,连配套大工业系统的小工业产业链条都没有,迟早会被涪陵这种小工业产业链城市击败。工业才是城市的基础,有了工业才有就业,才有消费,才有良好的服务行业,万州也就是人多,外出就业人员汇款多主要依靠服务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人口多二三十万,GDP非常接近,明显不是涪陵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