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翻译: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晋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翻译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对于《五柳先生传》的写作年份一般有作于少年和作于晚年两种说法。

王瑶根据萧统的《陶渊明传》的叙述认为,《五柳先生传》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魏正申在《陶渊明探稿》中曾提到:“他在二十八写下的《五柳先生传》中,表示了自己的从文志愿。”如果这说少年时所作的话,那么这便不是自传了,有可能是陶渊明在年少时对生活的构想,表明志向,规划未来。

可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可见陶渊明笔下五柳先生穷困潦倒,家境贫寒。如此情境不似为自己规划未来,所以有研究者认为文章创作于晚年时期。清代学者林云铭指出文中赞语中“无怀氏”“葛天氏” 传达了安贫乐道的情怀和不为官的态度,可以推测这是陶渊明辞官后所作。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9

古人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意思是:喜欢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认知天性》中提到: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是一边读一边记笔记,也不是一边读一边画线。

樊登老师说:他读的书都很干净,没有什么线条痕迹。

在讲书之前才在书上画些标记,读的时候就认真读,全身心地感受它。

读完之后放下,给自己一段时间间隔。时间间隔大概为一周。

一周后,一边回忆一边绘制思维导图,或者写PPT。

跟随回忆的过程,再去打开那本书,然后去翻摘抄,这样比边读边画线更有效。

因为人的大脑经过了间隔,经过了回忆的挑战,对内容的记忆力就会更强。

在读书的过程中,书中总会出现你不知道的知识、不懂的概念。

如果总是分神去了解不知道的知识,造成阅读间隔,读书的兴趣和乐趣就被打破了。

读书时,先把书大略看看,如果你完全不懂,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那你就放下,这本书的知识暂时还不归你,跟你没缘分。

如果大概能理解,你就先往下看。看完以后体会一下,你可能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读完后,不明白的地方,再去查一下,但是一开始的时候不要受到小障碍的影响。

第2个回答  2018-02-12
好读书,这个不需要解释啥呀,就是没事爱看个书呗;不求甚解一般就是只求看个大概,不怎么细思和推敲,研究,并没有把书中的意图和精神理解透彻
这句话,有2种观点:
有人喜欢这样,这样读书快,能够做到博览群书,有那种见多识广的效果。
我支持另一种观点,就是读书要“甚解”。因为花了不少时间精力和金钱,并没有学习和理解到对方的真实意图和精髓,纯粹就是浪费精力时间。而且,如果你接触了某一种思想,肯定会对你的生活有多少影响,如果你不求甚解,那你就理解不了对方整个理论系统的组合,在吸收和利用的时候,往往只能把对方一些观点拿来给你的想法提供佐证,坚定你做事的方法,提供你做事的借口,而不能有效的改善你的计划和思想结构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2

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是喜欢读书,但是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原本是陶渊明谦虚的说法,现多含贬义,形容用心不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09-13
喜欢读书,但不在字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说明陶渊明读书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