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气的望气和风角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人民在生产过程中逐渐总结出风云的变化影响到天气、季节的变化,因而十分重视观测天空,注意风云的变化。但是,由于受科学认识水平和生产力低下的限制,人们对风云的观察往往带有宗教神学的色彩,认为通过对风云的观察,可以测知人间的吉凶祸福。形成了神秘主义的望气和风角学说。
①望气望 气是根据云气的色彩、形状和变化来附会人事,预言吉凶的一种占卜法。《墨子·迎敌祠》说: 凡望气,有大将气,有小将气,有来气,有败气,能得明此者,可知成败吉凶。 《吕氏春秋·明理》说: 至乱之化,君臣相贼,长少相杀,父子相忍,弟兄相诬,知交相倒,夫妻相冒,日以相危,失人之纪,心若禽兽,长邪苟利。其云状有若犬、若马、若白鹄、若众车,有其状若人苍衣赤首不动,则名曰天衡;有其状若悬釜而赤,其名曰云旍;有其状若众马以斗,其名曰滑马;有其状若众植华以长,黄上白下,其名蚩尤之旍。 《史记·天官书》对望气的占卜法作了介绍,说如果仰望云气能达三、四百里;如果登高则能看得二、三千里。通过观测云气,能预测吉凶顺逆。
如果看到云底部大而前面呈细长形,那么两军对垒将必战;看到云青白色而前面稍低,就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看到云前面赤而稍仰起,会打败仗。
据《史记·文帝纪》记载,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 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因说上设立渭阳五庙。 《汉书·郊祀志》,也载有这事:新垣平对桓帝说: 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彩,若人冠冕焉……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应。 文帝接受了他的建议,在渭阳设五帝庙。
望气者认定,凡日旁及皇帝所在地均有一股非同一般的云气,是为 天子气.汉代善于望气的王朔,就十分注意观测日旁的云气。《洛书》记载说:有云象人,青衣无手,在日西,天子之气。 《史记·天官书》正义引还认为,凡是命中注定是皇帝的,就是还不是皇帝的时候,他的周围也会有五彩绚丽的 天子气 出现。《史记·项羽本纪》就记载说,项羽在 鸿门宴 款待刘邦时,范增就力劝项羽要把刘邦杀掉,他说: 吾令人望其气,皆成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后汉书·光帝纪》记载,王莽末年,望气者苏伯阿在南阳看了舂陵城郭(光武帝刘秀故乡),惊奇地说: 气佳哉!郁郁葱葱然! 刘秀起兵回到舂陵, 远望舍南火光赫然属天,有顷不见。 道士西门君惠、李守等扬言: 刘秀当为天子,其王者受命,信有符乎·不然何以能乘龙而御天哉!②风角风角是根据风的观察以卜吉凶的一种术数。《后汉书·郎凯传》李贤注说: 风角谓侯四方四隅之风,以占吉凶也。 魏鲜是汉代著名的占岁者。
他每年正月初一日从风向、风力等来占验一年之气候和农事。《史记·天官书》说: 风从南方来,大旱;西南,小旱;西方,有兵;西北,戌菽为;小雨,趣兵;北方,为中岁;东北,为上岁;东方,大水;东南,民有疾疫,岁恶。故八风各与其衡对,课多者为胜,多胜少,久胜亟,疾胜徐。且至食,为麦;食之呹,为稷;呹至,为黍;至下菽为菽;下至日入,为麻。欲终日,有云,有风,有日。日当其者,深而多实,无云有风日,当其时,浅而多实;有云风,无日,当其时,深而少实;有日,无云,不风,当其时者稼有败。如食顷,小败;熟五斗米顷,大败。则风复起,有云,其稼复起。各以其时用云色占种所宜。其雨雪若寒,岁恶。是日光明,听都邑人民之声。声宫,则岁善;商,则有兵;徵,旱,羽,水;角,岁,岁恶。……正月上甲,风从东方,宜蚕,风从西方,若旦黄云,恶。 对风角术数,《唐开元占经》卷90有一些材料留传下来。古代占候,要在高旷的土山上立竹竿,用鸡毛编成 羽葆 ,挂在竹竿上,根据它测到风向、风力来进行占验。没有尘埃,温凉适时,和畅的清风叫 祥风 ; 风声寒惨,埃蓬勃 的风叫 灾风.此外,还有 旱火风 、 大兵将至风 、大丧风 、 大水杀人风 等等。
《后汉书·郎凯传》说: 郎凯……父宗,字仲绥,学京氏《易》,善风角、星算、六日七分,能望气占候吉凶,常卖卜自奉。安帝征之,对策为诸儒表,后拜吴令。时卒有暴风,宗占知京师当有大火,记识时日,遣人参侯,果如其言。 《后汉书·李南传》也说: 李南……少笃学,明于风角。 《后汉书·谢夷吾传》也说: 谢夷吾……少为郡吏,学风角占候。 从以上所引可以看出,这种神秘主义的风角术数,在东汉时期是极为盛行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