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个开源的CAD,该怎么解决

如题所述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今天,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家信息化建设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正如十六大报告中所提出的:“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软件作为信息化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毋庸置疑,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软件与相关的服务是推动IT行业增长的一对动力──两者的贡献要大于硬件.
  为了加快发展我国的软件产业,2000年6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以下简称“18号文件”).18号文件及其系列配套的政策性文件的发布,为我国软件产业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为了更快地缩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实现十六大“信息化”方针和18号文件提出的战略目标,寻找一个战略突破口,实现软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政府有关部门、软件技术界、产业界乃至广大公众十分关心的重大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上出现并在近年迅速发展的一种新的软件开发和传播发行模式──开放源代码软件(以下简称开源软件)理所当然地引起国内软件界的高度重视.然而在如何认识和评价“开源软件”的作用时,业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包括遵循体现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知识产权基本法则,当然在认识和平价“开源软件”的作用时也应该如此.基于这一观点,本报告主要对开源软件与商业软件的知识产权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作为我国软件行业的协会,我们本着可观、务实的立场,希望我们的研究报告为业界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总论──市场化是软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毕由之路
  软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走市场化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遵循知识产权法律的基本准则.
  2002年7月24日,经国务院同意发布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振兴软件产业行动刚要》(以下简称“行动纲领”)中指出:“振兴软件产业指导思想,贯彻"以信息化带动"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实现我国软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软件产业的发展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的结果.
  迄今为止的软件产业发展史,主要是商业软件业的发展史,是在软件市场不断扩大,需求不断增加的推动下,以数万计的软件企业不断涌现、优胜略汰、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的过程.众所周知,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要获得利润.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一个企业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没有利润回报,不但无法发展壮大,而且难以长期生存,产业也不可能持续发展.
  鉴于软件企业是以知识产权作为其核心资产的特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软件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环境中,特别是知识经济环境中,体现了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重要原则.通过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商业软件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且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规范和保证了软件企业在研发、流通及服务方面的人力、物力及资金的投入得到合理回报,从而进一步激励软件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鼓励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新产品和更佳的服务.一个良性循环和繁荣有序的软件市场,不但是产业发展的保证,而且更好的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没有竞争,经济就会失去活力.对于目前已形成充分竞争的软件是市场,政府和有关行业部门应当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努力建立和维护一个相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对软件来说,保护知识产权,遏制盗版市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通过自由竞争,优胜淘汰,企业兼并重组等市场行为,逐步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规模经济.有所不为是,避免直接干预市场,让各种软件行业核发地采取多种软件开发和传播模式,白花齐放,通过市场力量推动软件创新,促进健康的多元化市场发展,保证广大用户在软件采购中有广泛的选择.
  (二)开源软件也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符合知识产权法律的基本准则
  起源于“自由软件”的“开源软件运动”,虽然从一开始提倡一种“开放、自由”的美好理想,但随着“开源软件”的逐步进入市场和投入使用,人们发现美好的理想不能代替现实,它仍然受到市场经济规则的制约.
  开源软件的开发和流通模式对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特别在基础性学科和前沿性教学研究和技术交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这种由于众多开发人员出于学术或兴趣目的而编写的软件并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真正的产品,它还需要配备完整的文档和资料,需要不断修错、升级、帮助和改进以及长期持久的服务支持,特别是还需要针对计算机技术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发胀,敏锐地做出反应.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实体——企业来实现.因此,开源软件如果要作为一种商品,必须考虑市场向导,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也就是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符合知识产权法律的基本准则.目前开源软件的发展中至少已经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商业模式
  从事开源软件业务的企业的商业模式或盈利模式长期以来十开源软件业面临的难题.由于开源软件最重要的通用公共许可协议(General Publicf License ,以下简称GPL许可证协议)规定,Linux等开源软件不能像商业软件那样收费,只能收复制成本和服务费,这大大约束了开源软件企业的盈利.我国从事Linux 软件研究最著名的学者孙玉芳教授在其《开放源码公司商业模式的探讨》一文中指出,“实际上在过去5年中,包括国内和国外,大多数从事Linux公司要么已经死亡,要么转行去做别的事情,其重要原因是现在的Linux商业模式和现有的市场还不足以养活这些公司.”发展的现实正迫使开源软件厂商向“商业化”过渡.
  软件费用
  对于用户来说,总是希望以最低的价格,获得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开源软件(特别是Linux)可以免费或以很低价格获得显然极具诱惑力.但是“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许多用户已经逐渐明白,软件的费用不单单是直接的许可费,还应当考虑长期支持的维护和维护需求,有些低廉的前期费用,往往导致较高的后期维护等费用,特别是原有信息系统的改造和人员的培训等意味着巨大的开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