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如题所述

《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设计背景: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的情趣、丰厚的底蕴。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受西方文化的浸润,更注重西方的洋节,尤其是小学生在社会的影响下,知道西方的许多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知道的却寥寥无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是围绕着“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在本组教学中选择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
在学习本组课文后,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丰富,结合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我设计了《走进中国传统节日》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与我校的《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班级文化活动的研究》课题接轨,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资源,体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运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学生的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
活动设计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几大传统节日,知道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的风俗。
2.通过搜集、交流、汇报传统节日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活动准备:
活动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民族传统节日传说及习俗的资料;教师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
师: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北京的春节》一课中老舍先生是怎样描述北京过春节的情景?
生:这篇文章先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即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师:那么在我国的其他地方是怎样过春节的呢?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播放课件:快乐春节回味)。
生:描绘看到的情景和知道的春节习俗。
师:春节是我国最盛大、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许多,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风情吧。
(设计意图:回顾学过的课文,回味北京春节的风俗,过渡到其它地区、民族的春节热闹、盛大的场面。通过课件演示,播放人们喜闻乐见的欢度春节的画面,学生观看了春节中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看春节联欢会、拜年等活动,对春节进行品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创设快乐、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为活动的探究创设了情境。)
二、探究活动主题
(一)、传统节日知多少
1.师:悠悠五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创造了举世瞩目、灿烂古老的东方文化,也形成了许多各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漫长的、带有浓厚中国文化韵味的节日。大家所知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说说这些传统节日的时间。(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以农历计算。)
生:说出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知道的传统节日,教师适时小结。)
2.(出示课件):下面的节日哪些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春 节( ) 端午节( ) 劳动节( ) 儿童节( )元宵节( )植树节( )国庆节( )中秋节( )圣诞节( )重阳节( )母亲节( )清明节( )
(通过选择学生,学生明确了哪些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3.(出示课件):请你将中国的传统节日按时间排排队。
师:小结,出示表格:

节日
日期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农历

正月
初一

正月
十五

4月5日左右

五月
初五

八月
十五

九月
初九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活动,不仅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了新知,知道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及时间,而且使学生明确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
(二)、节日习俗大放送
师:同学们每个节日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课前,你们搜集了哪些传统节日的习俗?简单地说说这些节日的风俗习惯。
1.小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
2.汇报学习的成果(师适机点拨):
生:我们搜集了关于端午节来历的资料。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的。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深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据说他因自己的见解得不到国王的理解,忧国忧民投入汨罗江中而死。屈原死后,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人们扔下饭团和肉,希望鱼不要吃他的尸体。从此,在端午节那天,人们就通过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生:关于端午节的另一个传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当时,吴国有人谗言陷害伍子胥,吴王夫差听信奸臣所言,赐伍子胥自杀,伍子胥视死如归。他死后,尸体于五月五日投入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之死。
生:关于端午节还有一个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传说曹蛾的父亲溺江而亡,多日不见尸体,年仅十四岁的曹蛾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就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曹蛾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被传为佳话。
生:端午节这天有很多习俗,比如划龙舟、吃粽子、悬艾草、吃鸡蛋等。端午节流行广泛,不仅在汉族地区流行,而且在少数民族地区也相当活跃,如壮族、傣族、白族……
生:我们还搜集了一首赞扬屈原的歌谣,如:“端午节,吃粽子;配香囊,赛龙舟;悼屈原、颂屈原,爱国诗人不平凡;一心为国为民想,疾恶如仇立场坚。”
师: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有很多,各地都是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对它作了自己的解释。其中纪念屈原是端午节来源的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知道屈原的故事吗?(播放屈原投汨罗江的课件)(我们课外可以找些他的作品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汇报交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端午节的习俗。了解诗人屈原,对屈原那种心忧天下,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肃然起敬。)
生:我们小组搜集的是关于中秋节的资料。中秋夜这天人们吃月饼,代表团圆。月饼又叫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传说,月饼是为了纪念古代奔月的嫦娥仙子。人们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融为一体。中秋之夜,遥望像玉盘似的明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师:我们学过哪些望月思乡的古诗?
生: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我们小组汇报的是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老年节。重阳节早在战国时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后来在重阳节这天又有赏菊花、吃年糕的习俗,古代还有插茱萸的习俗。我们学过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望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生:我们小组汇报的是清明节。清明节也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到4月6日之间。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每年清明节,人们都要扫墓、上坟来祭祀死去的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生:我们小组搜集了少数民族过春节时的一些习俗。藏族过春节时,人们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藏话叫“萨举”。藏历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藏历正月初五,举行隆重的开犁礼。蒙古族历来崇尚白色,所以将农历正月称为“白月”,把过年节称为作“白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工作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人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牛、羊献给至亲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先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给长辈拜年一定要在上午。白族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愿日子比蜜甜。早饭后,孩子们由成人带领到亲友家给长辈拜年。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是节日不可缺少的活动。
师:(小结)中国传统的节日习俗还有很多,它们是中国悠久历史中的一束奇葩。(出示课件播放元宵节、重阳节、中秋节的故事。)
(设计意图:师生资料交流分享,加深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学生在主题实践中感悟传统节日、享受实践中的快乐,感受中国文化的传统底蕴。在小组学习、汇报成果、教师小结的学习方式中,创建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体现了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保护传统节日这种非物质文化,制定出台了弘扬非物质文化的政策。同学们想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你现在想做些什么?
生:办小报、设计广告语、画宣传画、编诗歌、进行诗歌朗诵等。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组成小组,用你喜欢的方式来为弘扬中国文化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产生保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欲望。相信从这次活动开始,孩子们会加入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行动中来。)
三、总结活动成果
中国的传统节日越来越被人们的关注,传统节日中的习俗也越来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和感受。(出示课件)
在我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时,我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时,我听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时,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我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时,我想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活动成果,学生心灵产生震撼,情感得到升华,完成本节课的活动目标。)
师:传统节日的风俗就像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种子,它将会在人们心中生根、发展,代代相传。

活动简析: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我设计的《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专题活动,在主题探究中通过“传统节日知多少”、“节日习俗大放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三个活动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他们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