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吃什么

如题所述

说到古代人吃什么啊,其实最早的年代吃什么都是生吃。具体介绍一下商周时期的饮食文化化,商周时期人吃饭也就六种方式,炖,煮,煎,炸,蒸,烤。主要食材是五谷麻、黍、稷、麦、菽,和动物的肉类,以及一些当时中国有的蔬菜。对于当时的统治者而言吃的花样还是有的,只不过三千年前周天子的花样其实放在今天也挺普通的。周礼的天官有记载,周天子吃的饭,叫八珍。“八珍”是周天子的专用食物,放到今天有点普通,但是那时候绝对是奢华的食物。第一个,叫“淳熬”、第二个叫“淳母”,这两个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盖浇饭。就是把煎熟的肉酱,浇在黄米或者稻米做米饭上。这个算是当时周朝皇帝的主食。第三道,和第四道叫炮豚和炮牂。这两个比较高端。比较难弄,就是把猪或者羊杀死,掏去内脏,把枣塞到动物的肚子里,用芦苇一包,外面裹一层泥,然后放在火中烧烤。烤完了把外面泥巴弄掉然后裹一层稻米粉弄得糊,一炸,把炸好的猪,或者羊取出来,鼎里,鼎一定要小,然后鼎力摆上香料。再把小鼎放在一个大汤锅里,这个汤就是不会超过小鼎的。只要他的味儿,不要他的汤。然后放好,蒸三天以后,把小猪小羊取出来,割肉,蘸酱吃。还有一个叫捣珍,取牛,羊,鹿,这种食草动物的里脊肉,割下来,用棒子捶打,然后把筋腱哪些的都去掉,捣碎,做成肉蓉。然后直接把肉蓉下锅里煎。第六种叫“渍”,这个就是用酒把生牛肉泡一晚上,第二天早上蘸料生吃。第七个叫“熬”,类似咱们今天内蒙的风吹牛肉。第八珍叫“肝膋”,主要原材料是狗的肝,用动物油烤熟,再用狼胸脯的脂肪切碎和米糊混着一起吃·····最后一个吧,反正我是感觉我吃不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1
话说作为吃货的你某天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穿越到了汉朝。

时值晌午,你肚子饿的咕咕乱叫,便走入临街的一家饭肆,看看有什么吃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进入饭店,你的吃货之心再也按捺不住,便随口点出了自己最爱吃的一道菜——辣子鸡丁。

店小二:“您说啥?辣子鸡丁,嘿嘿,不好意思啊,这个没有。”(辣椒原产墨西哥,在明朝末年才传入中国)。

“不是吧?要说山珍海味没有也就算了,连这种家常菜也做不了吗?”

“那来个麻婆豆腐吧”

店小二:“麻婆豆腐,咳咳,也没有!”

(按朱熹的说法,豆腐为西汉淮南王刘安所发明,朱熹有写素食的诗说:“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然而,由于没有更早的文献谈到豆腐的发明时代,所以很多学者不认为汉代已有了这个技术。而且,即便有豆腐,没有辣椒还是做不了麻婆豆腐。)

“西红柿炒鸡蛋总有吧!?” 内心崩溃的你再问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

“西红柿是什么玩意?还是没有……”

(西红柿和辣椒一样,也是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的舶来品,它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辣椒差不多同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是花园里的观赏植物。)

“主食总有吧!面条或者米饭?”

店小二不紧不慢地回答道:“你说的面条在我们这统称为饼,因面条要在“汤”中煮熟,所以又叫汤饼。是一种薄如“韭叶”的水煮食品。至于米饭,这属于南方的饮食,我们这没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一听,叫到“坑爹啊!老子不穿了!回家!”

结果被店小二拦住了“客官,您别走啊。”

“您先消消气,您运气不太好,问的都是咱没有的,那我现在就给您讲一讲咱这里都有些啥。”

“首先是蔬菜。咱这除了你刚说的茄果类蔬菜(包括番茄、茄子、辣椒)外,其他种类的蔬菜都有。比如各类野菜、豆、芋头、水生的如莲藕、蒲菜以及蘑菇、木耳等菌类等等。”

“肉食,我们这虽然有所谓的“六畜”之说,即马牛羊猪犬鸡。不过这六种动物并不都是用来吃的,比如马主要是军用。而牛是大型的耕作用牲畜,随便杀牛是犯法的,所以牛肉你是吃不上了。想吃肉,最普遍的还是猪和鸡。我这形容小康之家时,都用‘两只母猪,五只鸡’作为标准。”

“主食,我们这有“五谷”的说法,也就是稻麦黍粟豆(菽),其实这只是一个泛称,远远不止五种,但主要有这么几样:北方人主要吃粟,也就是小米;关中某些地区的人能吃得上麦,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小麦、大麦。淮河以南的人可以吃稻,也就是你要的大米。除此之外,还有菽和黍。菽是大豆,黍是黄米,但这两种东西我们这儿的有钱人一般是不吃的,是穷人的主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再给你讲讲上面这些食材怎么烹饪。一般我们吃米饭时,要把饭上浇上“菜羹”,做成今天盖浇饭的模样,条件差的也要放些盐啊、酱啊之类的。我们的主食还有饼,主要是蒸饼,用麦粉蒸的叫饼,用米粉蒸的叫饵,此外还有用糯米粉做的糍粑。

“还有“胡饼”和“汤饼”,前者是放在炉子里烤成的,类似于今天北方的烧饼;后者是面条或者面片。另外,我们还有一种“髓饼”,是把动物的骨髓、蜂蜜和面粉揉在一起,做成六七寸宽四五寸厚的饼,然后在炉子里烤出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至于你最喜欢吃的肉类,我们通常有这几种做法:炙,也就是烧烤。一般是用签子串起来,撸串吃。”

“煮,就是把肉放在釜等容器里用水煮。”

“煎熬,类似于煮,但煮要留有汤汁,煎要把汁水熬干,有点像我们今天吃的㸆鱼头。”

“腊和脯,这两种都是干肉的制作方法。区别在于,腊肉是将动物肢解之后,将生肉风干。而脯是将肉切块,用葱姜酱料等腌制后煮熟,然后晒干。”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生食,叫做“脍”,一般用来做鱼,类似今天的日本生鱼片。”

“醢(hǎi)、菹(zū)、䐿(ǎo),前两种是腌制的方法。醢是现将肉切碎,涂上调料,密封在罐子里,百日之后可成。菹是将生肉放在低温的地方防止腐烂的一种方法。䐿是将肉食埋藏起来等腐烂后食用的方法,所谓鲍鱼之肆,就是用的这种方法。”

“但是我得强调一下,我这里没有炒的东西,这是因为还没有后来的液体植物油,也没有铁锅,所以做不了炒菜。”

没等店小二说完,突然听见外面人声鼎沸,众人出去一看,原来是张骞出使西域归来,他的马车上载满了来自西域的珍奇蔬菜和水果,有茄子、黄瓜、绿豆、甜瓜、西瓜、核桃、大葱、大蒜、香菜、胡麻、葡萄、蚕豆等等,你赶忙上去买了一些。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到饭肆内,你用这些新食材和现代烹调方法给大家做了一桌子美味,众人品尝之后都竖起了大拇指,尤其是那个店小二更是赞不绝口,他说道:“看小老弟的衣着如此怪异,莫不是食神下凡……”

正当你享受着众人的吹捧,笑得合不拢嘴时,却突然醒了过来,发现原来这只是一场梦而已。
第2个回答  2020-11-21
一、粮食

作为粟和水稻的原产国,我国先民在先秦时期的口粮以由稻、黍(黄米)、稷(小米)、麦、菽(豆类总称)组成五谷为主,辅以其它特色粮食。在之后的岁月中,传统粮食或渐消隐,新的品种时有出现。

汉唐时期,国人食用的尚有一种称作“菰”的水生植物,它在秋天开黄花,结黑色籽,经碾制脱壳成白色的米,称做“雕胡米”,口感顺滑清香,是当时的高级粮食。东汉郑玄将之列入汉代九谷,唐人亦十分推崇,李白诗云“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王维送别友人时也讲“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到了宋代,菰逐渐消退,这一方面是因为其产量低、成熟时间不一,更是因为菰结籽前若受菌,则会长成甘甜爽脆的茭白,宋人将菰多用来培植茭白,结籽的反而常被锄去,雕胡饭渐渐成为了传说。

麦原产两河流域,传入我国很早,备受先民重视。商代已有“月一正,曰食麦”,周人“孟春之月,食麦与羊”,晋景公淹死在厕所之前,想吃的也是一碗新麦做的麦饭。大豆产于我国东北,传说是齐桓公北伐山戎得到,故而早期大豆被称为“戎菽”。除了直接食用外,大豆还可制成我国传统的酱油,烹调出中国特色美食。

明朝末年,随新航路开辟,美洲作物传入,我国粮食作物加入了不少新成员。正德年间,玉米传入中国,在沿海地区种植,明清两代逐渐推广。白薯的传入则颇有几分传奇色彩,万历时期白薯传入吕宋(菲律宾),中国商人陈振龙见到后想带回国内,吕宋政府禁止薯种出口,陈氏“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遂得渡海”。回国后,陈氏一族一门六代致力于推广白薯种植,或荐之达官,或推广薯藤于各地,或著书介绍种植方法,为白薯在我国 推广立下了汗马功劳。白薯产量是谷子的十多倍,“泉人鬻之,斤不值一钱,二斤而可饱矣。于是耄耋、童孺、行道鬻乞之人,皆可以食。饥焉得充,多焉不伤,下至鸡犬皆食之”,有利于缓解我国的粮食问题。玉米、白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代人口大爆炸。

二、蔬菜

上古时期蔬菜较少,且质量不高。《诗经》中提到过一百三十二种植物,可充作蔬菜的仅有二十多种,其中很多今天早已不再食用如国人熟知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中的荇菜,不过是似睡莲的藻类;“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荼,则是今日的苦菜。《左传》中力推的当时“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的上流名菜“苹、蘩(白蒿)、蕰、藻之菜”,今日看来不过是些水草浮萍。

到了秦汉,情况略有改善。时人常食用的是《素问》中所提到“五菜”:葵、藿(豆类叶子)、薤、葱、韭。其中葵被称为“百菜之主”,汉诗“青青园中葵”指的便是此物,魏晋时《齐民要术》尚有专门篇章讲葵的种植技术。然而葵本身“性太滑利,不益人”,唐代种植逐渐减少,明代已不甚食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将之列入草部,不再视为蔬菜。这时韭菜食用较普遍,但韭黄甚为稀有,宫中方有条件在温室中培养食用。萝卜、蔓菁(大头菜)也是汉代重要蔬菜,直到唐代仍是冬季的重要补充粮食。大蒜在东汉是传入,取代了国产的低产量独头蒜。

魏晋到唐宋,国人饱受摧残的味蕾终于得到了拯救。原产于印度、泰国的茄子在西晋传入,西汉传入、原产印度、时称“胡瓜”的黄瓜开始普遍种植,菠菜、莴笋也在这时传入推广,受到一致好评,著名吃货苏轼便曾盛情称赞菠菜“雪底菠菱如铁甲”。我国从汉代开始人工培养改良的菘菜(白菜)在这时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南北朝时,士大夫便以“春初早韭,秋末晚菘”为蔬菜上品,宋代白菜培养成功后滋味甚是鲜美,苏轼称赞其为“白菘类羔豚,冒土出熊蹯”,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

元代时原产北欧的胡萝卜传入,由云南逐渐向全国推广。辣椒、西红柿于大航海时代传入,辣椒在清初便迅速推广,西红柿先仅用于观赏,晚清才作为蔬菜食用。

三、水果

不同于先民在蔬菜上的不幸,我国的原产水果较为丰富。

先秦时期,樱桃、桃、杏、梨、柰(沙果)、李、枣、栗、山楂、柿子便已经在中原普遍种植。樱桃因“最先百果而熟”,特别受到重视,在仲夏时要用于祭献宗庙。桃、杏、李、柿产于我国,或是仅在我国作为果树栽培,后逐渐传向世界。梨受先民培育较多,两汉时有专营梨园致富的人家,拥有千棵梨树的果园,收入“与千户侯等”;经过特殊培养的梨质量上佳,如真定御梨便被曹丕赞为“大如拳,甘如蜜,脆如菱”。栗子和枣多种在北方,被视为重要的补充粮食,战国时北方的燕国“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

南方果木亦十分繁盛,但限于运输条件,北方少有享用。最知名的南方水果是我国特有的荔枝,汉武帝破南越之后荔枝传入北方,与龙眼一同种植在上林苑,并为此建造了挟荔宫。然而北方温度偏低,荔枝难以成活,盛夏中为能食此美味,汉武帝、汉和帝、唐玄宗均组织过驿马昼夜兼程运送荔枝。龙眼与荔枝产地相类,但相对果小味淡,被南方人称为“荔枝奴”。荔枝难以北移,橘树的北移却相当成功,三国时,被汉人视为“尧舜所不常御”的橘树便“播万里而遥植,列铜雀之园庭”,种在了中原。

历代外来水果亦不在少数。汉代葡萄传入,与我国野葡萄杂交,形成新的品种,广泛种植,南北朝时长安已是“园中户植,接荫连架”。同时传入的还有核桃和石榴。二者在汉末便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曹植称“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石榴经过我国先民的培育更是发扬光大,北魏时洛阳白马寺所产“白马甜榴,一实值牛”,极为名贵。

宋金时,契丹破回鹘,得到西瓜瓜种,传入内地,元人食用惊叹其味道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

晚明时,美洲水果传入,如菠萝、火龙果、草莓等。晚清时,欧洲苹果传入我国,取代了我国传统的柰、林檎果(绵苹果)。

先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求的不过是三餐温饱。斗转星移,今日的国人早已不必受困于食材的贫乏,反而多有富贵病缠身。生猛海鲜固然可口,粮食果蔬自有滋味。均衡饮食,调和阴阳,这才是长久之道。
第3个回答  2020-11-21
五谷杂粮,稻谷、麦子、高梁、大豆、玉米,鸡 鸭 鱼 鹅 猪 肉的是大户才能吃上 一般的只能吃杂粮 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