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学生内卷问题?

如题所述

大学生对“内卷”的不适应,既正常又不正常。说正常是因为,在大学生的成长经历中,这种烦恼和焦虑是迈向成熟的必然阶段,也是必须经历的过程。

说不正常是因为,以往不少高校的学业环境相对宽松,对学生成绩的要求较低,大学生“划水”也能毕业,稍一努力就能实现较大突破,让成功变得极为容易。可以说,以往大学生“内卷”的环境尚未形成,竞争的压力也未能有效传导,现在则大不一样了。

内卷的必然。

内卷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当社会资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人们通过竞争来获取更多资源。“内卷”最早的“出处”是几张名校学霸的图片。现在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这个词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屡次出圈,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网络讨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27

优秀的人太多了,我也想像他们那么优秀。我也想融入他们的圈子,其次就是不甘心现状,我不想自己碌碌无为,我知道人生而平凡,每天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只不过过的就是日复一日的生活而已,我不想那么平庸。

还有就是,骨子里的不认输,希望自己越来越好,不断变得更加强,希望自己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迹天涯。希望以后不会整天为了钱发愁,我就是一个俗人。

作为学生,学习为重,无论是考证还是考英语四六级又怎么样,或者说考其他东西,我们其实都是为了出社会做准备 ,不想浪费这些光阴。

是的,内卷起来很可怕,压力很大,但是每个人都理想和目标都不一样,只要自己一天比一天进步,那是多么愉快的一件事情。

大学只是走向社会的桥梁而已,一个过渡阶段。我能够做的就是,在大学期间 ,努力拿奖学金 ,努力学习,努力考证,努力提升自己的学历,努力学习办公软件……

我只是不甘平庸而已。

我也只是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一个小姑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2-14

一、什么是内卷呢?

内卷其实是一个很专业的名词,是指过度的竞争,导致了无意义的内耗,甚至是恶性竞争。

二、内卷的原因是什么?

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竞争力非常大的时代,大学生们的“内卷”,是应对竞争的正常反应,因为大家都想生活过得好。而内卷的大致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1、资源有限:当代的大学生们,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为了争取有限的资源,只能比别人更加努力、更加认真,从而导致了大家“不得不卷”的现象。

2、目标不明确:大多数陷入内卷的同学,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在看到其他同学在努力时,紧跟优秀同学的步伐,努力不让自己掉队。

三、大学生如何摆脱内卷?

1、摆正心态,挖掘潜力

“内卷”时代的到来,使很多大学生都处于一种极其焦虑的状态。对此,我们不妨调整以下自己的心态,接受自己的平庸和局限,对于一些设定过高的目标时,我们应该做出一定的调整,想想最坏的结果,放下执念,学会接受。多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将其着力培养,结合社会的需求,做适合自己并对社会发展有帮助的事业。

2、专注当下。屏藏他人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根本没必要焦虑的。那我们现在所感到的焦虑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在一些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中带来的。我们不要一直拿自己跟本人去比较,我们只要将现在的自己和曾经的自己比较就好,我们一步一步变得更优秀即可。

3、重视选择

在现在的社会里,我们每个人的选择有限,我们竞争的目的不是为了战胜别人,而是为了激发自己的潜能。在竞争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以及不擅长什么,从而让我们知道且做到扬长避短。


第3个回答  2022-02-15

“内卷”的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随着高校进入严字当头的时代,大学生“划水”也能毕业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不少大学生表示,“内卷”的热度,不仅是大学生的一种自我调侃,也是大学生面对学业以及自我发展的众多压力的真实写照。

若剖析“内卷”背后的原因,离不开一个词:竞争。

进入大学后,大家对于“优秀”的定义变得多样化,大学生们自身学业发展和未来人生规划的选择也比中学时期丰富得多。然而,每一条道路总会有更“厉害”的人存在:想做科研,有人发的论文更多更重要;想玩社团,有人的兴趣和专业水平更高;想找工作,有人简历上积累的证书和经历更多……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们的“内卷”,也是应对竞争压力的正常反应。

“随着竞争的加剧,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争取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也就被‘内卷’驱使着前进,并不断克服困难。”陈佳颖说,“即便这种前行是被动的,但当我们做到之后,再回头看,就会发现:那些自己曾经认为的困难,其实也不过如此吧”。

此前,有媒体就中国顶尖高校中“绩点为王”的现象进行报道,并表示不少顶尖高校的学生因“内卷”而迷茫,“这些中国最聪明的年轻人在极度竞争中,成功压倒成长,同伴彼此PK,精疲力竭。”有大学生认为,竞争本就一直存在,网络上关于“内卷”的讨论更多是在贩卖焦虑。

如何不被“卷”?竞争并不是量的比拼

如今,从大学生中“出圈”的“内卷”一词出现在各行各业中,成为无处释放的社会压力的代名词。人们常说,大学是一个小的社会,对于正在经历“内卷”的大学生来说,如何正确看待“内卷”,并从“内卷”中脱身,是一个重要课题。

当大学进入“严字当头”的时代,严把教学关、为大学生增负成为高校的重点工作,大学生也就自然感受到了更大的学业压力。压力并不是逃避的借口,适当的学业负担是帮助大学生成长的良药。但是,如何积极看待这样的压力,不仅需要大学生的自我调节,也需要高校给予相应的指导。

对未来的迷茫、对当下的困惑,让不少大学生陷入“内卷”。2019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一项调查显示,29.2%的被调查本科学生既无明确的自我发展规划、自主性学业参与也较低,32.8%的学生虽抱有清晰的自我发展目标定位、却在行动上滞后。在本科院校中,近42%在校生对于未来没有清晰的生涯规划。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2-14

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罗翔老师说过,正义的人是不会内卷的,因为他们追求着同样的一个抽象的目标——正义。见贤思齐,正义的人面对追求同样伟大信仰的人们是不会“内卷”的。而见利是会忘义的,所以,不正义的人才会“内卷”。正所谓,善善不争,善恶相争,恶恶相斗。我们要以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看待“内卷”,以自己的判断力去理性的看待内卷,形成自己对“内卷”本身独特的见解。

但是,我并不是否定竞争。我们要清楚,“竞争”和“内卷”本质的区别。即竞争乃是良性,内卷乃是恶性。

我认为,竞争是有必要的,他可以激发人的潜质,不断发掘人身体以及内心的潜在力量,不仅能提高自己,还能帮助他人,何乐而不为呢?当然,竞争最重要的还是和自己的竞争,在竞争中不断超越自己,挑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优秀,我相信这是绝大多数人所极为乐意做的。

那么,我们又应当如何与自己竞争呢?

首先,要充分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像要什么,是什么支撑着自己每天去不断地拼命奋斗,支撑自己在通往理想的路上一直走下去,毫无怨言。

其次,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偏见。人的本能都是喜欢别人夸奖和赞美自己的,当他人在指出我们的缺点和不足时,起初,我们是很不舒服和不耐烦的,但当我们勇敢、理性地去直视自己的缺点时,我们就离成功不远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偏见的,终日的学习和读书只是在去慢慢地走出偏见,学会去公正平等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正视自己内心的偏见与不足需要勇气,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学习,打破旧我,重塑新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