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唐僧取经的叫孙悟空,唐代真的有叫悟空的吗?

如题所述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以神话的形式,记录了唐代高僧玄奘(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让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唐僧的大徒弟,一路上降妖除魔的孙悟空。

可是您知道吗?在唐代真的有一位御赐法号为“悟空”的大和尚。《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而那位悟空和尚,却是货真价实的得道高僧,只不过他比玄奘法师要小129岁。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有关他的故事。

一、车奉朝因病流落西域

悟空大师俗家名字为车奉朝,年轻时是朝中的一名小吏,为人忠孝仁义,喜爱钻研儒家经典和佛教典籍。公元750年,西域的罽宾国派遣使团朝拜大唐,表示愿意归附唐朝。于是,当时执政的唐玄宗,便于次年派出一个40余人的使团出使罽宾国,车奉朝便是此次出使队伍中的一员。

几年后,唐朝使团抵达罽宾国王冬季的驻扎地犍陀罗,也就是今天巴基斯坦的白沙瓦一带,这是他们在罽宾国的最后一站了,使团已经做好了返回大唐的准备。

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犍陀罗逗留期间,车奉朝不幸得了重病,体力不支,实在无法随大唐使团返回,只能留在犍陀罗治疗病症,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一留便与佛教有了不解之缘。

二、车奉朝出家为僧,成为高僧

当时的犍陀罗佛教非常盛行,车奉朝的病势虽然非常严重,但却得到当地人的悉心照顾,在为车奉朝治病的医生中,便有得道的高僧。出于感激并深受当地文化影响,又加上原本就对佛教有兴趣,车奉朝在病榻之上许愿:如果大病可愈,便出家为僧,侍奉佛祖。

或许是缘分使然,又或许是佛祖真的听到了车奉朝的许诺,有意收下这个弟子。车奉朝在当地人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了起来。身体痊愈后,车奉朝遵守自己的诺言,果然皈依佛门,拜当地有名的三藏法师舍利越魔为师,法号法界。

从此,法界便潜心研究佛法,学习梵文,并随同师傅舍利越魔四处云游,足迹不仅遍布罽宾国,而且还在天竺遍访名师。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法界已经成为了一名有道高僧。

三、政治局势风云突变,法界决定回到故国

在法界皈依佛门的这段时间里,世界的局势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唐经历了安史之乱,国力日渐衰微,对西域各国的影响力和威慑程度逐渐减弱。整个西域地区也因为政治局势的变化,变得战火不断,政治、民族和宗教的对立不断增强。

在宗教上,由于伊斯兰教的扩张和印度教的逐步盛行,佛教受到严重的挤压,变得越来越边缘化。时局在动荡、信仰被排斥,再加上日复一日对故国和亲人的强烈思念,法界再一次做出了人生中的重大决定:回到大唐,传播佛法。

师傅舍利越魔同情他的处境,体谅他的思乡之情,便同意了他回国的请求,并在他出发前,将梵文的《十力经》、《十地经》、《回向轮经》,以及圣物佛牙舍利赠与法界,让他带回大唐。

然而,法界的回国之路也是崎岖坎坷的。因为当时西域各国政局动荡,战乱时有发生,法界如果单独一个人踏上归途是十分危险的事情,于是他就借助自己僧侣和大唐外交官员的身份,跟随有武装保护的商队一同前行。

但即便是这样,也并不顺利。一路上法界多次被滞留在沿途的西域小国中,不过坚定的法界并没有退缩,在滞留的日子里,他寻访当地有名的佛教大师,一同翻译身上带来的佛教典籍。等到阻碍消除,再寻找适当的时机上路。

小说中的悟空有筋斗云,一个跟斗就能到达目的地,可现实中的法界只有两条腿,回国的路要靠他一步一步地走出来。就这样走一走停一停,法界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历经千辛万苦,方才回到了故土。回国后,法界将自己带来的原本佛经和自己在中途所做的译本,还有佛牙舍利一并进献给了朝廷。

车奉朝离开大唐的时候是公元751年,而法界回来的时候,已然是公元790年了。将近四十载寒暑匆匆,出走时只有二十岁的风华少年,归来时已然是白发老僧,而他日夜思念的父母家人,也早已离开了人世。

当时的皇帝唐德宗,感怀法界的赤子之心,便欲留其在朝廷为官,封壮武将军、试太常卿,不过法界不慕功名,一心为僧。于是在朝臣的奏请下,唐德宗便敕命其长住章敬寺修行,并御赐法号“悟空”。

公元812年,高僧悟空于长安护法寺圆寂,享年82岁。后世的人们将他的经历写成《悟空入竺记》,作为《十力经》的序言,并由此载入历史典籍。

有不少人都认为,俗名车奉朝的悟空大师,就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西游记》里的唐僧应该比悟空要大一百多岁呢,但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貌似史学家并没有给出肯定的答案,真实情况估计只有吴承恩自己说得清楚了。

不过悟空大师,对于佛教和中国与西域各国文化交流的贡献却是举世公认的,从这点上来说,他的功劳恐怕比那个保护唐僧的虚拟人物孙悟空要实在,要巨大得多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