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介词用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古汉语常用介有“于”、“以”、“为”、“与”、“因”、“由”、“而”、“从”等。
一、于

①<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
②<介>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
译文: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
③<介>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
④<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⑤<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冰,是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二、以
①<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把”等。
②<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③<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译文: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

三、为
①<介>被。
②<介>向;对。《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③<介>因为。《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译文: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

四、与
①<介>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方,相当于“跟”、“同”等。《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唉!不是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②<介>介绍比较对象,相当于“跟……相比”。
③<介>为;替。《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译文:到里长那里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疆。
五、因
①<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②<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依据,可译为“依靠”、“凭借”。
③<介>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依照”、“根据”。
④<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26
古汉语常用介词有“于”(於)、“以”、“为”、“与”、“用”、“由”、“自”、“从”等。
一、 于(於)
“于(於)”字的用法大致可分为四种。

第一种用法,是介绍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例如:
① 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城濮之战》)
② 壬戌,战于韩原。(《韩之战》)
③ 遂寘姜氏于城颍。(《郑伯克段于鄢》)
以上二例“于”字介绍出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
①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诗•豳风•东山》)
② 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於是日哭,则不歌。(《论语•述而》)
③ 材不为世用,道不行於时也。(《柳子厚墓志铭》)
以上二例“于”(於)介绍出时间,相当于今天的“到”或“在”
第二种用法,是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
例如:
① 寡君不忍,使群臣请於大国。(《鞍之战》)
② 卫灵公问陈於孔子。(《论语•卫灵公》)
③ 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於王,外责傅相。(《龚遂传》)
④ 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左传•庄公三十一年》)
以上二例的“于”(於)介绍出对象,可译为“向”或“给”。
第三种用法,是介绍出比较的对象。这种用法的“于”(於)用在形容词谓语之后。例如:
①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於诸侯。(《管晏列传》)
②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於邻国也。(《寡人之於国也》)
③ 师少於我,斗士倍我。(《韩之战》)
这三例中的“於”可译为“比”。
第四种用法,是介绍出动作的主动者。这一点在讲古汉语中的被动式已介绍,这里从略。
介词“于”在古籍中又写作“乎”,这是由于“于”和“乎”音近而借用。“乎”字用法和“于”字基本相一致。例如:
① 与夷复曰:“先君之所以为不与臣国而纳国乎君者,以君可以为社稷宗庙主也。今君逐君之二子而将致国乎与夷,此非先君之意也。(《公羊传•隐公三年》)——与夷:宋宣公之太子,后产为殇公。先君:指宋宣公。君:指当时继其兄宋宣公之位为宋君的宋穆公。
② 浴乎沂,风乎舞雩。(《论语•先进》)
③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论语•先进》)
④ 以吾一日长乎尔。(《论语•先进》)
⑤ 或问乎曾西曰。(《孟子•公孙丑上》)
⑥ 鸡鸣狗呔相闻而达乎四境。(《孟子•公孙丑上》)
二、 以
介词“以的”主要用法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用法,是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拿”、“凭”等。介绍所使用的工具的例子如:
①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许行》)
② 我实不德,而以隶人之垣以赢诸侯,是吾罪也。(《子产坏晋馆垣》)
③ 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齐侯使晏婴请继室于晋》)
④ 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段太尉逸事状》)
介绍了出动作行为凭借的条件的例子,如:
① 子金教之曰:“朝国人而以君命赏。”(《韩之战》)
②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③ 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段太尉兔事状》)
第二种用法是介绍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用”或“把”。例如:
①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段太尉逸事状》)
② 公诚以都虞侯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段太尉逸事状》)
第三种用法是介绍动作行为形成的原因,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因”、“因为”、“由于”。例如:
① 释之事是帝岁余,为淮南相,犹尚以前过也。(《张释之列传》)
② 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龚遂传》)
③ 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柳子厚慕志铭》)
第四种用法是介绍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例如:
① 文以五月五日生。(《史记•孟尝君列传》)——文:田文,即孟尝君。
②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柳子厚墓志铭》)
三、 为

“为”的作用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介绍出动作的主动者。这种用法的“为”可译为“被”。例如:
① 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韩非子•五蠹》)
②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所以为陛下禽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③ 第二种用法,介绍动作行为关联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为谁(什么事物)而发,可译为“给”、“替”、“向”、“对”等。例如:
①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 也;为汤武驱民者,桀纣也。(《孟子•离娄上》)
② 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许行》)
第三种用法,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原因或目的。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
①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伦》)
②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荀子•天论》)
③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四、 与
介词“与”主要有两种用法。
第一种用法是介绍职主动者发出动作时所涉及的对方,说明动作是与谁(什么)共同完成的。这种用法的“与”可译为“跟”、“和”、“同”等。例如:
① 汉王与义帝发丧。(《汉书•高帝纪上》)
② 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孟子•滕文公下》)
③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史记•陈涉世家》)
五、 用 由 自 从

介词“用”可以介绍出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条件、手段,也可以介绍动作行为的原因。例如:
① 清,寡女,能守其业,用财自卫。(《史记•货殖列传》)
② 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然颇用材能自进。(《史记•佞幸传》)
③ 广用善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史记•李将军列传》)
④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论语•公冶长》)
例①②的“用”介绍出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凭借”;例③④介绍出原因,可译为“因”。介词“用”的用法在这些方面是和介词“以”相通的。
介词“由”在介绍出动作行为的原因、凭借的条件、涉及的对象等方面,和“以”、“用”是相通的。例如:
① 何由知吾可也?(《孟子•梁惠王上》)
②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李斯《谏逐客书》)
③ 我不杀周侯,周侯由我而死,幽冥中负此人。(《世说新语•尤悔》)
此三例中的“由”完全可以用“以”或“用”代替。
介词“由”的另一种用法是介绍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或时间的起点,或空间上的起点。例如:
① 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孟子•公孙丑上》)
② 由尧胸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孟子•尽心下》)
③ 亮悉大众同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三国志•诸葛亮传》)
④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例①②介绍出时间上的起点;例③④介绍出处所以及空间上的起点。
介词“自”的主要作用是介绍出动作行为的起始点。这个起始点,可以是时间上的,也可以是空间上的,也可以是人或事物。这种用法的“自”相当于“从”例如:
① 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书•无逸》)
② 无忌自在在梁时,常闻此两人贤。(《史记•魏公子列传》)
③ 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
④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焚之滕。(《许行》)
⑤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
⑥ 至于高祖,……自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更。(《史记•礼书》)
例①②介绍出时间上的起始点;例③④介绍出窨(处所)上的起始点;例⑤⑥介绍出人、事物的起始点。
① 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薄甚悉。(《张释之列传》)
② 有一人从桥下走出。(《张释之列传》)
③ 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史记•游侠传》)
④ 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基如此。(《史记•司马相如传》)
⑤ 狐突之子毛及偃从重耳在秦。(《史记•晋世家》)
⑥ 梁丘贺从太中大夫京房受易。(《汉书•儒林传》)
例①②介绍出处所;例③④介绍出行为的对象;例⑤⑥介绍出跟从的主人或师长,可以译为“跟”“跟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