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纳粹以前的实力能完成阿登战役吗

我看了一下百度百科,发现纳粹的实力已经不行了,如果纳粹的实力还是1939年前的最辉煌实力,那么阿登战役美军能赢的可能性为多少

阿登反击,是纳粹最后的一场大规模进攻.它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让盟军又一次体验到德军的威力,同时它又耗尽了第三帝国国防力量的最后一点进攻能力.关于该不该发动阿登战役,现在还有一连串的争论,但是毕竟发动了,而且是失败了.关于阿登反击的计划,可以说是又一个左翼穿插迂回的惊天大计,与一九四零的“镰刀闪击计划”有一两点相似,同样是从阿登出发,同样是把盟军包围在海岸地区,不过阿登反击的迂回的路程更短些,兵力也更少些,而且其左翼的威胁是巴顿的第三集团军,比起一九四零年的法军马奇诺防线的那些缺乏进攻能力的法军要塞师,战斗力差得远了.此外,一九四四年的冬天的德军再也不是一九四零年的那支训练有素的德军了,而且与敌人的武备对比相对于一九四零来说要小得多,特别是在轻武器方面,美国的M1加兰德步枪相对于德国的毛瑟98K,有着较为明显的有时.一九四零年的部队是经过德国长年累月训练出来的一支精兵.而现在,不少少年老人也充斥到军队之中,他们的战斗力根本就不能与一九四零年的国防军士兵相比,国民掷弹兵师的战斗力也绝对比不上一九四零的正规步兵师.(虽然武器装备有了改善,还装备了不少反坦克火箭,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毕竟是人.)在空中优势方面,德国空军再也不能像一九四零年那样轻易得夺得制空权了,因为盟军已经享有了巨大的空中优势,科隆、德累斯顿等大城市在连日轰炸下都已经成为了废墟,而且盟军的空中有时还直接威胁到了德军的地面部队.而德国空军却因为制空权争夺的巨大损失和燃油的短缺,已经失去了争夺制空权的能力了.在能源方面,根本无法与一九四零的德军相比了,石油产量不到战前的10%,几乎所有炼油厂都遭到了盟军的轰炸,可以说是失去了石油加工的能力,在加上苏联红军已经控制了罗马尼亚的油田,德军的石油供应几乎只能靠以前的战略储备.不仅仅是空军,海军出击的次数也越来越少,而且这还直接威胁到机械化部队的运动.所以,阿登反击想要取得想一九四零年那样的成果,难度比一九四零年大得多,几乎是不可能的.关于作战计划,德军的主要意图是在阿登山区突破美国第8军4个师的薄弱防线,突破马斯河后,攻克安特卫普,从而切断蒙哥马利的英国第21集团军群的退路,把其逼向海岸和“西壁”.由于德军力量已经严重削弱,一旦左翼受到攻击,整个进攻就会崩溃,这可以说是一个赌局,对德军有利的是,盟军对此毫不知情.在这个计划之前,约德尔还制定了一个“小解决方案”(希特勒起的名字),该计划规定,德军在芬纳高地至卢森堡北部之间的盟军防御薄弱地段上实施突破,抵达列日和那慕尔一线强渡马斯河,然后向北或向西推进.不过希特勒认为这个计划小打小闹,目标有限,气魄不大,最终没有采纳这个意见.其实究竟是希特勒的计划好还是约德尔的计划好呢?我之前已经说过,德军是实力已经今非昔比,兵力有限,德军如果想马斯河发动一次有把握的进攻,歼灭盟军有生力量,那么既能鼓舞士气,有能减低两翼的压力,可谓是一举两得,不过想吞大象的希特勒还是喜欢冒险..德军为了实施这一计划,布置了诸多准备措施.首先在纠集兵力方面,希特勒从冬线调来了大批部队,使得阿登地区德军前线兵力达到了三十万人,并建立了拥有4个党卫军装甲师(分别是党卫军第一“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党卫军第二“帝国”装甲师、党卫军第九“霍亨斯陶芬”装甲师、党卫军第十二“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的第六装甲军,有党卫军上将迪特里希指挥.空军答应能有一千架机参与战斗(实际第一天只有250多架,虽然其中有60架喷气机,但是对于地面进攻的帮助可谓是微乎其微.)人员的大量调动,使得东线极其空虚,古德里安不断抱怨兵力不足也无补于事,希特勒已经下定决心事实这场赌博.此计划看似合理,但却忽略了几点.它是建立在盟军想一九四零那样遇到袭击之后不能完全反应过来,并且在很长时间内处于混乱状态,无力发动反击.可是一九四四的盟军与一九四零的盟军有很大不同.第一,机械化部队越来越占主体地位,盟军的装甲师战斗力不可小视,盟军的机动能力明显提升;第二,盟军掌握了绝对的空中优势;第三,盟军的指挥是冷静机敏的艾森豪威尔,不是甘末林,处于威胁德军与会左翼的盟军集团军司令是大胆勇敢的巴顿将军,盟军普通士兵的战斗素质也大为提升,这是普遍缺乏训练的德军所不可比拟的.此外,计划规定德军必须攻占盟军沿途的燃料补给站,但是我觉得对这个任务好像德军不大重视,所以种下了以后失败的苦果,阿登反击从头到尾,德军从来都没有完整地从盟军手中夺到过一个燃料补给站,从而造成了后期的燃料短缺,致使无法继续向马斯河进攻.不过优秀的保密工作使德军在初期取得了胜利,达到了突然袭击的后果,大量德军在夜间调动,并且利用各种手段掩盖噪音,而且还使用了各种手段伪装部队的行踪,作战代号一改再改,最后定为“莱茵河卫兵”计划,听起来像一个平和的防御计划,而且这一计划一开始只有OKW(德军最高统帅部的缩写)的十几人和部分高级将领知道,其他士兵只是知道短时间内会反击,但不知道是在哪里.此外,盟军因胜利造成的麻痹也帮了一把,情报部门多次警告德军会在冬季反攻,却未被盟军指挥部重视.曼托菲尔的第五装甲军的调动被发现了却被当作正常的休整,作战计划还选定了天气不好而且阿登山区经常有浓雾的十二月十六号进行反攻,虽然拽了德国空军的行动和直接导致了空降的失败,但是这有助于抵消盟军的空中优势,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德军选用了稳健的冯·龙德斯泰特和德军后起之秀莫德尔元帅作为指挥,大胆且富有策略的曼托菲尔作为第五装甲军的指挥,可谓是用心良苦,以老带新,既稳当又有胆识,不过的原因是时间的仓促不允许新的指挥官熟悉部队和战场的环境,所以前线指挥官是没有问题的.从计划的具体规定来看,形成突然袭击的局面还是比较周密和成功的,还是具有闪击战的特色的,失败只能以总体战略的失误和进攻过程中出现的不少问题和漏洞.说到总的计划,我觉得这个计划除了忽略德军自身的能力之外,在其战略目标的选择也有失误,其目标是为了扭转西线局势,逼迫盟军求和,不过我认为就算德军攻占了安特卫普,包围了第21集团军群,也未必能保住胜利成果,还有的就是战役一旦失败就极有可能回摧毁德国的最后一点精锐力量.也许当21集群告急的时候,苏联人会发动进攻,突破德军东线薄弱的防线,迫使德军调兵增援,扭转败势.迫使盟军求和是不可能的,第一,苏美英在这段时期内合作无间,双方互补互利.但苏联的军事力量使盟军惊讶,他们认为德国不可能抵挡住红军的进攻,单独谈和有可能使苏联战后独霸德国,并且以盟军与德国谈和这一时间作为把柄在政治上打击英美,所以单独与德国对盟军是弊大于利的;第二,从诺曼底登陆以来,盟军一直有着极大的信心,甚至想在一九四五年前占领柏林,我认为盟军统帅部对胜利的决心不会因为一时的挫败而失去的,就算是英国遭遇狂轰滥炸的岁月里,英国首相丘吉尔仍然坚信大英帝国是不可战胜的,并且拒绝与德国的任何和谈,况且凭借盟军巨大的物资和人力,补充兵员和装备是不成问题的.所以盟军不可能因一时的失败而谈和了结战争.筑防线好好保卫德意志吧.这就是我对该计划的评价.关于其战斗经过:德军在具体的战斗经过存在不少失误,其中一个是关于燃料补给站的问题,这个前面已经说过了,我认为德军攻击初期重点应该放在夺取各处的能源,以支持下一步的进攻.因为德军本身的油料就不多,难以持续进攻,在后期燃料短缺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不少坦克和装甲车因缺乏燃料而被停在路边,成了“靶车”.假如有了的能源供应,占领安特卫普和渡过马斯河不是没有可能.第二个就是关于巴斯托涅的问题,其实德军在一段时期内是可以轻易占领巴斯托涅的,在12月19日之前,101空降师还没有进入该城,城内只有少量兵力和大量从前线溃退下来的美军,但由于德军投入兵力不足,在加上此前北部迂回的两个德军装甲师在圣维特受阻,耽误了战机,德军第五装甲师的先头部队被美国第10装甲师的一支作战分队击溃,延缓了德军的推进24小时,从而使空降兵得以在突出部形成之前进入城内.这也与德军的侦察情报有误有关(这又可能与大量情报人员参与反希特勒阴谋而被杀有关),由于101空降师的顽强抵抗,德军始终无法攻克该城.此外,该城还牵制了大量德军兵力.可能有人说,饶过巴斯托涅就行,在困死美军,但我认为这是一个比集中兵力攻克它更加糟糕的选择.让我们看一看巴斯托涅的地理位置就知道几乎所有阿登山区的公路都通过这个小镇,巴斯托涅是名副其实的阿登山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这个枢纽如果继续被美军控制,就会像德军咽喉上的一根刺一样,一直拖慢德军机械化部队的前进.因为这就意味着德军要想继续进攻,就必须走一段山路,才能回到公路上,但由于巴斯托涅周围的地带极其恶劣,装甲部队通过的难度非常大.所以101空降师不存在是否要存活的问题,因为他们的任务只要是固守到一定时间,等到天气转晴,盟军毁灭性的空中打击开始出现或德军燃料告急,整个战斗就会胜利.事实上,这两种情况都出现了,德军的反击也失败了.《兄弟连》中101空降师的伞兵们总说:“我们不需要巴顿的增援……”我认为这也有一定的道理,这不在于101空降师能自己存活,而是在于德军已经撑不住了,反击已经失败.假如德军能快速夺取巴斯托涅,恐怕战斗还得打下去,第三帝国或许会多存在几个月.至于其他战术上的问题,就是德国空军支援不足的问题,前面已经说过了.还有的就是德国没有致力清楚美军散兵游勇和小分队的问题,正是因为大量的这些小部队的防御拖延了德军的进攻速度,其实只要一个民兵师甚至是一个团左右的兵力就能逐点逐点地清楚他们,但是德军没有这样做.“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既是闪击战的精髓,也蕴涵了德国闪击战的弱点之在.一旦时间被拖延,被浪费,进攻的生命,士兵的生命,乃至整个第三帝国主义的生命都会一点一点地减少,直到为零.很明显,经过一两年血的教训,盟军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德军却没有看到自己的弱点,着不仅是阿登,还是许多战役中德军先赢后输的主要原因之一.所有的这一切,就制造了历史.阿登反击在巴顿对左翼的猛烈攻击下最终失败,101空降师从此一战成名,它的士兵们成了美国人的骄傲.而第三帝国则付出了他们最后的值得骄傲的力量,损失十万人的代价使西线战役已经毫无悬念.一九四五年五月四日,德国海军上将汉斯·冯·弗里德堡元帅代表在第21集团军的大本营吕纳堡灌木林里,代表驻德国、荷兰和丹麦的德军向蒙哥马利元帅投降,这些都是后话了,不过上述的这些就是阿登反击给我们的深思和教训.追问

谢谢啊,我懂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