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下一代的贵族精神

如题所述

如今在中国,越来越多经济条件不错家长想把孩子送到英国贵族中学留学读书,在贵族中学里留学究竟会有怎样的体验呢?能学到什么呢?下面一位毕业于英国贵族女校的LSE在读女生为我们讲述了自己接受的“贵族”教育。 即使上的是贵族女校,我们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每天还要接受非常严格的管理,甚至比平民学校的学生还要苦。就好像我们校长说的那样,西方所崇尚的贵族精神不是爆发户精神,它不意味着养尊处优,悠闲奢华的生活,而是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我想我从之前的教育得到最大的收获,也就是领悟到了真正的贵族精神,应该有三个重要的支柱: 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 二是社会的担当,作为社会精英,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 三是自由的灵魂,有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而且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富与贵不是一回事 世界著名的贵族学校要实行严格的管理和艰苦的训练,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律精神。 我们每天早上都要早起,着正装去教堂,以端庄的形象迎接一天的开始,冬天也要在寒风中晨跑。 真正的贵族一定是富于自制力,一定是有强大精神力量的,而这种精神力量需要从小加以培养。或许我在一定程度上以偏概全,但是不难发现,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人所理解的贵族生活不是住别墅、买宾利车、打高尔夫,就是挥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实际上,这不是贵族精神,这是暴发户精神。 在很多中国人的意识里,富与贵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但事实上这是两回事儿。富是物质的,贵是精神的。 英国威廉和哈里王子也被王室送到陆军军官学校去进行学习。毕业后,哈里王子还被派到阿富汗前线,做一名机枪手。英国王室知道哈里王子身份的高贵,也知道前线的危险。但是他们公认为国家奉献自己、承担风险是贵族的本职,或者说是本分所在,是理所当然的。可见,贵族精神,首先就意味着这个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献自己,服务国家。 贵族精神当中的低调 我所有的同学都需要支付每年相当高的学费,但是很多人都是自己烫裙子,自己缝钮扣,不随便到外面看电影,把每一笔开支都记在小本子上。这些人看起来很节约,但是并不小气,因为在面向社会进行捐赠的时候,她们都非常慷慨。 我有好多同学在毕业后都捐助巨额英镑来支持女校的教育发展。这种精神,从一个角度来看是慷慨,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读,也可以说是一种担当精神,一种社会责任感。所以在今天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当中,最让我们感动的就是这种无处不在的担当精神。 贵族代表了尊严和品行 西方直到18世纪,贵族依然是主流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英国仍然保留着贵族的爵位、封号。当西方的贵族社会转入到平民社会之后,资产阶级并没有掀起否定、批判贵族文化的精神浪潮,相反的,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贵族学校去学习,买贵族的徽章,买贵族的头衔,想全方位继承贵族的衣钵。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贵族精神代表了一种尊严,一种高超的品行。 一个下岗的三轮车夫,靠自己蹬三轮车的微薄收入,养活了几十个孤儿,一个一个送他们去上学,我们也可以说,这个人具有一定的贵族精神。所以说,贵族精神说离我们远也远,说离我们近也很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精神贵族。 “贵族精神”并不必然地为“贵族”所垄断,我等平民只要不断努力学习坚持塑造自己的人格状态,同样是具有“贵族精神”的贵族,我们所要强调的是“精神的贵族化”。
时下,“再穷也要富孩子”成了不少国内家长的通病,哪怕家境平平,节衣缩食,也要把孩子送入“贵族学校”、“天价学校”,美其名曰“从小给孩子创造高层次的圈子”。 然而,在许多世界闻名的“贵族学校”,却积极创造贫富混合的学生交际环境。近日在广州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学校品牌管理高级论坛上,专家们妙论连珠,请来他山之“玉”,专攻自身之“石”。 专设奖助学金引进“穷学生” 培养出20位英国首相,英国王子威廉和哈里的母校,每年毕业生三成多进入牛津、剑桥,七成进入世界名校;学位需在七年前预定,每年学费高达两万多英镑的学费……英国伊顿公学可谓世界最著名的“贵族学校”。 然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处长乔玉全的演讲,却揭示了伊顿不太为中国大众所知的另一面。 “伊顿的英才教育,目的是打造开放的社会中坚分子。因此特别欢迎来自不同背景、信仰和国家的学生。每年有20%伊顿学生享有奖学金或助学金,创造贫富学生混合的社交环境。让学生理解和欣赏个体之间的差异,个性和成就在宽松的环境被认同。” 气质和习惯比知识更重要 乔玉全引用了伊顿的一位大师威廉·考利:“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大部分被遗忘了,而所剩下的才是真正能够让我们明辨是非的。然而,在我们的一生中,优秀的气质和良好的习惯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具有了这些气质和习惯,我们将畅通无阻地获得知识。” 在伊顿的五项教育准则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研究的优良习惯排在首位。“知识重要,但对知识的热情和探索精神更是伟大品质。”伊顿教学的风格是鼓励学生拓展个人能力的极限,把重点放在讨论、研究和利用资源鼓励独立思考上。 “反观我们自己,对知识的重视很大程度盖过了对能力的培养。”乔玉全说,“现在从小学到高中12年教育,至少有两三年是白白浪费的,都用于死记各种知识点应付升学考试。” 贵族教育更需“苦其心志” 目前大多中国家庭对独生子女视若珍宝,不容一点闪失,而学校也因为怕担责任,往往减少甚至取消一些可能引发学生受伤的户外活动。 能让孩子上伊顿的家庭既富且贵,但学校对这些名门子弟却一点不手软。比如一年级学生入学,校方的第一个措施是,家长前三周一律不准探望,要把娇生惯养的公子哥“扳”过来!学校还把各种娱乐、体育和业余生活等安排得满满的,每天男孩们还没来得及想家,就已疲倦得呼呼大睡。 伊顿学生几乎每天下午都有体育运动,“伊顿五人”、墙赛、田野游戏赛等伊顿的特有运动勇猛粗鲁。男孩们不仅锻炼体魄,而且能形成同学之间的互相尊重、团结、合作、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伊顿培养出的是这样的学生。”乔玉全总结,“自信但不傲慢,儒雅但不缺乏热情,宽容但有个人见解……这些都应该为我们所借鉴。”

另外可以去看一下这篇文章:http://fashion.sohu.com/20141124/n406336005.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1-29
  我小时候出生在典型的上海人家。父母都是普通的知识分子,他们平日里省吃俭用,但对朋友却从来不吝啬。每次逢年过节,我父亲就做一桌子好菜好酒,把平时舍不得买的都分享给他的同事和朋友,所以我父亲的人缘一直很好。每周他还会给我买很多玩具,即便当时一个最时髦的变形金刚几乎要花掉他一半的工资,他都没有心疼过。
  而我母亲因为是油画老师和服装设计师,所以生活中她永远都保持着美感,她每天穿的都像模特一样,放在今日应该算是最尚流的时尚博主,在她的年代她是第一个穿起喇叭裤,第一个穿上超短西裤,第一个戴上大蛤蟆眼镜的人,走在路上很多人都会找她签名,以为她是明星。而她穿的从来都不是昂贵的名牌,都是她自己拿缝纫机做的。她给我设计的每一件衣服都让周围的邻居孩子们羡慕不已。即使当时家里的条件普普通通,但他们从来传递给我的不是生活的艰辛,也从来不批评我乱买文具用品和书籍,而是一种富足,自由和快乐。
  后来我整个成长过程中,内心一直保持着这份简单和快乐。后来我父母离婚,我母亲去了日本,我也从来没有感受到亲情的缺失。她用每周给我写信,再后来发传真,再后来写电子邮件等与时俱进的方式和我保持着交流和沟通。
  到我念了大学,我母亲把她的小金库给了我,让我来做理财投资。记得2010年的时候我在美国,我帮母亲买的A股跌了很惨,我打电话告诉她由于我在美国生小孩,这一年我没有工作,不仅没有赚钱,股票还跌了,我前夫那年资金也很紧张。母亲只是不以为然的笑笑说钱没了就没了,这种宽容让我出乎意料。要知道这笔钱相当于她一辈子所有的工资累积。我都心疼不已,而她却那么从容沉着。
  还有我父亲,在我上大一的时候,他就把他的存折改成了我的名字,让我随时去创业,即便当时我才上大学。但这种精神上的信任和富足感,对我一生的影响是深刻的。
  很多人讨论我的第一桶金,的确第一笔钱是我父母支持我的。他们不是企业家,只是普通的知识分子,给我的这些支持不是金钱数值上的意义,而是一生的影响,一种价值观和理念。
  我知道网上对我的流言蜚语很多,对年轻女孩的创业和财富总是充满负面的联想,特别是我绝对不属于富二代。我想那是因为不了解我,甚至对我所受的教育和家庭背景完全不知。我父母对财富的淡然从容和内心的富有,一直深深影响着我。
  记得大学第一次谈恋爱,男友是大我两届的师兄,他背着我见了我母亲。当时我母亲也瞒着我,从日本带回一台那个年代最新款的Sony笔记本电脑,让他转送给我,骗我说是他买的,直到分手以后我才知道这件事情。后来我第二个台湾男友生意缺钱,我母亲把上海的一套房子卖了,她把存折给我,让我自己决定是否帮助他。我们家的教育,包括我的父母待人从来不世俗,不功利,他们人缘很好,一辈子最大的财富是他们的善良和慷慨。
  去年我和我前夫离婚,离婚那天大家也是和和气气,我并没有提过财务问题,只谈了我们如何要好好的保持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后来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就这样离开,在中国人眼里应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更何况我前夫还是大家眼中所谓的富豪。这让很多人遐想联翩,以为是我有出轨或者过错,我都不想再去解释。我是一个尊重感情的人,我从小到大都是随心长大。我从不会去伤害别人,因为我父母给予我的够多,我根本不需要通过算计和利用来获得成功。在这样宽松环境中长大的我,也学不来欺骗自己。离婚那天我也算得上是净身出户,但我还觉得自己很富有,当然经济上比不上我前夫,但我内心很满足,我不想把财务的事情拿到感情生活中,我对钱的态度和我父母一样淡淡然然,随遇而安。我相信真情真意对人会有好的回报,这种放下获得的是更多的快乐。
  如今我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很多人觉得我过于宠爱他们。因为我从来不和他们讨价还价,我很尊重他们的小欲望和小要求,比如一个小玩具,一个机器人,一本书,或者是能不能再多看一集电视,或者是今天不想吃饭,我从不拒绝他们,只要在我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就给予他们完全的自由和决定权。
  中国人一直不明白管教这个词语的意思,这个词要分两个层面去理解,教比管要深层次的多。但很多家长和全职妈妈们以为管孩子吃饭,作息,念书,接送就是尽心尽责,但却忽略了教。而我恰恰认为应该让孩子自由选择,少去干涉他们,他们吃不吃饭,他们做不做功课,由他们自己决定。但是一定要教他们,告诉他们对与错,告诉他们做坏事的后果,以及做正确选择的好处,传递给他们正确的信息和能量。
  我认为和孩子相处要平等,要快乐,更要相信他们的选择和决定,即便第一次错误,第二次错误,第三次他们一定会做出正确的决定。如果我太早干预他们的第一第二次,他们会变得不自信,在重大决定面前变得不自信。作为家长,要在自己能力里面尽可能让他们在富足的环境中成长,将来他们凭借自己的能力,同样会有很健康很富有的精神追求,而不会变得内心晦涩以及对成功过于激进。
  我也尊重现在的吃苦教育,但所谓苦,我觉得不在苦字上,吃苦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能力和生存技巧。但这手段一定不是唯一的,大家不要刻意去让孩子吃无谓之苦。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放在如今这个社会,是非常功利狭隘的。
  如今,大家经济条件都好起来,周围有上亿资产的70后80后也比比皆是。很多人说贵族教育。什么叫贵族?其实我听说过上辈人的一些家庭,当时都是在中国最贫乏的年代,他们和大家一样接近一贫如洗,但就算那么穷,一年只能吃上一顿好的,他们也愿意叫上孩子朋友一起快乐分享,孩子们的精神气质如贵族一样。后来等政治环境一好转,他们总是最早找到出路。三代出贵族,指的不是三代财富的积累,而是内心的匮乏感,要经历三代才可以转变。
  所以说,并不是财富决定了孩子的未来能否丰盛,而是很多家长不愿意大方的满足孩子的要求。比如买东西的时候总是强调赚钱不容易,要珍惜,孩子由此收获到的是匮乏感和愧疚感,对金钱的态度敏感,晦涩而艰难。
  我儿子在三岁的时候非常喜欢画画,并且也出版了自己的小画册。当时他画画的时候,经常把一罐颜料就这样洒掉了。当我告诉他不要浪费颜料以后,他就很少再去画画。我反思了这个问题,因为我们传递的能量其实对孩子非常敏感,当我灌输给他节制和制约的时候,他们便不再会去接触他们喜欢的东西。所以后来我调整了方式。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最终也变成大人一样,活得沉重压抑,甚至活在大人所谓的正确的人生准则中。
  王尔德说:“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的方式,就是使他们愉快。而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年人在让孩子愉快这点上,都显得出奇的吝啬。就在他们或是粗暴,或是和蔼地夺走那些让我们愉快的事物时,他们总会不忘附加这样一句:这样做是为你好。而这真的是一句带有说服性的辩词,它会最后使我们也同意毁灭自己。”
  一个人成年以后,难免在内心磨灭了很多美好的东西,不知不觉中毁灭了最初的自己,而我们不必要将这些成长痛与苦概括成人生准则来教育孩子,这是非常自私的行为。我们不要批评孩子们的欲望,也不要讲一堆人生道理来拒绝他们的要求,甚至自欺欺人说这么做是为孩子好。我不认为让孩子沮丧是为他们好,我也不认为否认孩子的欲望让他们感到失望是为他们好,有能力就满足他们,没有能力就告诉他们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年再实现这个小小梦想。他们是最真实的,他们需要什么,就是什么。可能在你眼里这些根本没有必要,这些违反了你制定的教育制度,但在孩子心里就是他们想要的。所以尊重他们的欲望和要求,是做父母首先要学会的一件事情。如果你不能满足他们,可以告诉他们暂时没有能力,而不应该去批判或者否定他们的想法。
  穷养富养一直是现在70后80后父母的困扰。我觉得这个完全是一种教育态度,和父母的经济条件无关。一些条件好的父母会舍得给孩子买上千元的名牌服装,或者上万元的童车,数万元的早教课程,因为这些其实根本上是满足了父母的需要。但却经常与孩子为能不能出去玩,吃不吃饭,或者一张小贴纸,做一次投币摇摇车而较劲,这些孩子真正需要的却给予否定,给孩子制造着内心的匮乏感。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容易变的欲壑难满,买跑车名表来满足自己,并且他们会觉得永远不满足不快乐,因为他们从小没有快乐过,他们从来不知道快乐是什么。然后大家会总结说孩子还是要穷养,不能富养。其实这些就是大家对贫富概念的混淆。
  身穷穷一时,心穷穷三代,心穷之人一旦拥有了财富和权力,便会奢侈浪费,甚至如某些官员一样欲壑难满而走上歧途。
  父母无论条件如何,都可以给予孩子正确的传递:你的要求都很美好,你值得去拥有这些。那么孩子长大以后自然会精神富足,而不执着奢侈。
  所以请不要只教育孩子生活如何艰辛,社会如何险恶,而是分享给他们工作以后获得金钱的快乐,分享给他们你的所有,不要过早和他们制定各种人生准则,比如珍惜,比如节约,而是告诉他们每个人都值得过最好的生活。也不要再讲你艰辛的奋斗史,而是分享给他们你为理想而努力时的自豪感和喜悦感。收起人生的沉重和悲苦,展现生命最积极最美好最善良的那面,朴素之心才是一种富足的贵族气质。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7-26
你好!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一代们打得天下,建立显赫家族,家族必须将关键家族资产保存并传承给下一代。
特别是贵族精神。

方法/步骤:

1、
亲手制作孩子的育儿日记与读书记录,然后对此进行彻底检查;

2、
帮助孩子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3、
让孩子明白,起初的笨拙与不适应,将会通过反复努力而变得熟能生巧的道理;

4、
告诉孩子要树立远大的目标,但切勿急躁,必须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5、
父母与兄弟姐妹之间,要形成一种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良好家庭氛围;

6、
富家子弟也不可娇生惯养;

7、
父母帮助孩子开创人脉网络;

8、
通过阅读报纸拓宽视野;

9、
父母要经常向孩子讲述他在事业上所发生的故事;

10、
吃饭时要形成一种自然和谐的讨论氛围;

11、
教授孩子“取得第一名成绩的人不会被人无视”的世界法则;

12、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13、
让孩子进入名牌大学进行学习,使之获得最好的人脉关系;

14、
机会来临时毫不犹豫地迎接挑战;

15、
孩子们以言传身教的父母为学习榜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