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智慧--推敲无门关:第13则 德山托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序:

《无门关》是宋代高僧无门慧开从历代禅宗祖师的传记中选出48个公案编撰而成,用来作为门人修行的教材,并献给当时的皇帝宋理宗参悟。禅宗公案是对僧人参禅悟道过程的瞬间记录,篇幅短小,浓缩佛教义理精髓,但是令人费解。对公案的参习是僧人提高修为的辅助手段,但并非必需,多数情况下是作为僧人印证自我修为的参照物。在公案面前,修行人的修为水平无所遁迹。不过,从古到今还是有层出不穷的人解读公案,目的我想还是为了验证自己所学,并与同道交流,以期得到提高。似也应了佛教追求“无所得”的理趣吧。在此谨对无门关的公案做个推敲,以验证所学,并回向给同道中人。

原文:

德山一日托钵下堂,见雪峰,峰问:“者老汉,钟未鸣鼓未响,托钵向甚处去?”山便回方丈。峰举似岩头。头云:“大小德山未会末后句!”山闻,令侍者唤岩头来,问曰:“汝不肯老僧那?”头密启其意。山乃休去。山明日升座,果与寻常不同。头至僧堂前拊掌大笑云:“且喜得老汉会末后句。他后天下人不奈伊何!”

无门曰:若是末后句,岩头、德山俱未梦见在。捡点将来,好似一棚傀儡!

颂曰:识得最初句,便会末后句,末后与最初,不是者一句!

推敲:

这段公案记录的是德山开悟的因缘。他开悟以后,习惯用打棍子的方式启发人,被禅林称为“德山棒”。德山有一天去打饭,但是到早了,开饭的钟还没敲呢。雪峰问他:这老汉,饭钟还未响,托着饭钵去哪里?德山一言不发便回方丈室去了。雪峰把这事告诉岩头,岩头说:你们两个都没领会最后一句(托钵向何处去?)。德山听后,让侍者找来岩头,问他:你不认可我呐?岩头悄悄告诉了他真意。德山便休息去了。第二天德山上座讲法,果然与往日不同。岩头恭喜他开悟了。

无门说:像这样的末后句(喻指佛性),岩头与德山都没有在梦中见到,如果见到不就醒过来了吗?所以他们好似佛性的傀儡,受佛性主宰,却没有活出佛性的自由。

那么德山如何应对才算谛当?当雪峰问:“者老汉,钟未鸣鼓未响,托钵向甚处去”时,德山只需一棒打过去就是。德山棒嘛。

颂曰“识得最初句(者老汉!),便会末后句(托钵向何处去?)”,因为它们都指向同一个东西。“末后与最初,不是这一句!”它们只是指向这一句,却不是这一句。那么这一句是什么?实相非相,言语道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