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讲啦郑渊洁观后感

如题所述

前奏:有一位作家曾说过,生的时候自己用哭声宣告问世,死的时候别人用哭声为你送行。悲剧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主旋律。这位作家就是郑渊洁。其实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说,生的时候父母用笑声宣告自己问世,死的时候自己用笑声为自己送行。正剧是贯穿人生起讫的主旋律。能看透生死的作家并且懂辩证法的作家并不多。郑渊洁就是其中之一。郑渊洁在老爸的《郑渊洁家书》中前言中写道,父亲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我从出生起就见到的四壁图书。郑老爷子由于从事思想理论工作的缘故,说话写作很讲逻辑性。这影响到了儿子郑渊洁。我喜爱《童话大王》的主要原因就是感觉这里的童话哲学辩证味儿很强,能提高人的思维能力,能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讲啦。131期。这期节目姗姗来迟。原因是当晚的《新闻联播》播出了45分钟。可能是人的童年短暂的缘故,这次开讲啦只有短短30分钟,比平时少了10分钟。瑕不掩瑜。我却有幸看了200分钟。为什么大多数人看30分钟,我却能看那么长时间呢?因为这次我作为童话大王的粉丝于3月10日到北京参加录制节目。这次来回,整整24小时。3月10日凌晨2点我在石家庄站上的车,晚上快0点在北京站坐的返程车。如果你百度搜索开机啦自001期至131期题目的话,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演讲题目带“梦想”的共有10位嘉宾,而带“童心”的只有1位嘉宾。让我们有请这位花甲之年仍保持一颗童心的作家登场。梦想和童心有什么异同?梦想,就是你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给你布置的一篇作文《长大后你愿意干什么》。郑渊洁的梦想是:《我要当淘粪工人》,不按套路出牌,别的同学都是当这个家那个家,只有他梦想成为时传祥时的掏粪工人。我的梦想是:《我要当地质学家》(初一时写),当时我最崇拜的人是赖宁,语文老师李老师布置了作文,我就写了要成为赖宁式的人物。童心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年龄和童心是成反比的,即儿童时期的童心是100分的话,到了而立之年如果不加呵护的话,可能就减到70分了。郑渊洁的心理年龄经过精密仪器测量:只有6岁。怪不得他的童话写得那么好呢?一个人,有了童心和好奇心,就如雷震子添了风雷二翅,再加上知识的积累,就变成杨戬了。我没有测过我的童心:据估算有16岁。我要向天山童姥和老顽童学习,不仅武功高,童心也要高。根据郑渊洁的经历,我总结出:郑渊洁的成功=父母老师的鼓励+个人的自嘲。母亲从小反复给他讲小羊过独木桥的故事,父亲将自己读过的书写成书信的方式和他交流,小学赵老师将他的作文推荐给校刊发表等,郑渊洁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凡是帮助过他的人,他都记得特别清楚。自嘲,是幽默的高级方式。敢于自嘲的人,一般来说是自信的人。在陈奕迅开讲啦赏析中,我曾经举过郑渊洁自嘲的例子。下面拿我为例。老妈平时老是提醒我:你怎么老是拖着鞋走路?答曰:接地气。现场听郑渊洁的演讲是一种享受。以前只是觉得他的文笔很好,没想到他的口才同样好。演讲是以2009年第5期《童话大王》中的内容为开场白的,巧合的是这是第300期《童话大王》。2008年12月31日,郑渊洁应邀去北京钟鼓楼敲新年的钟声。突然,有一个陌生人拍了一下他。这不是雍正皇帝的扮演者陈建斌吗?原来陈建斌也是童话大王的粉丝,他是从初二时开始看《舒克贝塔历险记》的。如果让我选郑渊洁最好的作品,我会首推《郑渊洁与皮皮鲁对话录全集》。我读的第一本《童话大王》是老妈买的,那是1992年第5期。我还至今还记得那本书的封面和封底。309暗室系列中的铜门是序曲,穿插有魔方大厦、舒克贝塔。上周六开讲啦播出的时候,全家一起守在电视机前观看郑渊洁的演讲。这个场面,我只在除夕晚上见过。郑渊洁在北京定居后,来过石家庄几次我无法知道。我记忆比较深的有两次,一次是2006年6月14日我因病住院,住院期间耽误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无法参加公务员考试,另一件事是无法去图书大厦见郑渊洁。第二次是去年8月21日,郑渊洁父母钻石婚读者见面会在图书大厦举行,我因为去长春参加器官捐献协调员考试再一次错过。幸运的是我在北京见过郑渊洁两次,一次是2011年11月20日郑渊洁在西单图书大厦举行《皮皮鲁送你100条命》首发,郑渊洁的老爸站在儿子的身边,这一场面令我感动;第二次就是今年3月10日我去北京机场附近的录影棚参加开讲啦节目录制,这次是郑渊洁的儿子陪在身边。郑渊洁和小撒都是幽默高手,现场笑声一片。就像郑渊洁说的那样,如果两人联手办一个脱口秀节目,收视率一定很高。好多粉丝读对话录,以为真有皮皮鲁这个人。随着眼镜度数增长,我才知道,对话录是郑渊洁一人饰两角。自言自语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但是在童话中却是正常的。我觉得童话对话录这一创意来源于父子之间长达十余年的通信(童心),父子相隔千里却因为工作关系见面的机会很少,为了鼓励自己的儿子写童话,父亲买了几百部名人传记或名人谈创作的体会著作,仔细阅读,将体会写成书信;儿子为了让父亲高兴,父亲由于退居二线,心里多少有些空荡,父亲看着儿子的作品不断见诸杂志端陆续获奖,心里那个美啊,比喝了酒还高兴。就这样,父子二人互相通信大约一千余封。收入《郑渊洁家书》的就有59封。后来,郑渊洁当了父亲,他和郑亚旗,二人由父子关系变成了兄弟关系,前者允许后者直呼他的名字,后者喊前者为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童话大王》是1985年创刊的,而亚旗比创刊号还大,自然为兄啦。郑渊洁在这本家书的序言中写道,扬长避短是培养人才的最好办法。取长补短是扼杀人才的最好办法。父母没有因为儿子数学较差而让其上奥数班(当时也没有奥数班),反而鼓励他多看课外书。最好的教育是身教。父亲每天起的早读书,导致儿子也起的早写作。郑渊洁坦言,每天早晨四点半起床,写到六点半,6000字。每期的童话大王就是这么出炉的。写到这里,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点赞!这是30年的合同,由于他的勤奋,已经提前完成任务了,今年应该到一里程碑了。郑渊洁曾戏称,每天写作就好比还房贷,好在脑子越用越灵,即使今后不用为杂志而写作了,他依然四点半钟爬起来写作,最早是用钢笔写,后来用电脑写,现在返璞归真,用毛笔写。为了父母高兴,他坚持写下去。现在我也模仿他,只要有空,就写点东西。贵在坚持。
备注:这是从我的新浪博客转载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