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词中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1、诗人认为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展现了秋天的生机。

2、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3、诗人主张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体现了诗人不屈的坚韧和奋斗的精神.

原诗:

《秋词》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释义: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引便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扩展资料: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时所作。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词二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27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
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

一、秋天的爽朗高旷正合诗人豪迈乐观性格
二、诗人刘禹锡求异心理很强,干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三、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而是主张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体现了诗人不屈的坚韧和奋斗的精神.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9-27
因为作者看到一鹤排云而上,秋高气爽,万里晴空,浮云飘幻的开阔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作者的思绪得以纵横驰骋,诗兴大发,所以他认为秋日胜春朝。
第3个回答  2019-02-08
因为作者看到一鹤排云而上,秋高气爽,万里晴空,浮云飘幻的开阔景象,在这样的氛围中,作者的思绪得以纵横驰骋,诗兴大发,所以他认为秋日胜春朝
第4个回答  2020-08-27
秋天天高云淡,爽朗明快,在诗人看来,更易激发灵感和激情,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诗中蕴含着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