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肠造瘘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如题所述

1.造瘘口应该是红色、湿润、有光泽,和口腔黏膜类似。造口突出于皮肤表面。小儿啼哭时,造瘘口颜色可能会转为暗红色或淡白色,担当停止啼哭时,造瘘口粘膜的颜色会立即恢复为正常的鲜红色。如果颜色持续为暗红色或有任何异常,立即就医。
2.有些宝宝有2个或2个以上的造瘘口。一个造口排出粪便和气体,为近端造瘘口;另外一个排出肠液,没有粪便排出,为远端瘘口。一般远端造瘘口直达肛门。肠管粘膜表面有粘液细胞,可分泌粘液,所以造瘘后可以从肛门排出肠液,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3.造瘘口有血管,因此接触或摩擦有少许出血是正常的。术后早期,造瘘肠管粘膜水肿,但2个月后,造瘘口粘膜水肿消退,造口会逐渐缩小。肠管对切割并不敏感,而对牵拉、缺血敏感,因此碰触造瘘口或者造瘘口排出粪便时并不感到疼痛。
4.新生儿皮肤渗透性较强,吸收能力也相应增加,角质层较薄,容易受损。因此,应该尽量减少使用化学性强及含药性的皮肤用品,如类固醇的药膏,酒精等。减少更换造口袋的次数,避免皮肤损伤。
5.小儿造口袋多用一件式造瘘袋。不建议使用自制的简陋器材,也不能因为使用造口袋容易渗漏就不使用造口袋,以免粪便刺激造口周围皮肤而引起皮炎或伤害伤口。
6.造口袋底盘开口应大于造瘘粘膜直径1-2mm,不宜过大,否则粪便容易刺激皮肤引起皮炎。过小则底盘边缘与造瘘粘膜摩擦将会导致患儿不适甚至粘膜出血。
7.注意新生儿对底盘有无过敏,如过敏则更换造瘘袋品牌。
8.粘贴造瘘袋后,用手掌空心按压底盘10分钟。
9.造瘘袋有1/3—1/2满,要排放。一般3天更换,最长可达7天。小肠造瘘易渗漏,发现渗漏要及时更换。如果造瘘袋内气体增加,可以将气体从造瘘袋的开口排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