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年的来历如何呢

闰年的来历是什么呢?请各位帮忙详细解释下。谢谢

你好: 闰年的来历 是关于公历闰年是这样规定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叫做一回归年,一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因此,公历规定有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有365日,比回归年短0.2422日,四年共短0.9688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这一年有366日,就是闰年。但四年增加一日比四个回归年又多0.0312日,400年后将多3.12日,故在400年中少设3个闰年,也就是在400年中只设97个闰年,这样公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就相近似了。由此规定: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1900年、2100年就不是闰年。 一、闰年有"公历"和"农历"之分 闰年在公历和农历中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我们经常讨论的闰年,其实是公历闰年。 公历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 农历有闰月的年份叫闰年。 公历闰年与农历闰年两者并不重合,如1995年、2001年农历是闰年,公历并不是闰年;而2000年,公历是闰年,农历并不是闰年。这里有一个1982年-2042年的对照。 二、公历闰年的判定 一般的常识是4年一闰,能被4整除的年即是闰年,其实这并不尽然。到底哪些年份是闰年?如何判断闰年? 在公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4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并且固定在二月,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 闰年通常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4整除,即为闰年;但是,被4整除的年份却不一定就是闰年,如1700年、1900年,就不是闰年。世纪交替的年份,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的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如公元2000年是闰年,而公元1000年、3000年不是。这里有一个闰年计算公式,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三、农历闰月的推算 农历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月年,但现在习惯上也称为闰年(因此易于和公历闰年混淆)。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的规律是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闰月具体加到哪个月,依照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通常将只有一个节气的月份(一般是小月)设置为闰月以进行弥补。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四、二十四节气 汉族地区使用的农历又称夏历,是一种阴阳合历,以月相定月份,以太阳定年周期。 节气实质上属于阳历的范畴。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以春分点为0点,分为二十四等分点,即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以上依次顺序逢单的为"节气",简称为"节",逢双的则为"中气",简称为"气",合称为"节气",现在一般统称为二十四节气。每个月都有两个节气,不足则以闰月补充。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是逐渐确立完善起来的。周朝和春秋时代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确定了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秦朝《吕氏春秋》的《十二纪》中所记载的节气已增加为八个,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到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中已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并一直沿用至今。 国外一般只有四个节气,就是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只有我们国家才有二十四节气。 五、季节、气候与他们的关系 天文学上一、二、三月是春天,四、五、六月是夏天,但从实用的角度,我国一般将三、四、五月认定为春季,以此类推。 节气与季节变化的轨迹是相同的。 关于闰月导致季节提前的说法,气象专家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主要还是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 我的回答希望你能满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1
你好: 闰年的来历 是关于公历闰年是这样规定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叫做一回归年,一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因此,公历规定有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有365日,比回归年短0.2422日,四年共短0.9688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这一年有366日,就是闰年。但四年增加一日比四个回归年又多0.0312日,400年后将多3.12日,故在400年中少设3个闰年,也就是在400年中只设97个闰年,这样公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就相近似了。由此规定: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1900年、2100年就不是闰年。 一、闰年有"公历"和"农历"之分 闰年在公历和农历中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我们经常讨论的闰年,其实是公历闰年。 公历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 农历有闰月的年份叫闰年。 公历闰年与农历闰年两者并不重合,如1995年、2001年农历是闰年,公历并不是闰年;而2000年,公历是闰年,农历并不是闰年。这里有一个1982年-2042年的对照。 二、公历闰年的判定 一般的常识是4年一闰,能被4整除的年即是闰年,其实这并不尽然。到底哪些年份是闰年?如何判断闰年? 在公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4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并且固定在二月,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 闰年通常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4整除,即为闰年;但是,被4整除的年份却不一定就是闰年,如1700年、1900年,就不是闰年。世纪交替的年份,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的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如公元2000年是闰年,而公元1000年、3000年不是。这里有一个闰年计算公式,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三、农历闰月的推算 农历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月年,但现在习惯上也称为闰年(因此易于和公历闰年混淆)。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的规律是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闰月具体加到哪个月,依照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通常将只有一个节气的月份(一般是小月)设置为闰月以进行弥补。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四、二十四节气 汉族地区使用的农历又称夏历,是一种阴阳合历,以月相定月份,以太阳定年周期。 节气实质上属于阳历的范畴。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以春分点为0点,分为二十四等分点,即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以上依次顺序逢单的为"节气",简称为"节",逢双的则为"中气",简称为"气",合称为"节气",现在一般统称为二十四节气。每个月都有两个节气,不足则以闰月补充。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是逐渐确立完善起来的。周朝和春秋时代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确定了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秦朝《吕氏春秋》的《十二纪》中所记载的节气已增加为八个,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到西汉《淮南子·天文训》中已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并一直沿用至今。 国外一般只有四个节气,就是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只有我们国家才有二十四节气。 五、季节、气候与他们的关系 天文学上一、二、三月是春天,四、五、六月是夏天,但从实用的角度,我国一般将三、四、五月认定为春季,以此类推。 节气与季节变化的轨迹是相同的。 关于闰月导致季节提前的说法,气象专家不以为然,他们认为主要还是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 我的回答希望你能满意!
第2个回答  2019-12-0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