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号什么时候放引号内,什么时候放引号外?

我始终搞不明白,有没有通俗一点的方法,
不要复制粘贴的,
希望高手回答,

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里面;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外面。

例如:

1、李老师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扩展资料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标号、符号三大类。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

1、点号:句号( 。)、问号( ?)、感叹号( !)、逗号( ,)顿号(、)、分号(;)和冒号(:)。

2、标号:引号(“ ” ‘ ’)、括号〔( ) [ ] { } 〕、破折号( ── )、省略号(······)、着重号( .)、书名号(《 》〈 〉)、间隔号(·)、连接号( — )和专名号( ____ )。

3、符号:注释号( * )、隐讳号(×)、虚缺号(□)、斜线号( / )、标识号(▲或●)、代替(~)、连珠号(……)、箭头号( →)。

引号的用法:

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标点符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03
一、表示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例如:①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明确:这是在行文中的直接引用。因此,值得注意的是所引用的内容结束后,句号应该在双引号的里面)②“满遭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明确:这也是直接引用的一种,不过,“‘满遭损,谦受益'”与“这句格言”成为了同位复指,共同做了“流传”的主语,所以,双引号里的内容结束后,不需要加上其他标点)③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明确:这是一个陈述句,作者只引用《高山青》里的一句歌词作为行文的内容,所以,在所引用的话的引号外面加上逗号,与其他话语组成一个完整的陈述内容)④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明确:这一句与前面所讲的例②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所引用的内容的位置,前者为“主”,后者为“宾”)

二、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例如,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它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方法怎样灵活多变,无不是为表达中心意思服务的。(明确:这个语段涉及到的引用属于总分关系。“总”——“形散而神不散”;“分”——“形散”和“神不散”。所以,这里引号的作用表示着重要论述的对象)

三、表示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例如,①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明确:这里“之”字引用实际上表示的是摩形格的修辞手法,即形象化的将山路蜿蜒曲折比喻成为像“之”字)②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有些什么元素,在怎样运动。(明确:“足不出户”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脚不出家门。形容见识浅陋,视野不广。这里赋予它的特殊含义指我们的祖先,虽然处于远古时代,科学技术还没有今天这样发达,然而,他们已经能够从地球上探索出宇宙的某些奥秘)③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明确:“招牌”,原来的意思是指挂在商店门前写明商店名称或经营货物的牌子,作为商店的标志。这里的含义是指天上的各种各样的云朵,有经验的人看到它就会知道天气的情况,正所谓“看云识天气”)④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明确:这里的“聪明人”加上引号,其实是反话正说,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语。“聪明人”,既“愚笨者”)

此外,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朋友,人们不是说‘沉默胜于雄辩'吗?”(明确:“沉默胜于雄辩”是这句话直接引用之中的引用,为了表明层次,所以,要用单引号)再看双引号里面套用单引号的两个例子。如:①“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萧乾《枣核》)(明确:例①单引号突出“怪哉”之虫;例②单引号突出“北海”这一地名)

当然,如果单引号里头还需要引号,那就可以使用双引号。不过,这样用的机会很少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5-03

举几个例子“句号什么时候放引号内,什么时候放引号外”就清楚了:
1.张三说:“句号什么时候该放在引号内?我不清楚。”(句号放在引号内)
2.“张三”是一个人的名字,但不是我。(引号不带句号)
3.马上就下班了,但张三还在问我“句号什么时候该放在引号内”。(句号放在引号外)
总结

当你完全/完整引用别人的话时,句号在引号内,局部引用/不完全引用时,句号在引号外(因为要将这句话讲完了才能打句号)。当你只引用一个词语或赋予某个词特定的含义时,引号不带句号。

第3个回答  2012-11-15
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里面;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外面。
例子:
1.李老师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第4个回答  2019-02-16
一般情况下,有冒号则句号放在此句话后引号的里面,无冒号则句号放在此句话后引号的外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