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之所以被称为奇迹,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地方隐蔽:地道战中的地道主要设在街道下面和庄稼地下面,隐蔽性极强,很难被敌人发现。
2、构造齐全:地道中不仅有地道、地洞,还有气孔和出口,气孔可用来透气和采光,出口隐蔽且设有机关,极大地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敌人不易攻破:面对敌人的火、水、毒气等毒辣手段,人们总能利用地道的特点加以防备
4、通信畅通:地道内有“无线电”和“有线电”,使得信息传递畅通无阻
地道战历史背景: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军的“扫荡”计划日益残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
冬初,清苑县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单口隐蔽洞(俗称蛤蟆蹲),很快就遭到日伪军的破坏。民兵把单口隐蔽洞改造成能进能出的双口隐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进行战斗,多数地道又遭到破坏。
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普遍开展挖地道的活动,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防火,防水,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
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冉庄的地道也有较大的发展,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村内户户相通,向外可通往孙庄、姜庄、隋家坟、河坡等村,全长30余华里。地道一般宽2米、高1.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了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