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引申分为哪两类

如题所述

词义引申的类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直接引申,一类叫间接引申。

一、直接引申

直接引申是指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例如:“城”的本义是“墙”,“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都城”是指都的城墙,这是“城”的本义,后来由“城墙”直接引申为城市的意思。

类引申指引申义与本义在性质、特征、作用等方面有相类之处。即两种不同事物有相类关系,词由表达某一事物而类推为表达另一事物。因特征相似,由“头顶”类推为“事物的顶部”。

二、间接引申

间接引申是指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在许多情况下,本义和引申义不是直接关系,而是间接关系。例如,“朝”的本义是早晨,引申为“朝见”的“朝”,由朝见再引申为朝廷,由朝廷再引申为朝代。

词义引申的形式:

1、比喻引申。

比喻义和比喻不同,比喻仅是临时打比方,其意义是临时的,一旦离开特定的语境,其临时意义就不存在,而比喻义则是约定俗成的固定在词义中的引申义。比喻义产生的过程是词的本义作喻体,被比事物作本体,本体的意义约定俗成后转化为引申义。

如“周烈王崩,诸侯皆吊。”(《战国策·赵策》),崩的本义为“山倒塌”。山倒塌地动天惊,而君王死也能震动臣民,两者有相象之处,所以用“山倒塌”比喻“君王死”。以崩的本义作喻体,没有出现“君王死”作本体。

2、借代引申。

借代引申指引申义与本义是借代关系。借代义与借代不同,借代仅是临时换个名称,而借代义则是约定俗成的固定在词义中的永久性的代名词。借代义的产生过程以词的本义作为借体,本体的意义在约定俗成后转换为词的引申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