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群落文章中的热图都有哪些神奇操作?

如题所述

在微生物群落研究的论文中,热图作为一种常见的工具,被应用在多种分析中,如物种组成、多样性、功能预测和环境因子分析。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热图的一些独特设计和参数设置,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它们。

热图,以其小正方形方格构成,如在物种丰度热图(如图1)中,横轴通常代表样本或分组信息,纵轴表示物种,通过颜色对比显示不同组间物种丰度的差异。红色越深,表示该物种在对应分组中的丰度越高。为了准确展示数据,归一化参数至关重要。

例如,图2中原始数据的差异可能掩盖真实差异。通过行数据归一化,如Z-score方法,将数据波动调整到统一的量纲,有助于识别物种间的明显差异(Z=(X-均值)/标准差)。行归一化适用于展示物种在样本间的分布规律,而行列同时归一化则较少使用。

层级聚类(如single-linkage等)是解决物种分布混乱的有效手段。它将相似数据聚合,便于识别规律。聚类方法如complete-linkage通过比较组间的最大差异来确定相似性。分组图例则在样本量大时,以颜色条形式标记样本分组,便于快速理解和解读。

在热图中,显著性p值标记非常重要,它揭示了相关性分析的强度和显著性。如环境因子分析中的热图,红色表示正相关强,蓝色表示负相关,*和**标记不同的显著性水平。

总结来说,热图通过归一化、聚类和p值标记等参数,极大地增强了微生物群落研究中数据的可视化和可解读性。熟练掌握这些操作,将有助于你在撰写高分论文时,更有效地展示和解读数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