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如题所述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为“端阳节”、“重五节”等。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是楚国的一位大臣和诗人,他为了救国不惜流放,最终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为了防止鱼虾吃掉他的遗体,百姓们在江边撒下了粽子和艾叶,同时划船打鼓,以驱赶恶鬼。这就是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有许多传统习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吃粽子和赛龙舟。粽子是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而成的食品,有咸味和甜味两种。赛龙舟则是模仿古代人划船打鼓的活动,现在已经成为一项全民运动。

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的习俗,比如挂艾叶、佩香囊、戴香包等等。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祈求健康、平安和幸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2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主要如下:

    来历: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夏至”节气,夏至时节气温骤升,病菌滋生,人们生病的概率大增,为了避免疾病,人们会在这天吃粽子、饮雄黄酒、挂菖蒲等来驱病邪,这些习俗逐渐演变为端午节的风俗。


                                   

    习俗:

    (1) 吃粽子:粽子的形状象征着元宝,吃粽子寓意财源滚滚来。这是端午节最重要的风俗。

    (2) 饮雄黄酒:雄黄酒有驱病避邪的作用,人们在端午会饮用雄黄酒以保身体健康。

    (3) 挂菖蒲:菖蒲等香草可以驱蚊虫,人们在端午节挂菖蒲以避病。

    (4) 赛龙舟:人们会组队在江水上比赛划龙舟,以纪念屈原投江的故事,也是民间的娱乐活动。

    (5) 踩高跷:年轻人会在端午节骑高跷走街头,寓意击败邪魔并获得好运。

    (6) 摔跤搏击:端午节当天举行各种体育竞赛,如摔跤、打沙包等,旨在展示体魄与运气。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节日之一,值得我们继续弘扬与学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6-29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它的来历与屈原和龙舟赛有关,同时也与驱邪和预防疾病有关。以下是端午节的主要来历和习俗:

来历:端午节最著名的来历与古代诗人屈原有关。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楚国的贤臣。相传他因为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龙舟比赛和吃粽子的活动。

龙舟比赛:端午节时,各地会举行龙舟比赛。龙舟是一种长形的木制船,在船头有龙头形状,飘扬的彩旗和划动的船桨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项传统活动不仅是一种娱乐和竞赛,也是纪念屈原的方式。

吃粽子:在端午节,人们喜欢吃粽子。粽子是用粽叶包裹糯米、豆子、红枣、肉等馅料,经过蒸煮而成。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同时也有驱邪和预防疾病的寓意。

佩戴艾草和穿戴五彩丝线:端午节还有一些别的习俗,比如佩戴艾草和穿戴五彩丝线。艾草被认为可以驱邪避疫,人们会将艾草挂到门口或插在衣物上。五彩丝线则被认为可以避邪,人们会系在手腕上或者给孩子们编织五彩丝绳。

这些是端午节的一些主要习俗和来历。传统习俗可能因地区而有差异,但都体现了人们对屈原的纪念、驱邪和祈福的意愿。
第3个回答  2023-04-03
端午节,是上古百越先民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龙节、重午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简介100字
赛龙舟,吃粽子都是端午节的习俗,但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端午节是我国节日之一可是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因为那我们就从一个伟大的人来写吧,在楚国有一位非常伟大的人,也就是一位诗人她非常信任别人,所以,楚国越来越陷入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尸体不被将中的怪物和虾吃掉酒,用糯米做成了粽子扔向江中,让那些将中的怪物和虾吃就这样。端午节的习俗就是吃粽子。

简介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是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个节日的由来是相传战国时。

端午节的起源简介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根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

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固本思源等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

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先秦时代端午节的节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记载,就现存文献没法直接考证其源流。关于端午节的相关文字记载,“端午”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代的《风土记》中,但端午的习俗却早已有之,譬如龙舟竞渡祭祀之俗,早已存在。

扩展资料

流传甚广的“历史人物纪念”观点,依据南朝梁人吴均的神话小说《续齐谐记》及宗檩的《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纪念介子推等。在历史发展演变中,传统节日大多数被附会上某些传说作为“起源”。

但经实际考察,这些故事传说远远晚于节日诞生,是后世构建出来的。因近代前对历史考证缺乏,导致各种牵强附会的起源说法甚多,也由于某些历史人物碰巧与该日有关联,于是便产生了“纪念说”,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近代的史学家不断指出纪念屈原这说法的错误,因为早在屈原年代以前,端午节已经存在。综览汉魏文献资料可发现,汉王朝经历四百余年历史,充满浪漫、激情,保持南楚故地乡土本色的楚文化,而被誉满天下的楚文化传人屈原,在汉魏前时代的端午节活动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记载,因而许多学者认为端午节与屈原无关。

在民间传说中,除了端午源于屈原说外,尚有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介子推、廉吏陈临、越王勾践等等说法。
第4个回答  2023-06-29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它的来历与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有关。
据传说,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楚国。相传,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因忧国忧民,被贵族排挤,最终投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的活动。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龙舟竞渡:这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组织龙舟比赛,划着装饰着龙头和龙尾的长船,在江河湖海中竞渡。这一活动象征着人们划船寻找屈原的遗体,并驱赶邪恶的精灵。
2. 吃粽子:端午节人们会吃一种特殊的食物,叫做粽子。粽子是用糯米包裹而成的三角形或长方形食物,内里常常包含糯米、豆沙、肉类等馅料。吃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因为传说当时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就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充饥。
3. 赛龙舟:除了观看龙舟竞赛,人们还会组织自己的龙舟队参加比赛。这是一项有规则的竞技运动,队员们要齐心协力划船,以最快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4. 悬挂艾草和菖蒲:人们会在端午节期间悬挂艾草和菖蒲,以驱赶疫病和邪恶的气息。也有些地方会将艾草放在门口或床上,以祈求平安和驱邪。
5. 穿戴五彩丝线和香包:人们会系上五彩丝线和佩戴香包,以驱邪和祈求平安。这些丝线和香包通常都是由长辈为晚辈准备的。
以上是端午节的一些来历和习俗,这个节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