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4

1. 《高中文言文狄仁杰阅读答案附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狄仁杰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

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人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

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gua)误,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奏成复毁,意不能定。

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

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祖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

初,张光铺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勃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

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注] 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钜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理之也。

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当北面请命,死犹生也。”

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迁内史,及薨,朝野凄恸。则天赐文昌左相。

中宗朝,赠司空。睿宗朝,追封梁国公。

哀荣备于三朝,代莫与为比。 (选自唐·刘肃《大唐新语》有删改)【注】戎旃:本指赤色的军旗,此处代指军队。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没官人五千余口 没:抄没、没收B。

奏成复毁,意不能定 毁:受诋毁C。明公亲董戎旃二十余万 董:统率D。

哀荣备于三朝 哀荣;死后得到的荣誉14、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狄仁杰拯教无辜体恤百姓的一组是( )①止司刑使,停斩决 ②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③相携哭于碑侧 ④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 5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士6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①④⑤ D。

②③⑥15、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认为属下六百余名反对武则天的官员是受到牵连而犯死罪的,因而上书请求免除他们的死刑。

B。狄仁杰飞送奏章后,被武则天刺配到丰州,丰州和宁州的百姓闻讯,都为此抱头痈哭,伤心至极。

C。宰相张光辅在平定越王叛乱的过程中,对百姓横征暴敛,狄仁杰刚直不阿,痫斥了他的这一暴行。

D。 狄仁杰生前,老百姓就为他立碑立祠;在他死后,则天、中宗、睿宗三朝都为他赠官封爵,备极哀荣。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满分8分) (1)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4分)译文:(2)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4 分)译文:参考答案:13、B;毁:撕毁,毁掉。

14、C;②是向武则天表示自己的忠诚,③是侧面表现,⑥是老百姓对狄仁杰的怀念。 15、D;A项被判死刑的是士人、百姓,并非都是狄仁杰的属下官员。

B项刺配丰州的是免死的囚徒,不是狄仁杰。C项这是“既平之后”的事。

16、①似乎是在替谋反的人说情,知道了(这件事)又不说,恐怕违背了皇上您怜悯(天下百姓)的本意。 (“逆人”1分,“论理”1分,“乖”1分,“存恤”1分,共4分)②为此他被张光辅所诬陷,被贬为复州刺史。

不久被召回任命为魏州刺史。(“为……所”1分,“谮”1 分,“左授”1分“寻”1分。)

狄仁杰做并州(地名)的法曹(官名)。 有同僚郑崇质。

郑崇质的母亲很老了,而且有病。郑崇质被派遣到很偏僻的边疆当使者。

狄仁杰说:“您的母亲有病,但是您却要去很远的地方公干,这不个给您的母亲留下了思恋您的忧愁吗?”于是到长史(官名)蔺仁基,跟他说想让自己代替郑崇质去边疆公干。当时,蔺仁基和司马(官名)李孝廉不和,于是他们相互说:“(狄仁杰人格的高尚)难道不使我们感到羞愧吗?”于是,他们和好如初了。

(按:后面的事迹是说,蔺仁基和李孝廉被狄仁杰高尚人格感动,于是反思自己,认为自己不应该破坏同僚的和谐关系。)。

2. 望云思亲文言阅读 狄仁杰字怀英,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

为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辨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偶俗吏语耶?”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

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同府参军郑崇质母老且疾,当使绝域。

仁杰谓曰:“君可贻亲万里忧乎?”诣长史兰仁基请代行。仁基咨美其谊,时方与司马李孝廉不平,相敕曰:“吾等可少愧矣!”则相待如初,每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狄仁杰,字怀英,井州太原人氏。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族中有人被杀害了,官吏就此事前来盘问,众门人争辩、回答。

狄仁杰仍诵读书文不放下,官吏责备他,他回答说:“我正在书卷中与圣贤对话,哪有空闲与你这一般小吏说话呢?”后来通过明经科的考试考取了举人,被任命做汴州参军。受到官吏的诬告,黜陟使阎立本召见并讯问他,惊异于他的才华,道歉说:“圣人孔子说查看一个人所犯下的过错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先生是被埋没的人才啊!”便极力推荐他,使他得授并州法曹参军。

狄仁杰的父母亲住在河阳,他登上太行山,回头远望,看见一朵白云飘飞,对左右随从说:“我的父母亲就住在它的下面。”望了很久、很久,直到白云移了位置,他才离开。

同一知府的参军郑崇质家里有年迈多病的母亲,又恰好该他出使偏远的地方。狄仁杰对他说:“你可以留下母亲远在万里而忧愁吗?”于是,向长史蔺仁基建议代替郑前去,蔺仁基嗟叹赞美狄、郑的情谊。

这时,仁基正与司马李孝廉不和,相互告诫说:“咱们应当觉得有点惭愧了。”于是,蔺、李二人相处得如当初那样好了。

每一事,就说:“狄公的贤德,在北斗以南的地方.就他一个人而已。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 让:谦让 B.宥其同类 宥:饶恕C.恐乖陛下存恤之意 乖:违背 D.愿矜其诖误 矜:怜悯【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解析】答案:A 解析:让,责怪。【思路点拨】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

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联想已学过的课文、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注意古代汉语中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本题“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根据上下文知道是“唯独狄仁杰自顾看书不理睬公人,官人责问他”,如果解释为“谦让”句子就不通了。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反映狄仁杰果敢有为的吏治作风的一组是(2分)( )①颁示天下,宥其同类 ②时狄仁杰哀其诖误③止司刑使,停斩决 ④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⑤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⑥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④⑤⑥【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表达运用)。【答案解析】答案:B 解析:①高宗赞扬仁杰识大体,②表现狄仁杰同情受连累的人, ⑥写百姓对仁杰的爱戴,所以选B。

【思路点拨】这类考题的考查经常以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比较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

然后,看题目要求的答题范围是“局部内容”还是“整体内容”——如是前者,需要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以避免错论;如是后者,则需要遗漏细节,因为细节对于答案的正确与否,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狄仁杰小时候就表现不凡,出言不俗;在歧州时做事,被高宗称赞“识国家大体”。

B.狄仁杰上表为越王事件中受连累的人求情时,深知风险极大,故言辞委婉。C.狄仁杰飞送奏章后,被武则天刺配流放到丰州,百姓闻讯,都抱头痛哭,伤心至极。

D.张光辅对狄仁杰抗命极为愤怒;狄仁杰毫不畏惧,据理抗争,斥责其纵容手下贪功滥杀。【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分析综合)。

【答案解析】答案:C 解析:“被武则天刺配流放到丰州”非狄仁杰。【思路点拨】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

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11.下面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足下。

B.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

3. 有没有关于狄仁杰的文言文

狄 仁 杰,字 怀 英,并 州 太 原 人 也。

仁 杰 儿 童 时,门 人 有 被 害 者,县 吏 就 诘 之,众 皆 接 对,唯 仁 杰 坚 坐 读 书。吏 责 之,仁 杰 曰:“ 黄 卷 (1)云 中,圣 贤 备 在,犹 不 能 接 对,何 眼 偶 俗 吏,而 见 责 耶!” 后 以 明 经(2) 举,授 汴 州 判 佐。

仁 杰 孝 友 绝 人,在 并 州 有 同 府 法 曹 郑 崇 质,母 老 且 病,当 充 使 绝 域,仁 杰 谓 曰:“ 太 夫 人 有 危 疾 ,而 公 远 使,岂 可 贻 亲 万 里 之 忧!” 乃 诣 长 史 蔺 仁 基,请 代 崇 质 而 行。 仁 杰 仪 凤 中 为 大 理 丞,周 岁 断 滞 狱 一 万 七 千 人,无 冤 诉 者。

时 武 卫 大 将 军 善 才 坐 误 斫 昭 陵 柏 树,仁 杰 奏 罪 当 免 职,高 宗 即 令 诛 之,仁 杰 又 奏 罪 不 当 死。 帝 作 色 曰:“ 善 才 斫 陵 上 树,是 使 我 不 孝,必 须 杀 之。”

左 右 瞩 仁 杰 令 出,仁 杰 曰:“…… 陛 下 作 法,悬 之 象 魏(3),徙、流、死 罪,俱 有 等 差,岂 有 犯 非 极 刑,即 令 赐 法 既 无 常,则 万 姓 何 所 措 其 手 …… 今 陛 下 以 昭 陵 一 株 柏 杀 一 将 军 ,千 载 之 后,以 陛 下 为 何 此 臣所 以 不 敢 奉 刺 杀 善 才,陷 陛 下 于 不 道!” 帝 意 稍 解,善 才 因 而 免 死。 左 司 郎 中 王 本 立 恃 宠 用 事,朝 廷 慑 惧,仁 杰 奏 之,请 付 法 寺。

高 宗 特 原 之,仁 杰 曰:“ 国 家 虽 乏 英 才,岂 少本 立 之 类,陛 下 何 惜 罪 人 而 亏 王 必 欲 曲 赦 本 立,请 弃 臣 于 无 人 之 境,为 忠 贞 将 来 之 诫。 ” 本 立 竟 得 罪,繇(4) 是 朝 廷 肃 然。

高 宗 将 幸 汾 阳 宫,以 仁 杰 为 知 顿 使。并 州 长 史 李 冲 玄 以 道 出 妒 女 洞,俗 云 盛 服 过 者 必 遭 风 雷 之 灾,乃 发 数 万 人 别 开 御 道。

仁 杰 曰:“ 天 子 之 行,千 乘 万 骑,风 伯 清 尘,雨 师 洒 道,何 妒 女 之 害 ” 遂 令 罢 之。越 王 贞(5) 称 兵 汝 南 事 败,缘 坐 者 六 七 百 人,藉 没 者 五 千 口。

司 刑 使 逼 促 行 刑,仁 杰 哀 其 诖(6) 误,缓 其 狱,密 表 奏 曰:“ 臣 欲 显 奏,似 为 逆 人 申 理,知 而 不 言,恐 乖 陛 下 存 恤 之 旨,表 成 复 毁,意 不 能 定。 此 辈 咸非 本 心 ,复 望 哀 其 诖 误。”

特 赦 原 之,配 流 丰 州。豫 囚 次 于 宁 州,父 老 迎 而 劳 之 曰:“ 我 狄 使 君 活 吾 辈 ” 相 携 哭 于 碑 下,斋 三 日 而 后 行。

豫 囚 至流 所,复 相 与 立 碑 颂 狄 公 之 德。 初,越 王 之 乱,宰 相 张 光 辅 率 师 讨 平 之。

将 士 恃 功,多 所 求取,人 杰 不 知 应。光 辅 怒 曰:“州 将 轻 元 帅 ”仁 杰 曰:“乱 河南 者,一 越 王 贞 耳。

今 一 贞 死 二 万 贞 生。 ”光 辅 责 其 辞 ,仁 杰 曰:“明 公 董 戎 三 十 万 ,平 一 乱 臣,不 哉 戢 兵 锋 ,纵 其 暴 横 ,无 罪 之 人,肝 脑 涂 地,此 非 万 贞 何 耶 ”光 辅 不 能 诘 ,心 甚 衔 之。

还 都,奏 仁 杰 不 逊,左 迁 复 州 刺 史。

4. 求狄仁杰执法文言文全文及解释······

【原文】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千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魏文将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谏,亦见纳用。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翻译】

狄仁杰在仪凤年间做大理丞,清理大量疑难积案,一年中判处有罪或无罪释放的多至一万七千人,没有一个认为冤屈再要求申诉的。有个武卫大将军叫权善才的,因为误砍了太宗昭陵上的柏树,仁杰上奏罪该免职,高宗认为太轻了,叫马上把他处死,仁杰又上奏说此人罪不当死,高宗生气了,板着脸说:“此人斫昭陵上的树,是陷我于不孝,必须杀掉!”旁边的人示意仁杰赶快走开,仁杰不理睬,说:“我听说违背圣意、做出背叛皇上事情的人,自古以来都要蒙受灾难。但是我不以为是这样。如果处在桀纣时期,那就要蒙难了,但处在尧舜时期,就不会。臣等现在正处在尧舜时期,不怕还有像比干被杀那样的事情。当年汉文帝时期,有盗窃皇宫玉环的,但张释之只不过将他逐出法庭,恢复自由。魏文帝要发配某个人,辛毗极力向魏文帝引荐,也得到任用。英明的帝王可以用道理来争取他要得到的东西,忠臣就不要惧怕自己是否遭到威胁。现在陛下您不接纳我的谏言,等我死了之后,真没脸面去见张释之和辛毗。陛下制定法律,公之于众,无论徒刑、流放刑、死刑,都得按照罪行的大小轻重来判处,哪有所犯并非死罪,就叫判处死刑的?”刑法既无常规,教万民何所措其手足?陛下一定要变通法律,就从今天开始吧。古人说:;假如偷了长陵的一把土就把那人杀了,这怎么能是一个好皇帝?现在陛下为了昭陵的一株柏树杀掉一位将军。那千年以后,人们将把陛下看成是什么样的皇帝。这就是臣之所以不敢听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以陷陛下于无道啊!”高宗的态度缓和一些了,权善才因之得以免死。过了几天,高宗任命狄仁杰为侍御史。

5.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

旋:转弯。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

犯:碰到。⑤柁:同“舵”。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 ) (2)乃四顾胆落( )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___________ (2)椎鼓径进…… ____________ 1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鲁人徙越 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14.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15.翻译划线句。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四、敝帚自珍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傅毅之于班固①,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注释:①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②[超]班超。

班固之弟,东汉名将。③[自休](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④[自见]即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⑤[体]体裁⑥[里语]俗语,民间谚语。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自古而然( ) (2)而固小之( ) (3)鲜能备善( ) (4)斯不自见之患也( ) 2.选出与“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武仲以能属文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D、策之不以其道 3.文中分析“文人相轻”的原因是什么? 五、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

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

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注解: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1.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向之笑者 (2)咸来求假焉 (3)然积以岁月 2.下列句中的“之”与“时人嗤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何陋之有 C、亲戚畔之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4.“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道理: 启示: 六、齐人有好猎者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

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带点词。

(1) 入则羞对其家室 (2) 其所以不得之故 (3) 君宜致力于耕作 (4) 于是退而疾耕 2.和“旷日持久而不得兽”的“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于是退而疾耕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4.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张良受书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

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读诵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遂去,无他言 (2)与老人期 (3)喜曰:“当如是” (4)良因异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常习诵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九月(公元676年),壬申,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

【答案】【小题1】C【小题1】B【小题1】A【小题1】(1)陛下为什么要惋惜罪人性命,而亏损王法呢!如果一定要曲意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抛到没人的地方,给将来忠贞的人作为警戒!(2)宁州父老迎接他们,并且慰问他们说:“是我们的狄使君救活你们的吗?”众人相互携手在宁州百姓为狄仁杰立的德政碑下痛哭,斋戒三日,以表谢恩后才离开。

【答案解析】【小题1】应为“终于”。ؤ【小题1】②写狄仁杰升职。

③写狄仁杰代人任职。⑥写密奏内容。

ؤ【小题1】原文内容非“几天后”。ؤ【小题1】(1)罪人,罪人的生命(注意补充省略的内容);亏,亏损;曲,曲意;忠贞,忠贞的人。

(2)迎,迎接;劳,慰问;活,使动用法,使之活或救活;于德政碑,状语后置句。 ؤ参考译文:ؤ九月(公元676年),壬申(初七),大理寺奏报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了昭陵的柏树,所犯的罪应当除去做官的身份,高宗特别下令要处死他们。

大理丞太原狄仁杰上奏说:“两人犯的罪不应当处死。”高宗说:“善才等人砍伐昭陵的柏树,我如果不杀他们就是不孝。

”狄仁杰仍然坚决请求不杀,高宗变了脸色,命令狄仁杰退出去,狄仁杰说:“冒犯皇上的威颜,正直极谏,自古以来都认为很困难。臣却认为遇到桀、纣当然困难,但遇到尧、舜却很容易。

现在按法令所规定的,并不至于判处死刑,而陛下却特意要杀了他们,这使得法令不为人所信任,人们要怎么办才好呢?况且张释之说过:‘假设有人盗窃长陵的一抔土,陛下要怎样处理?’现在以一株柏树之故就杀了两位将军,后代人要说陛下是怎样的人物呢?臣不敢接受皇上诏令的原因,是害怕把陛下置于丧失仁义道德的境地,而且无脸见张释之于九泉之下的缘故。 ”唐高宗的怒气这才消解,权善才、范怀义被除去名籍,流放岭南。

几天以后,朝廷提升狄仁杰为侍御史。إ当初,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同事郑崇质应当出使遥远的地区。

郑崇质的母亲年老又有病,狄仁杰说:“他母亲的情况如此,怎么可以让他有万里离别的忧愁!”于是找到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郑崇质承担出使的任务。 蔺仁基一贯与司马李孝廉不和,这时候两人不禁相对说:“我们难道自己不感到羞愧么?”以后两人和睦相处。

إ春季(公元679年),正月,己酉(二十八日),唐高宗来到东都洛阳。إ司农卿韦弘机营建宿羽、高山、上阳等宫殿,制作的规格雄壮华丽。

上阳宫临近洛水,修造长廊连绵一里长,宫殿落成后,高宗迁宫前往居住。 侍御史狄仁杰上书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奢侈无度,弘机因而被免官。

左司郎中王本立依恃皇帝恩典,当权用事,朝中士臣都害怕他。仁杰奏报他作奸犯科的事,请求把他交付执法官吏处理,但高宗特别地宽恕了他,狄仁杰说:“国家虽然缺乏英才,难道会缺少王本立这类人吗?陛下为什么要惋惜罪人性命,而亏损王法呢!如果一定要曲意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抛到没人的地方,给将来忠贞的人作为警戒!”王本立终于被判罪,从此朝廷士臣都不敢为非作歹了。

إ(公元688年)朝廷任命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当时查知越王李贞的同党,因此犯罪的有六七百家,被籍没官府充当奴婢的有五千人,司刑寺催促要行刑。

狄仁杰暗中奏报说:“这些人都是无罪而被牵累的,臣想公开地上奏,似乎在为叛逆者申诉,但是知道真情却不报,又担心乖违了陛下仁慈怜恤的旨意。 ”太后听了狄仁杰的奏报,就特别原谅了这些人,全部流放到丰州。

这些人路过宁州时,宁州父老迎接他们,并且慰问他们说:“是我们的狄使君救活你们的吗?”众人相互携手在宁州百姓为狄仁杰立的德政碑下痛哭,斋戒三日,以表谢恩后才离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