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静守成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1
你有孩子吗?在教育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过困扰?有过迷茫?作为家长,从孩子哇哇降临人世开始,就要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烦恼,现在经常在网络视频中看到一些陪孩子做作业的视频,视频中懵懂的孩子一脸无辜,而气疯了的家长暴跳如雷,教子画面让我们笑出眼泪的同时,你是否也身同感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做家长的美好愿望,也是人之常情。可是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独有的世界,教育问题又是复杂的,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可以让你复制。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就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每个孩子的优秀都是有源头的。作者尹建莉是一名从教多年的教育专家,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在这本书里,作者通过对自己女儿圆圆从小的教育事例以及从教生涯中遇到的一些教育案例,将教育理念,教育智慧告诉大家。

提高爱的质量,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深如大海,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意图都是好的,然而为什么会养育出千差万别的孩子呢?正确的教育理念就犹如一把万能钥匙,可以解开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个个问题锁结。

孩子从一出生就一直在不断的学习,学说话、学吃饭、学走路……到了上学年龄,迈入校园,学习文化知识。直至长大成人,步入 社会 ,走上工作岗位,也都需要学习,一生都处在学习当中。所以并不是只有进入学校读书才是学习,孩子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通过正确的引导,孩子的品行、兴趣、自信心等都会朝着 健康 的方向发展的。

作者通过孩子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几个小故事,从实例中剖析如何提高对孩子爱的质量?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遭遇到孩子生病打针的事情,如何面对上医院?面对打针?在医院里我们看得太多大喊大叫,惊恐万状,拼命挣扎着不肯打针的小孩子,医生护士一脸无奈,父母又哄又骗,最后实在不行,只能强硬的抓按孩子打针,这种鸡飞狗跳的情景经常在医院里上演着。“打针有点疼”这个小故事,告诉家长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孩子,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是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家长对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应该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同时,作为家长,要保持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太焦虑 ,可以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做,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书中因为妈妈给了圆圆一个打针有多痛的心理预期,也告诉了她必须打针的原因?以及打针之后的好处,所以在打针过程中圆圆并没有过度的哭闹。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事关孩子的事情没小事,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包括成人在内。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 健康 的方向发展。

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书中通过“识字不难”,“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好阅读”与“坏阅读”等几个小故事告诉家长,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愉快。“识字关”是每个小学生都要面对的,这个过程有的孩子轻松愉快,不知不觉就轻松迈过了,有的孩子却痛苦万分。孩子天性中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作者在女儿圆圆一周岁前就开始给她讲故事,不知最初的时候她听懂没有,但每次听妈妈读书时,圆圆都听得如痴如醉,十分的愉悦,母女俩一遍遍地读着书,妈妈每次都一字字指着读,在这个听故事的过程中,孩子开始认识一些字了。同时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时,总是不失时机地指给她一些文字看,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识字就成了一个非常简单而自然的事情。当认识的字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从量变到质变。妈妈没空读书给她听到的时候,她便尝试自己看书,碰到不懂的字再问妈妈,当孩子从完全个人的阅读中获得极大的乐趣时,书便会越读越多,字也越认越多。把识字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把识字和阅读割开了,可能早早地破坏孩子识字的兴趣和自信心。

在教育中,非常有效的一招——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孩子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家长们都理解阅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为了让孩子爱上阅读,这就需要家长创造一些诱惑的手段,帮助孩子建立起阅读的兴趣。和谐合理的方法往往是美的,也是有效的,坏方法则把原本简单的事变得复杂、低效。在儿童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寻找好方法,不要想当然地用坏方法去教孩子。

伴随孩子一生的良好品格和学习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作者从自己以及他人的经历中真切地看到,孩子的品行习惯是如此依赖家长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长在思考改变孩子的问题时,切入点永远应该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奖惩,孩子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事实上,犯错误是儿童成长的必修课,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的错误,其实很多时候,家长给予理解,往往比给予批评更能让孩子记住教训。

在培养孩子成长过程比黄金珍贵的四个字“实事求是”。一个孩子在未来生活中的踏实度,取决于他成长中多大程度上受“实事求是”这四个字的影响,取决于他长大成人后的思维方式与这四个字有多接近。现在每个家庭大多数都是一个孩子,望子成龙心切使得不少家长虚荣心、浮躁心跟着上涨,偏执行为频频出现。孩子自己也在虚浮的生活中痛苦挣扎,更容易遭受失败,而家长却往往不容易对自己的虚浮产生警觉。实事求是的主要对立面是虚荣、浮躁,以及这之下的偏执和嫉妒———这看似小问题,在不经意间流露,却有相当的破坏力。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精神,除了家长以身作则,注意从言行上影响孩子,阅读一些人物传记,对儿童的影响也很大。

对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陪”才能培养好的习惯。似乎现在陪孩子写作业,已经成为了许多家长的“功课”。对于“陪”与“不陪”,家长不要理解得简单化和绝对化,与其说这是行为方式,不如说是一种教育理念,不能简单地从形式上界定。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为了形成儿童的自觉意识,也为了更好地执行决定,应该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选择。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个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

我们要做有智慧的家长,走出教育误区。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如果家长能领悟儿童成长中每一天、每一种境遇的重要性,知道这些境遇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父母又带孩子又工作的能力和办法自然就有了。人若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很难展开一个正常的生命。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而且有责任让他幸福,也是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儿童无小事,所有的小事对孩子来说都是大事。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在小事上要有正确观念, 帮助孩子成就做大事的气质。要善于在日常生活观察孩子,从细节中发现问题,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来,并以恰当的方式帮助解决。千万不要以成人的知识嘲笑孩子的无知,不要以成人业已成熟的思维方式批评孩子想法的幼稚可笑。

现今,家长们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想法,催生了 社会 上种类繁多的早教班。良好的启蒙教育在形式上应该是 游戏 的、无拘无束的、变化丰富的、与生活相关联的。可是当下太多不科学、急功近利的学前教育,急于让孩子掌握书本知识和考试知识。这种“提前学习”会束缚儿童的想象,压抑儿童的天性,消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应该着眼于人生长期战略,上早教班孩子表现出的“学业优势”只是短暂的,状态维持不了多久。保护好孩子的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才是最宝贵的,这也是最宝贵的“基础”。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智力成长是在 游戏 中进行的,而不是违反孩子的天性,早早地孩子束缚在课桌上。

每位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家庭是他的第一教育场所,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场所。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个有心的妈妈也可以成为一名儿童教育专家,本书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让我们在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做一个智慧的妈妈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