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黄河铁桥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1. 关于兰州黄河铁桥的诗句
关于兰州黄河铁桥的诗句 1.关于兰州中山桥的资料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绚丽壮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2.描写兰州黄河铁桥的说明文600字
兰州黄河的主要简介

兰州是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谷地,夹于南北两山之间,黄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脚下穿城而过.沿黄河南岸,开通了一条东西数十公里的滨河路.因路面宽阔笔直,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被誉为绿色长廊,现已成为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因路面宽阔笔直,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被誉为绿色长廊,现已成为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游客游览滨河路,可以欣赏黄河风情,参观沿途点缀的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众多精美的雕塑;并参观中山铁桥、白塔山公园、水车园等景点.在旅游旺季,可看到古老的皮筏摆渡,体验“吹牛皮,渡黄河”的古韵;也可乘坐橡皮艇在黄河上漂流.滨河路被誉为兰州的“外滩”,已成为老年人晨练和年青人浪漫的场所.外地游客来兰州旅游,必先到滨河路,从东到西一游.

游客游览滨河路,可以欣赏黄河风情,参观沿途点缀的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众多精美的雕塑;并参观中山铁桥、白塔山公园、水车园等景点.在旅游旺季,可看到古老的皮筏摆渡,体验“吹牛皮,渡黄河”的古韵;也可乘坐橡皮艇在黄河上漂流.滨河路被誉为兰州的“外滩”,已成为老年人晨练和年青人浪漫的场所.外地游客来兰州旅游,必先到位滨河路观看沿途的雕塑及景色.

黄河母亲位于滨河路中段,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枣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由“母亲”和二“男婴”组成构图.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

绿色希望位于黄河母亲雕塑东180米处.它是由甘肃130多万青少年捐资兴建的,建于1987年7月.主像由高11米、8米、3米三株汉白玉圆锥体变形树组成,高低参差,疏密有致地矗立于园林绿地中,寓三木成“森”之意,反映甘肃人民种草种树,绿化陇原的伟大壮举,象征陇原青少年茁壮成长.

筏客搏浪位于滨河路东段“白塔远眺”小游园中,为1986年10月1日由汪兴中所作.雕塑由钢筋混凝土基座镶嵌以黄河卵石,呈黄河巨浪翻卷状.皮筏斜飞于浪尖之上,破浪而飞;有搏浪追风之感.青铜铸成的筏客跪姿昂首挥桨,其后有一跪姿少女,右手拢鬓,神态安详.这一雕塑再现了昔日黄河上以皮筏为渡的交通方式,是兰州黄河文化的主要内容.

丝路古道位于城关区黄河大桥南端,滨河路南段.雕塑截取丝路古道的一峰骆驼为核心,由花岗岩雕成,高6米,长7米,重百余吨,集中反映了盛唐时期的丝路盛况.雄驼满载绸缎,上骑一着披风,右手搭凉篷睫望的长者.驼右前部一深眼隆准虬髯的胡商牵僵倒行.驼右后方一青年右手作喇叭状呼喊后续驼队.雕塑构图古朴,整体凝重,气势恢宏,令人顿生朔漠苍凉之感.

平沙落雁又名“芳洲思雁”,位于滨河路东段,雁滩尖子南面.雕塑为在不规则形浅水塘中,大小不等的三只不锈钢大雁离水展翅奋飞,塘西畔点缀以五枚“雁卵”,错落有致.总体采用抽象派手法,略加变形,显得新颖别致.这一雕塑取材兰州新十景之一的“芳洲思雁”景观和雁滩的传说,寄寓兰州生态恢复平衡,大雁重返雁滩的愿望,并使人能联想到大雁从孕育到雄飞的生命演替过程.
3.关于黄河铁桥的历史````
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兰州黄河铁桥人们都熟悉,却很少有人能说得清它近百年前那段堪称创举的兴建历史。

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设发生在20世纪初叶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是僻居西北、地瘠民穷的甘肃与西方人在自主、自愿前提下的第一次成功合作;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设材料,包括一个铆钉一根铁条乃至建成后刷铁桥用的油漆,都是在当时国内极其落后的运输条件下从德国辗转万里运至兰州的;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设是德、美两国工程师、华洋工匠与甘肃各界通力合作的结晶;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它的建成一举结束了黄河上游千百年来没有永久性桥梁通行的历史……
4.兰州中山桥的历史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33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清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绚丽壮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象一部史诗.飧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5.描写兰州黄河铁桥的说明文600字
兰州黄河的主要简介兰州是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谷地,夹于南北两山之间,黄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脚下穿城而过.沿黄河南岸,开通了一条东西数十公里的滨河路.因路面宽阔笔直,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被誉为绿色长廊,现已成为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因路面宽阔笔直,两旁花坛苗圃,星罗棋布,被誉为绿色长廊,现已成为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马路.游客游览滨河路,可以欣赏黄河风情,参观沿途点缀的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众多精美的雕塑;并参观中山铁桥、白塔山公园、水车园等景点.在旅游旺季,可看到古老的皮筏摆渡,体验“吹牛皮,渡黄河”的古韵;也可乘坐橡皮艇在黄河上漂流.滨河路被誉为兰州的“外滩”,已成为老年人晨练和年青人浪漫的场所.外地游客来兰州旅游,必先到滨河路,从东到西一游.游客游览滨河路,可以欣赏黄河风情,参观沿途点缀的平沙落雁、搏浪、丝绸古道、黄河母亲、西游记等众多精美的雕塑;并参观中山铁桥、白塔山公园、水车园等景点.在旅游旺季,可看到古老的皮筏摆渡,体验“吹牛皮,渡黄河”的古韵;也可乘坐橡皮艇在黄河上漂流.滨河路被誉为兰州的“外滩”,已成为老年人晨练和年青人浪漫的场所.外地游客来兰州旅游,必先到位滨河路观看沿途的雕塑及景色.黄河母亲位于滨河路中段,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枣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由“母亲”和二“男婴”组成构图.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雕塑构图洗练,寓意深刻,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绿色希望位于黄河母亲雕塑东180米处.它是由甘肃130多万青少年捐资兴建的,建于1987年7月.主像由高11米、8米、3米三株汉白玉圆锥体变形树组成,高低参差,疏密有致地矗立于园林绿地中,寓三木成“森”之意,反映甘肃人民种草种树,绿化陇原的伟大壮举,象征陇原青少年茁壮成长.筏客搏浪位于滨河路东段“白塔远眺”小游园中,为1986年10月1日由汪兴中所作.雕塑由钢筋混凝土基座镶嵌以黄河卵石,呈黄河巨浪翻卷状.皮筏斜飞于浪尖之上,破浪而飞;有搏浪追风之感.青铜铸成的筏客跪姿昂首挥桨,其后有一跪姿少女,右手拢鬓,神态安详.这一雕塑再现了昔日黄河上以皮筏为渡的交通方式,是兰州黄河文化的主要内容.丝路古道位于城关区黄河大桥南端,滨河路南段.雕塑截取丝路古道的一峰骆驼为核心,由花岗岩雕成,高6米,长7米,重百余吨,集中反映了盛唐时期的丝路盛况.雄驼满载绸缎,上骑一着披风,右手搭凉篷睫望的长者.驼右前部一深眼隆准虬髯的胡商牵僵倒行.驼右后方一青年右手作喇叭状呼喊后续驼队.雕塑构图古朴,整体凝重,气势恢宏,令人顿生朔漠苍凉之感.平沙落雁又名“芳洲思雁”,位于滨河路东段,雁滩尖子南面.雕塑为在不规则形浅水塘中,大小不等的三只不锈钢大雁离水展翅奋飞,塘西畔点缀以五枚“雁卵”,错落有致.总体采用抽象派手法,略加变形,显得新颖别致.这一雕塑取材兰州新十景之一的“芳洲思雁”景观和雁滩的传说,寄寓兰州生态恢复平衡,大雁重返雁滩的愿望,并使人能联想到大雁从孕育到雄飞的生命演替过程.。
6.兰州黄河铁桥的简介
黄河铁桥位于兰州城北的白塔山下、金城关前,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是兰州市内标志性建筑之一。铁桥建成之前,这里设有浮桥横渡黄河。浮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年),名叫镇远桥,今尚存建桥所用铁柱一根高达三米,重约数吨,上有洪武九年字样。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一九○七年),改浮桥为铁桥,是黄河上游第一座铁桥。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全部工程共耗白银30余万两。登桥远望,不远处的黄河如带,蜿蜒盘曲,为兰州这一工业城市增色不少。
7.兰州的中山桥你多少年的历史了
101年的历史。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百年历史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

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 黄河铁桥 黄河害,黄河险; 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 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 可见当时要渡过黄河是多么的艰难。南北两岸的人要过黄河,夏秋凭小船和羊皮筏子横渡,冬天河面结冰,只能在冰上行走。

光绪三十二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一个英国人从河西走廊出来后,沿黄河河谷进入兰州,大约在公历3月10日到达兰州。这个叫布鲁斯的英国人先是站在黄河北岸,很抒情地对当时兰州的北城墙进行了“风景如画,给人印象很深”的赞美后,接下来便对如何过黄河进入“风景如画”的城里感到头疼了,他这样写道: 根据季节的变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经过西北部的船桥或乘渡船来到兰州。

城市对面的河宽将近有300码,我们途经时,河水尚未解冻。冬天人们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经过,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淹死很多人。

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时候,这些人还坚持走这条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潜在的危险。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平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两岸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

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的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英国人布鲁斯紧接着又这样描写了每年春天浮桥落成时的宏大场而: 每年组建船桥的开幕仪式都热闹非凡,主要的官员和社会各界都来参加这次盛会。

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与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风俗相媲美,那是国王杜格娶亚得里亚的仪式。 冬季,黄河结冰,行人和车马要过黄河,就只有靠冰“桥”。

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桥,不但十分麻烦,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资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

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军队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愈率军平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桥,以运送粮饷,命名为“镇远浮桥”。

12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佥事扬廉,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近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为靠近城区,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黄河浮桥也成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供民众过河的浮桥。 1906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06年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价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

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

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一个清晨,数十辆大马车浩浩荡荡从新乡火车站简陋的货场里潮水般涌了出来,车轮声,马蹄声,铃铛声,还有梆子,秦腔,花儿,马的嘶鸣,汇成了一曲众声混杂的交响乐,响彻漫漫古道,从新乡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 桥建成后,两边建了两座分别刻有“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分别有楹联: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第一桥。

天险化康衢直入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蠕开画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观。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中山桥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解放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国民党军车,车上弹药爆炸,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300多人星夜抢修。

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将原来的木板桥面全部换成现在的铁板桥面。现在兰州市的桥梁已达十余座,使自西固达川入境从榆中与白银交界的乌金峡出境,在兰州境内全长152公里的黄河成为桥梁最密集的河段。

铁桥古渡老斜阳,塔影河声寻旧梦…… 今天,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