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中进士后成为翰林院庶吉士,这是一什么官职?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如何?

如题所述

庶吉士是明清时期,极少数科举进士在被正式任命官职前,会在翰林院担任这么一个没有具体任职的职位。用现在的标准描绘的话,就是翰林院的实习生。

庶吉士这一职位最早是由明太祖朱元璋创立的,之所以会设立这一职位,是因为他想让中举的进士们在正式上岗前,先去观摩下翰林院是怎么运作的。这些进士们既然是到政府机构里面观摩学习的准官员,那么总得有一个职称才行。于是明政府便借用了西周时最低级的世袭官职庶常吉士,作为了他们的官职名称,只是简称为了庶吉士。而到了清朝时,庶吉士这个官职的名称则进一步简化为了庶常。

庶吉士在现代社会相似地位的身份还真不太好表述,因为实在是没有相似的职位可以对比,与它最为接近的大概就是中央党校生了。在明清时期,翰林院是中央中高级官员的人才库,这一点和现在中央党校很是相似。不过相比之下,作为中高级国家干部培训摇篮的中央党校的学生,他的地位比起庶吉士来还是要差上不少的。

从明英宗后期(1457年—1464年)开始,明朝规定一甲头三名,状元直授翰林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会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同时从二甲三甲中选取年轻才俊授予庶吉士之职。从此以后,明清两代庶吉士就成为了进士们的人生梦想。

因为被选为庶吉士者,意味着朝廷认为他是能进入内阁和军机处,这种国家权力中枢机构的大才,自然会着力对他进行栽培提拔。庶吉士只要在翰林院熬过那清苦的几年,仕途就会像坐电梯一样比同年们升迁快得多,最后成为大学士拜相不是梦。

也是在明英宗时期,明朝内阁形成了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规矩。由于相比起状元、榜眼、探花唯成绩给予名次来,翰林院招募庶吉士时的考核标准更为全面,所以明清两代同一届进士里,能官至大学士的往往不是一甲三名反而是庶吉士!张居正、李鸿章这些明清时期的名相无不是庶吉士出身,纪昀(字晓岚)也是庶吉士拜相的代表,也因此庶吉士在明清时期有了一个颇能说明其特殊地位的别称——储相

正是由于庶吉士是未来的宰相后备,因此明清两代对庶吉士的培养和考核都是极其严苛的。尤其是清朝雍正年间对选官严格把关后,庶吉士从一个翰林院临时职位变成了固定职位,任期一律三年,三年期满后进行‘散馆’(类似中央党校的毕业考试,但是严苛异常)考核。

考核成绩优异的前几名庶吉士授予翰林院检讨,正式成为翰林院的一员,称之为留馆。其他不能留馆者出任六部主事或检察院御史,少量会被外放为地方官(这种一般是考核垫底的或者被认为不适合当京官)。

成为翰林院的一员后,除了在皇帝身边当顾问外,常常还会被遴选进詹事府当教育太子的老师。而詹事府是明清两代为太子将来接班选拔人才的机构,换句话说詹事府就是未来的新朝廷班底。由此可见,明清的翰林院就是为两朝中央核心培养后备人才的,而庶吉士是其中的最重点培养对象。

庶吉士这样的职位现在确实是没有相对应的了,因为我国的官员都必须从最基层一步步升迁上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0
“乾隆十九年,纪晓岚高中殿试二甲第四名,入选了翰林院庶吉士,这个官职职责是给皇帝写写诏书、讲讲经史古籍等,相当于现代的主席秘书处的一位文秘。
第2个回答  2022-08-19
就是给皇帝写诏书,讲经史古籍等,就相当于现在的主席秘书,地位可是很高的。
第3个回答  2022-08-20
这是一种比较一般的官职,因为相当于是现在的公务员,工作比较轻松,但是俸禄也是比较低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