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为什么会干预孩子的婚姻问题呢?

如题所述

父母干预孩子的婚姻问题有以下几点原因:
1.父母知道自己的儿子没有经济独立能力,就肯定会干涉他的婚姻大事。

儿子没有经济独立能力,意味着父母要为他的婚事很大程度上买单,既然需要他们出钱出力,他们想主导这段婚事,也就容易理解了。

你自己没有经济独立能力,我们要出钱,就得按我们的要求来办。

父母可能就要考虑未来的儿媳妇的赚钱和持家的能力,才能让“长不大”的儿子过上好的日子。如果儿子找的女朋友也是一个缺乏独立、依赖性非常强的人,他们可能就反对这段感情。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自己有经济独立能力,不仅自己能承担婚事和婚后生活的所有开销,甚至还经常帮父母减轻生活压力,在家里自然就有话语权,得到父母的肯定和信任,他们就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因为他们看到了我们自己能够处理好婚姻问题。
2.有的男孩赚钱能力很强,但不懂得怎样经营家庭,更不知道怎样才能承担家庭责任,父母也会干预他找对象和结婚的事情。

比如,儿子做生意或某个行业赚钱快,但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对父母对家人也不懂得如何良好地沟通和相处,父母就会考虑有一个合适的儿媳来互补,让他们的小家庭除了经济条件优越之外,其他各方面也好。

如果儿子带回的女友也是只热衷于赚钱,生活自理能力差,家务活更是一窍不通,还不善于跟人交流,脾气还很大,父母就会考虑他们结婚是否合适,以上有了小孩怎样教育和培养等,就会建议儿子考虑这个女友的合适性。

如果我们已经具备了居家过日子的条件,有承担家庭责任的意识和能力,父母也就懒得操心了。
3.没有足够让他们放心的独立能力。

父母干涉女儿婚事的动机,更多的是出于对女儿的了解,最担心的就是她的独立能力。

如果女儿不独立,就需要一个懂她、爱她还能包容她的女婿照顾,他们心里才放心把女儿托付给这个值得信赖的男人。

如果女儿男友没有让父母看到成熟稳重和包容度,他们心里是绝对放心不下的。

女儿不独立,男友如果还是妈宝,以后什么都不会自己处理,啥事都听妈说,一旦他父母对女儿不满意,女儿婚后的生活可想而知,是不会幸福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谁都不愿意女儿嫁出去之后过不好。

如果女儿不独立,父母觉得就要把关,好好替她挑选结婚的对象,干涉女儿的感情和婚姻,是他们觉得最有效的方法了。
4.担心女儿出嫁后过得不幸福。

许多年轻人说,父母那一辈“门当户对”的思想太严重了,找对象一定要他们满意,否则就要干涉。

其实,父母眼里的门当户对,不一定就是指家庭条件相当,社会地位有多高,而是从女儿自身条件和能力的角度而言的。

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女儿,什么样的人会接受女儿,什么样的家庭会接纳、包容女儿,他们比女儿更清楚。

如果女儿的男友或家庭状况,让父母感觉到以后的日子不那么好过,他们爱自己的女儿,就会强烈反对、干涉女儿的感情,阻止她的婚姻。

所以,作为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心里一定要理性去分析,自己是否适合走进一段婚姻,男友和男友的家庭是否让自己过得好,自己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和能力,才能完成由姑娘到儿媳的角度转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5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的父母总是更加倾向于干预儿女的婚姻。但从逻辑关系上来说,存在即合理。那么为什么中国的父母要干预儿女的婚姻呢?
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半成品,这个半成品的概念就是没有一个完整的自我。不但我们的子女是半成品,而且父母也是半成品。

在父母眼中,子女永远是不成熟的,总觉得社会经历太少,行为不够稳当,社会太险恶,容易遇人不淑,上当受骗,所以,与其说是父母主动干预子女所作所为,不得不说是一种不得不的被动选择,还是不放心,还是认为不会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也就是没有把子女看成是一个独立而完善的自我个体。
进而推之,不但子女是半成品,父母也是半成品,因为在子女成长的每个阶段,并没有教会他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小的教育都是把时间花费在学习上。
而子女真正进入社会,面对谈婚论嫁,几乎就是一张白纸。这种猫狗的教育却要让他在虎狼社会生存,显然不适应。同时每个父母都是在学做父母,在子女教育上并不能被认定为一个称职的父母,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不能给孩子提供一种榜样的参照系,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脱离社会主流与潮流脉搏,再加上自己固化的思想习惯,并不能给孩子提供一种适合的行之有效的参考依据。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父母一面鼓励孩子去做某件事,又害怕他去做这件事。
比如我们要求孩子去谈恋爱,又害怕他找不到一个心仪的对象,所以总是在矛盾中纠结。原因就出在自己无法把握和无力操控,也就是无法弥补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所以中国父母干预儿女的婚姻,是出于好心,但也可能好心办坏事。但实际上在子女婚姻中,父母很难插手,也很难有效解决问题。所以与其干预子女婚姻,不如把子女培养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第2个回答  2022-11-02
你好,我觉得这是因为父母长辈往往不了解孩子喜欢的类型。父母和那些关心我们、爱我们的近亲,总以为对子女很了解,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喜欢什么样的伴侣,其实,他们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换句话说,是他们自认为子女喜欢的样子,去为子女找另一半。

可实际上,孩子成年后,与父母和亲戚的交流,就开始趋于程式化,也就是说表面很亲密,在一起生活,看起来经常见面,但是却很少进行有效沟通。说的话都是日常生活的简单沟通,有深度的,触及灵魂的那种思想沟通,和父母、亲戚,似乎很难达成。

首先,两代人之间有代沟,价值观不同,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不一样,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沟通起来容易产生矛盾,说不到一块去。
因此年轻人很难向这些长辈打开心扉,真实的想法不会和他们倾诉。因为说了他们也不理解,很可能还会干预自己的生活。所以父母和长辈们对于孩子,总是一厢情愿的,以自己的想法去揣摩。对于感情上的事,也同样如此。而这种揣摩往往是和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实际需要不一致的。

很多时候,父母会觉得自己在年轻时候,在感情上走过的一些弯路,踩过的一些坑,不希望孩子掉进去。
正因为自己年轻过那些错误的想法,要帮助孩子及时纠正,所以他很可能会按照自己当下年纪对感情的思路,觉得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更适合婚姻,更适合生活,去硬塞给自己的子女,还希望子女完全接受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