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肌有3种类型,你了解吗?

如题所述

现在敏感肌变得越来越普遍,很多人对于敏感肌如何护理存在着疑问,感觉明明用了很多修护类产品但都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善。敏感肌其实有不同的分类,不同的类型护理侧重点不同,需要正确判断自己的类型并进行针对性护理,才能事半功倍!

敏感肌主要是指皮肤屏障受损、耐受力差,易受到环境中物理或化学刺激,会伴有皮肤 紧绷感、刺痛感、灼热感、痛痒感 等主观感受,或伴有 毛细血管扩张、潮红、脱屑、干燥 等客观现象;

敏感肌典型表现:

•面部隐约会有红血丝,会经常潮红

•皮肤会感觉干燥缺水

•使用某些护肤品时皮肤会有刺痛等感觉

根据皮肤状态可分为 干敏肌、油敏肌及混合型敏感肌 。三者均会有上述敏感肌的特点,但在具体表现上会存在一些差别。

干敏肌典型表现:

表皮层薄,容易看到皮下红血丝

•皮肤干燥,秋冬会有比较明显的 脱皮现象

•皮肤相对较白,缺乏黑色素保护

油敏肌典型表现:

•兼具“油性”和“敏感” ,皮肤又油又敏感

外油内干 ,油脂分泌旺盛但屏障损伤保水力不足,皮肤干燥

可能伴有痤疮 ,生物屏障受损,易受到有害微生物如痤疮丙酸杆菌的侵害

混合型敏感肌典型表现

T区比较油 ,但是没有敏感表现

V区干燥敏感 ,易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

不同类型的敏感肌需要不同的护理方式

干敏肌的护理

•皮肤屏障受损—— 修护屏障

•水分流失—— 补水保湿

•角质层薄 ——保护细胞,增厚角质层

•受到刺激会产生炎症反应—— 抗炎

•受到刺激后产生痛痒等感觉—— 舒缓镇静

(1)修护物理屏障

物理屏障由皮脂膜+角质层构成,通过补充其主要成分来修复

皮脂膜:角鲨烯、蜡脂、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胆固醇

角质层:神经酰胺、胆固醇、游离脂肪酸

(2)补水保湿

天然保湿因子:氨基酸、尿素等

保湿剂:透明质酸、泛醇等

天然保湿因子和保湿剂可以增加皮肤的含水量,改善皮肤干燥问题

封闭剂:矿物油、凡士林、霍霍巴油、乳木果等

封闭剂可以形成油膜减少皮肤中水分经皮流失。比较适合干敏皮使用,通透性差,油皮用可能会导致粉刺;

(3)细胞保护

角质层薄,通过一些成分来保护皮肤细胞、稳定细胞膜、促进细胞来增厚角质层

细胞保护成分:依可多因、薰衣草提取物、仙人掌提取物等

(4)抗炎

皮肤容易受外界刺激后产生炎症因子,发生炎症反应,令皮肤产生泛红甚至红肿等。

抗炎成分:甘草酸二钾、燕麦生物碱、油橄榄叶提取物、马齿苋提取物、红没药醇等;

(5)舒缓镇静

可以通过一些成分来作用于皮肤感觉神经受体,舒缓皮肤痛痒感。

舒缓成分:积雪草提取物、金盏花提取物、海茴香提取物等;

油敏肌的护理

修护屏障、补水保湿、细胞保护、抗炎、舒缓镇静 这几方面油敏肌也需要做,不同的是在挑选这些方面的产品时,油敏皮需要避免使用一些封闭性强的产品, 尽量挑选一些质地比较清爽的精华、水乳 ,避免因为透气性差导致粉刺问题等。

除此之外,油敏肌还需要做的是:

•皮脂分泌旺盛—— 抑制皮脂分泌

•生物屏障受损,有害微生物繁殖—— 调节皮肤的微生态

•伴随痤疮问题—— 疏通毛孔

•油脂分泌过多往往会造成过度清洁—— 适度清洁

(1)抑制皮肤分泌

用一些温和的控油产品来抑制皮脂分泌,维A及其衍生物虽然控油能力强,但是过于刺激,最好避免使用

控油成分:烟酰胺、吡哆素(维生素b6)、单参等

(2)调节皮肤微生态

当皮肤生物屏障受损时,会造成有害菌如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在油脂环境下造成痘痘;

调节皮肤微生态成分:乳酸杆菌、二列酵母、酵母提取物、α-葡聚糖寡糖等;

(3)疏通毛孔

如果伴随痘痘、闭口等问题,可以局部使用一些比较温和的酸类产品来疏通毛孔,千万不能全脸使用;

疏通毛孔成分:水杨酸、杏仁酸等

(4)适度清洁

这个是我想强调的一点,因为皮肤出油较多的原因,很多油敏皮会陷入过度清洁,用清洁力很强的产品,想把油洗干净,可这样会导致皮肤屏障进一步受损,所以要 用一些温和的清洁产品,选用氨基酸类洁面、避免过度去角质、避免机械摩擦;

混合型敏感肌的护理

混合型敏感肌需要树立 分区护理 的观念,T区和V区的护理需求不同

•T区油脂分泌旺盛—— 控油

•V区干敏—— 用干敏肌的护理方式

控油: 除了上述所提到的控油成分外,因为T区皮肤比较耐受,可以用控油能力比较强的 维A及其衍生物。

我是 初颜净 护肤老师,专注问题肌肤护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