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卡因青霉素G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2

目录

    1 概述 2 普鲁卡因青霉素药典标准
      2.1 品名
        2.1.1 中文名 2.1.2 汉语拼音 2.1.3 英文名
      2.2 结构式 2.3 分子式与分子量 2.4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2.5 性状
        2.5.1 比旋度
      2.6 鉴别 2.7 检查
        2.7.1 酸堿度 2.7.2 甲醇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2.7.3 有关物质 2.7.4 青霉素聚合物
          2.7.4.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2.7.4.2 对照溶液的制备 2.7.4.3 测定法
        2.7.5 残留溶剂
          2.7.5.1 乙酸乙酯与正丁醇
        2.7.6 水分 2.7.7 抽针试验 2.7.8 细菌内毒素 2.7.9 无菌
      2.8 含量测定
        2.8.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2.8.2 测定法
      2.9 类别 2.10 贮藏 2.11 制剂 2.12 版本
    3 普鲁卡因青霉素说明书
      3.1 药品名称 3.2 英文名称 3.3 普鲁卡因青霉素G的别名 3.4 分类 3.5 剂型 3.6 普鲁卡因青霉素的药理作用 3.7 普鲁卡因青霉素的药代动力学 3.8 普鲁卡因青霉素的适应证 3.9 普鲁卡因青霉素的禁忌证 3.10 注意事项 3.11 普鲁卡因青霉素的不良反应 3.12 普鲁卡因青霉素的用法用量 3.13 普鲁卡因青霉素G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3.14 专家点评
    4 普鲁卡因青霉素中毒 5 参考资料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普鲁卡因青霉素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普鲁卡因青霉素 已经自动替换为 普鲁卡因青霉素G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概述

普鲁卡因青霉素G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药,为白色结晶性粉末;遇酸、堿或氧化剂等即迅速失效。其抗菌谱同青霉素,溶解度小,作用较青霉素缓慢而持久。用于轻、中度感染。对普鲁卡因或其他卡因类局麻药过敏者,也可能对本品过敏。注入血管内可发生血管内栓塞,严重病例可发生心血管衰竭并休克。

2 普鲁卡因青霉素G药典标准

2.1 品名

2.1.1 中文名

普鲁卡因青霉素G

2.1.2 汉语拼音

Pulukayin Qingmeisu

2.1.3 英文名

Procaine Benzylpenicillin

2.2 结构式

2.3 分子式与分子量

C13H20N2O2·C16H18N2O4S·H2O  588.72

2.4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对氨基苯甲酸2(二乙氨基)乙酯(6R)6(2苯基乙酰氨基)青霉烷酸盐-水合物。按无水物计算,含普鲁卡因(C13H20N2O2)应为38.0%~43.0%,含青霉素(C16H18N2O4S)应为56.2%~59.6%,每1mg含青霉素应不少于1000单位。

2.5 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遇酸、堿或氧化剂等即迅速失效。

本品在甲醇中易溶,在乙醇或三氯甲烷中略溶,在水中微溶。

2.5.1 比旋度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丙酮(2:3)溶液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mg的溶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E),比旋度为+165°至+180°。

2.6 鉴别

(1)取本品,加丙酮-水(2:3)制成每1ml中含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普鲁卡因对照品,加丙酮-水(2:3)制成每1ml中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1),取青霉素对照品,加丙酮-水(2:3)制成每1ml中含3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2)。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丙酮-154g/L醋酸铵溶液(2:3),并用氨溶液或醋酸调节pH值至7为展开剂,展开,晾干,置碘蒸气中显色,供试品溶液所显两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应分别与相应对照品的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相同。

(2)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两个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两个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511图)一致。

以上(1)、(2)两项可选做一项。

2.7 检查

2.7.1 酸堿度

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60mg的悬浮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H),pH值应为5.0~7.5。

2.7.2 甲醇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5份,各0.3g,分别加甲醇5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 B)比较,均不得更浓;如显色,与黄色或黄绿色2号标准比色液(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Ⅸ A第一法)比较,均不得更深。

2.7.3 有关物质

取本品7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用流动相A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取对氨基苯甲酸对照品16.80mg,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A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A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氨基苯甲酸贮备液;分别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对氨基苯甲酸贮备液2ml,置同一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A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测定,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A为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14g和40%氢氧化四丁基铵溶液6.5g,溶解于约700ml水中,用1mol/L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值至7.0,用水稀释至1000ml,混匀)-水-乙腈(52:28:20);流动相B为上述缓冲液(pH 7.0)-水-乙腈(52:18:30);先以流动相A等度洗脱,待普鲁卡因峰洗脱完毕后立即按下表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5nm。分别取青霉素、盐酸普鲁卡因和青霉素系统适用性试验对照品适量,用对氨基苯甲酸贮备液溶解并制成每1ml中分别含0.50mg、0.15mg和0.80mg的混合溶液,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青霉素峰应在25分钟内出峰,除两个主峰和对氨基苯甲酸外,应检出一个较大的青霉素主杂质,出峰顺序为对氨基苯甲酸、普鲁卡因、青霉素主杂质、青霉素。对氨基苯甲酸峰与相邻杂质峰、普鲁卡因峰与青霉素主杂质峰、青霉素峰与相邻杂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应符合要求。取对照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青霉素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50%;再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各1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对氨基苯甲酸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对应峰面积的0.5倍(0.024%),其他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青霉素主峰面积(1.0%)。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 100  0 1 100  0  2  50  50  27  50  50  28 100  0  38 100  0 2.7.4 青霉素聚合物

照分子排阻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H)测定。

2.7.4.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葡聚糖凝胶G10(40~120μm)为填充剂,玻璃柱内径1.0~1.4cm,柱长30~40cm。流动相A为pH 7.0的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0.03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0.03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61:39)],流动相B为水,流速为每分钟1.5ml,检测波长为254nm。取0.1mg/ml蓝色葡聚糖2000溶液100~20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分别以流动相A、B进行测定,记录色谱图,理论板数按蓝色葡聚糖2000峰计算均不低于400,拖尾因子均应小于2.0。在两种流动相系统中蓝色葡聚糖2000峰保留时间的比值应在0.93~1.07之间,对照溶液主峰和供试品溶液中聚合物峰与相应色谱系统中蓝色葡聚糖2000峰的保留时间的比值均应在0.93~1.07之间。取本品约0.3g,置10ml量瓶中,先加入二甲氨基甲酰胺约2ml使完全溶解,再用0.1mol/L蓝色葡聚糖2000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取100~20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用流动相A进行测定,记录色谱图,高聚体的峰高与单体与高聚体之间的谷高比应大于2.0。另以流动相B为流动相,精密量取对照溶液100~200μl,连续进样5次,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5.0%。

2.7.4.2 对照溶液的制备

取青霉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1mg的溶液。

2.7.4.3 测定法

取本品约0.3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加二甲基甲酰胺2ml使溶解,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立即精密量取100~200μl注入色谱仪,以流动相A为流动相进行测定,记录色谱图;另精密量取对照溶液100~200μl注入色谱仪,以流动相B为流动相进行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含青霉素聚合物以青霉素计,不得过青霉素的0.20%。

2.7.5 残留溶剂 2.7.5.1 乙酸乙酯与正丁醇

取本品约1.0g,精密称定,置顶空瓶中,分别精密加入内标溶液(取称丙醇适量,用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3mg的溶液)1.0ml、二甲基甲酰胺4.0ml,密封,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适量,加二甲基甲酰胺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各0.625mg的溶液。精密量取4.0ml,置顶空瓶中,再精密加入内标溶液1.0ml置同一顶空瓶中,密封,作为对照品溶液。照残留溶剂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P第二法)测定,以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或极性相近)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为色谱柱;起始温度为90℃,维持14分钟,继以每分钟20℃的速率升至180℃,维持5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10℃;检测器温度为250℃;顶空瓶平衡温度为70℃,平衡时间为30分钟。取对照品溶液顶空进样,按丙醇、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顺序依次出峰,各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再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分别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按内标法以峰面积比值计算,均应符合规定。

2.7.6 水分

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M第一法 A)测定,含水分应为2.8%~4.0%。

2.7.7 抽针试验

取本品1.5g,加水5ml制成混悬液,用装有4.5号针头的注射器抽取,应能顺利通过,不得阻塞。

2.7.8 细菌内毒素

取本品,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Ⅺ E),每1000青霉素单位中含内毒素的量应小于0.10EU。

2.7.9 无菌

取本品,用青霉素酶法灭活后,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Ⅺ H),应符合规定。

2.8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测定。

2.8.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14g和40%氢氧化四丁基铵溶液6.5g溶解于约700ml水中,用1mol/L氢氧化钾溶液调节pH值至7.0,用水稀释至1000ml,混匀]-水-乙腈(52:23:25),并用1mol/L氢氧化钾溶液或10%稀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7.5±0.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5nm。取青霉素Ⅴ钾对照品适量,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成每1ml中含青霉素Ⅴ钾2.4mg的溶液,将此溶液与对照品溶液以1:3体积比混合,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青霉素峰和青霉素V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0。

2.8.2 测定法

取本品约7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约30ml,超声使溶解后,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青霉素对照品和盐酸普鲁卡因对照品适量,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分别约含青霉素0.8mg和普鲁卡因0.54mg的溶液,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供试品中C13H20N2O2和C16H18N2O4S的含量。每1mg的C16H18N2O4S相当于1780青霉素单位。

2.9 类别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

2.10 贮藏

严封,在干燥处保存。

2.11 制剂

注射用普鲁卡因青霉素G

2.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 普鲁卡因青霉素G说明书

3.1 药品名称

普鲁卡因青霉素G

3.2 英文名称

Procarine Benzylpenicillin

3.3 普鲁卡因青霉素G的别名

芐基青霉素普鲁卡因;芐青霉素普鲁卡因;普鲁卡因青霉素;普青;Procaine penicillin

3.4 分类

抗生素 > 青霉素类

3.5 剂型

40万U;

2.注射剂(油):300万U(10ml);

3.注射剂:30万U(1ml)。

4.注射剂(每1mg的普鲁卡因青霉青霉青霉素相当于1011个青霉素U):40万U(含普鲁卡因青霉青霉青霉素30万U和青霉素钠或钾10万U),80万U(含普鲁卡因青霉青霉青霉素60万U和青霉素钠或钾20万U)。

3.6 普鲁卡因青霉素G的药理作用

普鲁卡普鲁卡因青霉普鲁卡因青霉素G为青霉素G的一种长效肌内注射制剂,是普鲁卡因与青霉素G的等克分子复合物。其作用机制同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G的特点是吸收缓慢,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且达峰时间长。在临床所用的普鲁卡因青霉青霉青霉素制剂内,除普鲁卡因青霉青霉青霉素外,含有一定量的青霉素G(钠或钾),二者之比为3∶1。其中青霉素G吸收快,0.5h达峰值,迅速发挥抗菌作用,普鲁卡因青霉青霉青霉素则缓慢吸收,维持较长时间的血药浓度,发挥其长效的特点。普鲁卡因青霉素G对革兰阳性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不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的肺炎链球菌和厌氧的阳性球菌)及革兰阴性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病)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胞杆菌、厌氧的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肉毒杆菌、放线菌属、真杆菌属、丙酸杆菌)、螺旋体(梅毒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梭状芽胞杆菌(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杆菌)以及个别阴性杆菌(如嗜血杆菌属)也有较强的活性。普鲁卡因青霉素G对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无活性。

3.7 普鲁卡因青霉素G的药代动力学

普鲁卡因青霉素G在血清中水解为青霉素G,成人肌内注射30万U,2h后达血药浓度峰值,约为1.6mg/L,24h后仍可测得。一周内新生儿肌内注射50000U/kg,2~12h后平均血药浓度为7.4~8.8mg/L,24h后为1.5mg/L。一周以上的新生儿,肌内注射50000U/kg,4h后血药浓度为5~6mg/L,24h后为0.4mg/L。普鲁卡因青霉素G有30%在肝脏代谢,60%~90%的给药量以原形快速从肾小管排泄,清除半衰期约为30min。血液透析可清除大部分药物。普鲁卡因青霉素G在水中溶解度小,在体内吸收、排泄均缓慢,作用较青霉素缓慢而持久。

3.8 普鲁卡因青霉素G的适应证

1.适用于治疗对青霉素G高度敏感的A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扁桃体炎、猩红热、肺炎链球菌性肺炎。

2.适用于治疗对青霉素G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樊尚咽峡炎等。

3.也可单独用于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虱传回归热)、早期梅毒等。

3.9 普鲁卡因青霉素G的禁忌证

1.对普鲁卡因青霉素G或其他青霉素类药过敏者。

2.对普鲁卡因或其他卡因类局麻药过敏者。

3.10 注意事项

1.(1)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过敏,也可能对青霉胺或头孢菌素过敏;(2)患者对普鲁卡因或其他卡因类局麻药过敏也可能对普鲁卡因青霉青霉青霉素过敏。

2.慎用:(1)对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慎用;(2)有哮喘、湿疹、枯草热、荨麻疹等过敏史者慎用;(3)普鲁卡因青霉素G可经乳汁排出,可使婴儿致敏,哺乳期妇女慎用;(4)肾功能严重损害者慎用。

3.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1)用药期间,以硫酸铜法进行尿糖测定时可呈假阳性,用葡萄糖酶法测定则不受影响;(2)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氨基转移酶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3.11 普鲁卡因青霉素G的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为普鲁卡因青霉素G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严重的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Ⅰ型变态反应)、血清病型反应(Ⅲ型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Ⅱ型变态反应),以及药疹、接触性皮炎、哮喘发作等其他过敏反应症状。

2.毒性反应:肌内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G时偶可发生肌肉挛缩、局部或足趾缺血性坏疽;如药物不慎注入血管内可引起脊髓病变和缺血性坏死。

3.二重感染:普鲁卡因青霉素G治疗期间可出现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或白色念珠菌感染,念珠菌过度繁殖可使舌苔呈棕色甚至黑色。

4.中枢神经系统:有报道大剂量用药后偶致焦虑、精神错乱、激动、幻觉等中枢神经症状。

5.若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G误入静脉,可于注射当时或数min内发生精神错乱、幻视、幻听、心悸、发绀、头晕、畏寒等症状,但神志清楚,血压不下降。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3.12 普鲁卡因青霉素G的用法用量

每次60万~120万U,每天1~2次,临用前加适量灭菌注射用水制成混悬液。用前需做皮试。

3.13 药物相互作用

1.与丙磺舒合用可减少普鲁卡因青霉素G的排泄,增加血药浓度水平。

2.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可减少普鲁卡因青霉素G在肾小管的排泄,使普鲁卡因青霉素G血药浓度升高,血清半衰期延长;但毒性也可能增加。

3.与磺胺类药合用可减少普鲁卡因青霉素G在肾小管的排泄,使血药浓度升高,血清半衰期延长,但毒性也可能增加。

4.普鲁卡因青霉素G与华法林合用可加强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

5.普鲁卡因青霉素G与甲氨蝶呤同用时,由于相互竞争肾小管分泌,可使甲氨蝶呤的肾脏清除率降低,血药浓度升高,增加甲氨蝶呤毒性。

6.普鲁卡因青霉素G与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等抑菌剂同用可使普鲁卡因青霉素G抗菌作用降低,可能的机制为相互拮抗作用(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磺胺药等抑菌作用可干扰普鲁卡因青霉素G的杀菌活性)。在治疗脑膜炎或急需杀菌剂的严重感染时普鲁卡因青霉青霉青霉素不宜与这些药合用。

7.与考来烯胺同用可降低普鲁卡因青霉青霉青霉素的吸收,可能的机制是青霉素被考来烯胺结合。

8.与考来替泊同用普鲁卡因青霉青霉青霉素的血药浓度水平降低78%~79%,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减少75%~85%。

9.普鲁卡因青霉素G与氨基糖苷类药合用可使氨基糖苷类药的化学性失活,降低氨基糖苷类药的药效。

10.普鲁卡因青霉素G与避孕药同用可降低避孕药的药效,可能的机制为减少避孕药的肠肝循环。

11.普鲁卡因青霉素G与伤寒活疫苗同用可降低伤寒活疫苗的免疫效应,可能的机制是普鲁卡因青霉素G对伤寒沙门菌有抗菌活性。

3.14 专家点评

目前临床多用于梅毒的治疗,也用于风湿热和(或)舞蹈病的治疗。为繁殖期杀菌剂,抗菌谱与青霉素相同,但作用较持久。

4 普鲁卡因青霉素G中毒

普鲁卡因青霉素G的抗菌谱同青霉素,溶解度小,作用较青霉素缓慢而持久。用于轻、中度感染。对普鲁卡因或其他卡因类局麻药过敏者,也可能对本品过敏。注入血管内可发生血管内栓塞,严重病例可发生心血管衰竭并休克。治疗梅毒时,在首剂应用本品治疗中,患者可发生Hoign氏综合征,表现为精神错乱、幻听、幻视、心动过速、发绀和休克,也有全身性癫痫发作的报道。[1]

不良反应和治疗要点参阅青霉素的相关内容[1]:

临床表现

1.过敏性反应 在各种药物中占首位。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为0.004%~0.04%,其病死率可达10%。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极为迅速,甚至在针头尚未被拔出即可发生,也可在皮试时出现。约50%患者在注射5min内发生,20~30min内发生者占90%。个别于注射后数小时后或在连续用药中发生。青霉素皮肤试验阴性者,并不能排除青霉素过敏发生的可能。

(1)过敏性休克的表现如下: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和肺水肿所致。患者出现胸闷、心悸、喉头堵塞感、呼吸困难、脸色潮红等,伴有濒危感、口干、头昏、脸和四肢麻木。

2)微循环障碍表现:由微血管扩张引起血容量不足。患者脸色苍白、烦躁不安、畏寒、冷汗、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等。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脑部缺氧引起。意识丧失、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2)皮肤过敏反应:瘙痒、荨麻疹及各种皮疹。其他尚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喷嚏和咳嗽等。

(3)其他过敏性表现:有药物热、哮喘发作、过敏性紫癜、嗜伊红细胞增多,偶出现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间质性肾炎等。

2.青霉素脑病  表现为反射亢进、意识丧失、恶心、呕吐、头痛、惊厥、瘫痪、昏迷、大小便失禁、肌肉痉挛和呼吸困难等症候群。一般应用常用剂量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增加,进入脑组织的青霉素可增加数倍,当脑脊液浓度超过8~12U/ml时;当肾功能不良时,青霉素的半衰期延长而积蓄,血浓度增高;青霉素用量每天超过2500万U,可引起脑病。鞘内注射大于2万U也可致肌肉痉挛、抽搐和昏迷。

3.赫氏反应  主要见于青霉素治疗梅毒过程中。如果开始即用大剂量,在第一次注射后2~12h内患者突然出现发热、寒战、头痛、关节痛等反应。

4.周围神经炎  注射部位可发生周围神经炎。

5.电解质和酸堿平衡紊乱  青霉素钾盐静脉大量给药,可发生高钾血症;青霉素钠盐大量给药,尤其在肾功能减退或心功能不全者,可造成高钠血症、急性心功能不全,少数患者伴有低钾血症和代谢性堿中毒。

治疗要点

1.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用青霉素,不进行药物治疗也可自愈。较重者应给予药物治疗。

(1)维生素C1~2g加入5%葡萄糖500~1000ml中静脉滴注l/d;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l/d。

(2)抗组胺药物应用;苯海拉明25~50mg,3~4/d,口服;去氯羟嗪25mg,3/d,口服;阿司咪唑10mg,l/d,口服;必要时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2.发生过敏性休克

(1)立即停药。让患者平卧,保暖,吸氧。

(2)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症状如不缓解,可每20~30min注射1次,直至缓解。

(3)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或氢化可的松200~300mg加入5%~10%葡萄糖200~300ml,静脉滴注。

(4)抗组胺药物应用。

(5)扩充血容量,可用10%低分子右旋糖酐100~250ml静脉滴注。

(6)上述处理后如血压仍不回升者,可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抗休克治疗。

(7)对症、支持治疗。如心跳停止者予以心脏复苏;呼吸衰竭者给予吸氧,人工呼吸;喉头水肿者及时做气管切开。

3.青霉素脑病发生时,则应停用青霉素,停药后症状可迅速消退。同时予以对症支持治疗,但抗惊厥治疗效果不佳。

4.血液透析可清除血液中的青霉素,腹膜透析无效。

5.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堿平衡失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