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培养和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区别

如题所述

1、在我国的医学教育体系中,传统的临床医学八年制起源于协和,后扩展到十余所一流综合大学的高水平医学院。其学生培养的基本特点是:长学制一贯到底,合格毕业获博士学位;通常前两年学习理科课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打下深厚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综合素质高,科研能力强,成为高水平的专科医生。大家都知道,高水平三甲医院大多聘用具有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比起本科毕业后再考研读硕读博,“八年制”是在学时间最短,综合效率最高的。临床医学本博连读八年制的学生通常也会在毕业前经考试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目前国内设置临床医学八年制本博连读专业的学校有十所左右,多是高水平的综合大学的医学院,如北大、复旦、上海交大、中山、川大、中南、武大、华中科技,北京协和医学院随清华招生,录取分数都很高。独立的医学院校只有南方医科大学一所招本博八年制,录取分数相对低一些。

2、新开设的“临床医学5+3一体化”将8年分为两段,前一段5年基本按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培养,学生在完成5年相关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后,可免试进入研究生阶段,再经过3年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硕士研究生毕业。这种模式与原来的七年制比多了一年学业时间,那有什么好处呢?原来的七年制学生在获得硕士学位找到工作单位之后,通常需要到三甲医院进行两到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考试获得规培合格证书,才能真正在就职的医院上岗工作,七年的基础上还要再加两到三年时间。

改革后的5+3一体化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5年本科学习与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相融相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同步并轨,质量和效益并举,毕业生能很快上手工作,总的学习培训的时间是减少了的。

学生学习合格正常毕业,可以获得四个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硕士学位证,这一点非常重要。

总之,“临床医学5+3一体化”培养模式的改革精髓,是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效衔接,是培养高水平临床医师,提高临床医学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益的有益探索,更有利于医学生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提高临床医疗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传统的本科五年制的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要么经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继续读研,要么就职后再到三甲医院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无论何种形式,本科后教育都是当临床医生所必需的。

扩展资料:

临床医学专业发展趋势

现状:近二三十年来临床医学在不少领域取得了许多进展。较为突出的是:

1、计算机断层摄影(CT)、磁共振(MRI)、二维超声、血管造影、核医学显像、内镜技术等用于临床,使许多疾病的诊断以直观的图像代替了单纯根据临床症状和简单的理学检查的推理,使疾病的诊断水平有了极为显著地提高;

2、介入治疗、内镜治疗、放射治疗的发展,微创外科的兴起使许多疾病的治疗水平有了显著的进步;

3、器官、组织和细胞移植,人工器官、人工组织的研究使器官功能衰竭、组织严重损伤的治疗有了新的转机;

4、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化学、基因工程等技术的发展在阐明病因、发病机理以及诊断和治疗方面显示了重要的前景。

发展趋势: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的结合将更密切。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许多新技术、新材科和新药(包括基因重组生物因子等)将有力地推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学模式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初级医疗保健,即使全国人民得到良好的第一线医疗服务的全科医学也在悄然兴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临床医学八年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