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泉证道的意思是什么?

如题所述

天泉证悟亦称“天泉证道”。指明王守仁在浙江会稽天泉桥上与大弟子钱德洪、王畿就“四句教”的师徒对话。守仁曾将其为学宗旨概括为“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传习录》下)。

因有王门“四句教”之称。后王畿与钱德洪对此教语的含义发生争论。钱认为此为师门定本,一毫不可更易。王则谓“此恐未是究竟话头。若说心体是无善无恶,意亦是无善无恶的意,知亦是无善无恶的知,物亦是无善无恶的物矣”。 

认为其师立教随时,此为“权法”,非正法。嘉靖六年(1527)九月,守仁受命征思田。行前夜坐天泉桥上,钱、王以所见请益, 他指出二人见解,“相资为用,不可各执一边”。并谓:“吾教法原有此两种。四无之说为上根人立教,四有之说为中根以下人立教。

上根者,即本体便是工夫,顿悟之学也。中根以下者,须用为善去恶工夫,以渐复其本体也。”(《明儒学案·浙中王门学案二》)此段回答被王门称为“天泉证道”。孙奇逢《理学宗传》称之为“天泉证悟之论”。

扩展资料

王阳明晚年教人的定本“四句教”即: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因对四句教的理解不同,王阳明的高足王畿(汝中)和钱德洪发生了争执,于是就有了“天泉证道”这段公案的发生。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隆庆时追赠侯爵。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的直接源头是陈献章与湛若水的“陈湛心学”,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阳明集大成 。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