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铁观音茶文化注入坚实的底气

如题所述

茶不仅是茶,也凝聚我们的民族精神。如果能用三年时间,在外国爱茶人心中植下茶文化的种子。十年后,我们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喝中国茶这一生活习惯的养成,还将有这些外国友人对我们中华文化持续深化的认知和认同。
在铁观音故里安溪,于茶树下长大、将自己视为“小茶子”的高山茶业董事长林清山,有这样一个梦想——通过弘扬茶文化,让“老外”不仅会泡中国茶,更懂得并爱上中华文化。
从输出茶叶这一数百年来的传统做法,升级到输出茶文化,在全球范围收获深层次的思想和精神共鸣,林清山和他的梦想,是安溪铁观音扬帆新丝路、深化传播内涵中的新气象,也是安溪县委、县政府力推中华茶文化走向世界的新方向。
好山好水出好茶,安溪始终严格守护良好生态底色,为茶文化走出去注入坚实底气。无论是茶叶走出去,还是茶文化走出去,人才支撑都不可或缺,堪比脊梁。作为全国排名第一的产茶重点县,安溪涉茶从业人员长期占逾百万总人口的八成,但专业性一直是他们的软肋。
如何克服软肋,造就盔甲?安溪启动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民间捐资行动,汇集海内外安溪乡贤之力,一举筹资超过5亿元人民币,与福建省农林大学合作建成全国唯一一所综合性茶业公办本科院校——安溪茶学院。
这所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的公办民助大学,以徽派建筑的清新,矗立于安溪东二环路的青山绿水间。而比建筑更亮眼的,是其围绕茶产业链设置专业的办学特色。从茶艺术设计、茶文化休闲旅游,到茶企管理、茶叶营销等等,六个专业方向涵盖了茶业发展上下游。
安溪茶学院院长林金科介绍说,2013年投用后至今年,学校已形成涵盖本、硕、博的约4000名学生规模,送走的两届总计900多名毕业生(注:本科第一年在福建农林大本部),因专业对口适用,就业率达99%。毕业生中的20%留在安溪,为当地茶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闽茶文化走出去,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省里交给农林大、交给安溪的重大课题。安溪茶学院党委书记雷国铨表示,福建农林大此前就与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合作共建了全球第二所农业特色孔子学院。
立足于安溪深厚的茶文化,并以茶学院师资和学生为重要人才支撑,学院目前已经启动探索通过孔子学院平台传播安溪茶文化。着眼于丝路经济和文化主题的海丝茶文化研究院也正在酝酿筹建。每年,学院还和台湾高校互遣学生交流,深化青年对话,增进茶文化背景下的互相认知。
茶叶走出去,或许可以说是企业行为,但茶文化走出去,党委政府必须更有责任和担当——这是安溪县委、县政府近年来在着力思考并为之努力的课题。
归根结底,茶文化根植于茶,而茶的生命线,在于生态和品质。在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县长刘林霜看来,百茶同台竞技的当下,连续两年荣列全国茶品牌价值首位的安溪铁观音,在国内不能“掉链子”;代表中华文化走出去,安溪铁观音在国际上更不能让泉州、福建乃至国家“丢面子”。
着眼于好生态和高品质,从多年前开始,安溪就逐渐建立完善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并以显著成效,入选今年6月底7月初在京举办的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展。
区分“李逵”、“李鬼”,安溪严格地理标志认证使用,108家获准使用的茶企中,涌现6枚中国驰名商标、47枚省著名商标和49枚市知名商标,形成安溪铁观音公共品牌背景下的企业品牌族群。
弘扬工匠精神,今年安溪又盛大开启铁观音大师赛,百万现金重奖茶王,力度之大开全国茶事活动先河。本月14日举行的颁奖仪式上,240万元总奖金和名匠研究经费名花有主,真金白银、实实在在的投入,引领铁观音传统正味制茶导向,稳定了制茶人才队伍的“军心”,也吸引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做茶这一重要但艰苦的环节。
此外,为保证铁观音传统工艺下的经久耐泡,安溪全面取缔压茶机;确保安全无公害,安溪又实施农药专营,严控市场,对超标农药坚决说不!
“铁观音是生长于安溪的伟大植物,惠民生利长远。铁观音也是属于世界的,是人类共同的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守护好它是我们的神圣责任。”安溪人这样认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