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和普通学校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国际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课程体系、师资环境、学生发展方向上。
国际学校是国内学校与国外学校合办,学生毕业以申请国外学校为主;普通学校教学按照国家统一的教材和大纲,学生参加高考,考取国内高校。
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两点:
1、课程体系及师资环境不同:
普通学校课程体系以国家标准为主,有统一审定的教材和大纲;国际学校课程体系主要分为A-level、IB以及AP。其中A-level课程是英联邦国家的课程体系,其学历是被全世界国家认可的;IB课程是国际化的课程体系;AP课程是美国大学的预科课程,主要针对去美国读书的学生。与之对应的是,国际学校中外籍教师占更高比例,而公立学校中只有极少数或者没有外籍教师。
2、发展方向不同:
普通学校的学生经过三年学习以后参加高考,考取国内高等院校;而国际学校学生主要申请国外大学,通过语言及课程考试后,从高三第一学期开始就要开始提交申请材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2

第2个回答  2019-07-25
国际学校和普通学校有诸多区别,具体来看有以下几条区别:
1、课程体系
体制内学校的学习科目是固定的,以高考、中考为目标的,采用统一的课程体系,优点是能把基础教育做得比较扎实。而国际学校在课程方面,无论采用的是IB还是AP,课程内容均广泛灵活,这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丰富度以及开阔眼界都十分有帮助。
2、特色课程
体制内学校开设的特长课大多是美术、体育、音乐、科技、竞赛等,偏向对升学有帮助的特色课程。国内学校的特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开设的课程更加多样化。
3、教学语言
体制内学校上课均用中文,国际学校因为将来目标是出国,所以多用英语和中文的双语教学。
4、班级人数
体制内学校一般为40-50个人的大班教学,国际学校上课班级多成小班教学,通常一个班有15-25名学生。
5、老师角色
体制内学校课堂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依赖于老师。国际学校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多是自由讨论,学生和老师不是简单的教和学的过程。
6、作业形式
体制内学校更强调应试,要求学生多读、多看、多练,这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掌握更多的只是。国际学校更偏向于探索和团队合作,鼓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个人的学习自律性、动手能力的要求高。
7、学生评价标准
体制内学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追求客观公平,分数是主要的评价标准。国际学校没有这样横向比较的评价,学生可以“任性”发展。
8、升学目标
体制内学校的学生将来参加中国高考,进入中国大学学习。国际学校的学生大多不参加国内高考,将来申请国外大学学习。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国际学校与体制内学校的差异,其实并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各有各的特色。比如国际学校虽然可能比较注意个性化、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强调在实践中获取知识,但是这个过程可能会出现过于松散且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国内教育虽然可能过于强调学习上的权威性、要求记忆的东西多,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很好的效率与效果。
第3个回答  2019-06-19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长热衷于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为的是能一只脚先踏入国外名校的门槛。

第一:收费高昂

以上海为例,著名的几所国际学校:上师大附二外国际部,上海美高学校,上海国王国际高中,上海枫叶国际学校,收费都是十几万一年。而且必须持有外国身份(如绿卡,国籍)等才能入学,如果不是生下来就有身份的,那么移民的费用也要考虑进去。

国际学校对比普通学校 区别真大!

第二:语言问题

在已经有所成就的国际学校内,全英语教育的系统已经十分成熟。文科有英文中文历史地理等,理科有数理化生物等等。这些科目除了中文都是用英文讲的,对于非母语者来说需要一段适应期。适应期长短取决于孩子个人英语水平。如果在孩子较为年幼的时候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虽然可以提早让孩子浸淫在全英文环境中,但也要注意不要让他因语言问题而感到自卑,或是在课上对知识的理解产生困难。孩子大一点的话(如初中毕业升高中),这时候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可能就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期。因为之前所受的九年教育都是在本地学校完成的(如果以前不是在国际学校就读的话),哪怕中考英语148分,初次进入全英文的学习环境还是很容易手足无措的。用英语教授的文科项目需要大量的阅读以及写作,课上与外教的互动也需要较高的口语水平。(在这里提一下师资方面,一般教授文科的老师都为外教,大部分来自于英语国家如美英加拿大。教授理科的老师基本都是英语流利的中国老师,很少有外教。)中国孩子在初次接触到国外的数理化等科目时会发现对比起中考难度的数学题,国外高一的课程在计算量上面简单不少。但这些科目同样需要记忆大量的专门词汇,用非母语上课和考试并不是那么容易适应的。

第三:学习环境

在本地学校就读的时候,哪怕一个班三四十个人,老师一般都会将学生看得很严,作业不交罚抄十遍这种事情很常见。但是在国际学校以及未来的大学教育中,都是学生追着老师屁股后面问问题交作业,而不是老师催着学生交作业。一般作业不交,外教可能会提醒你一遍,如果再不交,直接fail这个作业的分。有一些学生可能因为之前在本地学校学习惯了,来到国际学校放松了就忘记交作业了,导致平时分偏低。如果是幼童的话可以从零开始慢慢适应,小学低年级的老师对这些事情容忍度也比较高一点,会慢慢培养起孩子不经提醒也能按时交作业的习惯等等。但是高年级的学生的话,一定要跟紧老师的进度,时刻注意每个deadline的时间,否则导致平时分降低就很可惜了。在国际学校以及国外大学学习,不仅要听课写作业考试,还有大大小小的project们。各个科目都会有这样的课题,学生们要么独立完成,要么组建小组和组员一起完成。定主题,查资料,写论文,做演讲等等都是要独立或是与队员集思广益地完成。与组员的分工协作也是学生要注意的一点。这一点上,我认为孩子在国际学校里有做过project的经历会让他在日后的大学生涯中更好地适应。很多国内本地高中出去的大学新生在面对第一个project的时候都手足无措不知道该从何下手,然而从国际高中出去的基本都知道该怎么做,过程是什么,从而能更好地适应。

第四:人际交往

国际高中,顾名思义,是来自各国的学生济济一堂的高中。抱团现象,各个小圈子是不可避免的。一般都是日本人抱一团,韩国人抱一团,台湾人抱一团,ABCCBC抱一团,拿着外国身份本质上是土生土长中国人的中国人抱一团,还有一些我就不清楚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孩子是小学低年级就入学的话,可能隔阂还没有那么严重,孩子们也玩得比较开,对于语言也有更好的培养作用。但当孩子大了(8-12年级),很容易会交不到朋友或者只在自己固有的小圈子里活动。做家长的也需要考虑到这一点,不要让人际交往上的难题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很多家长都有这种错误的印象,认为将孩子送进国际学校,孩子每天上课用英文听课,下课用英文和同学交流,短短一段时间英语水平就能突飞猛进,洋气十足。但事实上,如果孩子之前一直在中国土生土长,会更倾向于和其他土生土长的孩子们一起玩,对英语的提升也不是那么地有效了。而且,就读国际学校的孩子们家境都较为富裕(不然承担不起高昂的学费)。攀比的风气比较容易滋生,注意不要让孩子产生心理上的落差导致自卑或者奢侈浪费。

总结:

有意向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就读的家长都是希望孩子以后出国读大学的家长,如果孩子年纪尚小,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是很不错的选择。从小有一个英语学习环境,而且还原了国外的教育方式,以后出国也会较为如鱼得水。但是教育的费用十分昂贵,取平均值13万一年,一共12年(不算通胀),也是156万了。还算上其他费用的话差不多180万,这样的费用对大部分家庭来说都不是小数目。如果不差钱的话可以追求完整的国际教育,如果觉得不能轻松承担的话还是不要砸锅卖铁送孩子进去读十二年了,否则对家里经济的压力很大。对于比较大的孩子(8-12年级),在国际学校里面读几年书,花费也不太大,而且在申请上也是有优势的,比较值得考虑。但是学习环境的骤变,很可能让孩子心理上产生一些困惑,影响学习,家长要注意开导。

你好,本题已解答,如果满意
请点右下角“采纳答案”。
第4个回答  2019-07-18
国际班是相对于普通班而言,通俗的说就是为准备出国留学的国内学生提供了其他国家的高中阶段的课程教学,这里以美国,加拿大,英国为主,以及根据海外大学录取学生的标准和人才培养的标准,学校提供相应的教学,管理,课程。
之前看过一些网友的总结:普通班为了高考,国际班为了“洋高考”因海外大学的录取标准不同,所以这个“洋高考”就变得复杂啦,并不像我们国内这样,只要高考分数好,就一定能考上理想学校,海外大学的招生标准更加是对学生本人的考核。
如果是准备出国的话,读国际高中过度是比较理想的方式,因为这几年留学竞争大,海外大学也在提高门槛。
相似回答